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
學生答:月平均最高溫約24℃(7月),最低氣溫約-6℃(1月)
(學生動手)指導學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⑶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學生答:氣溫年較差。24℃-(-6℃)=30℃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從1月到7月,月平均氣溫逐漸升高;從7月到來年1月,月平均氣溫逐漸下降。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
⑸讀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氣溫,求出它們的平均數就是年平均氣溫。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北半球氣溫曲線為波峰狀。南半球因季節相反,氣溫曲線呈波谷狀(草圖示例)。
大屏幕出示圖3.14“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指導學生完成活動1。
學生觀察用三角板﹑直尺算得出:
⑴最高月平均氣溫約22℃﹑7月。
⑵最低月平均氣溫約1.5℃﹑1月。
⑶氣溫年較差22℃-1.5℃=20.5℃
⑷該地氣溫年變化:夏熱冬涼,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過渡:這堂課學習了氣溫的一些知識,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讓我們一同來完成活動2。
板書: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教師)在黑板上簡要畫圖作示例說明。
強調“平均”、“相等的溫度差”、“用點標注”、“平滑的線”、“寫圖名”。
在繪圖過程中,適當指導學生繪圖中的一些問題:
⑴圖幅大小要適當。
⑵縱坐標選取的刻度大小應便于標出氣溫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⑶就相應的月份和氣溫畫一條十字交叉線,然后在交叉線點處標上點。
⑷曲線應光滑,不能是折線。
(學生動手)然后讓一名學生上臺板演畫圖,其余學生動手繪圖練習。
(音樂伴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氣溫與我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而且知道了氣溫的變化。那么,氣溫的分布如何,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氣溫與生活
二﹑氣溫的變化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1、氣溫日變化:氣溫日較差
2、氣溫年變化:氣溫年較差
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二課時)
萬州區高龍初中 譚萬新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2、通過教師引導,學會閱讀和使用氣溫分布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努力探尋自然奧秘的態度和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和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變化規律和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不同時間氣溫的變化規律,即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這節課我們再來探討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溫的分布規律。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三、氣溫的分布
小黑板展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讀圖回答問題:
⑴等高線是(地圖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⑵運用等高線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
⑷等高線數值大,海拔高;數值小,海拔低。
⑸等高線稠密的地方,坡度陡 ;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⑹等高線是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洼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頂。
教師設問: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們能用等高線圖表示出來。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熱也不同,能不能用類似的方法來表示出氣溫的水平分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