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
大屏幕出示圖3、15,思考:
⑴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什么圖比較相似?(等高線地形圖)
⑵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是多少?(4℃)
⑷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低溫中心;
如果中心氣溫高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高溫中心。
⑸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等溫線稠密的地方,溫差大;稀疏的地方,溫差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仿照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引導學生看圖,分析、討論、搶答。
(教師)過渡:學習了等溫線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氣溫是如何分布的?
大屏幕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教師引導)⑴這是一張什么圖?
⑵這張圖與以往我們見過的圖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思考、討論、回答:
⑴這是《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⑵從圖例、等溫線等方面描述。
(教師引導)請學生從《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描繪0℃、10℃、20℃等溫線,在圖中發現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會有很多發現。
如:⑴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⑵一般情況,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較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由此可以判斷所在區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板書: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教師)那么,同一緯度地帶,陸地和海洋氣溫有沒有差別?
設問: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覺?
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回答:
中午河岸氣溫高,河水氣溫低;晚上,河岸氣溫低,河水氣溫高。
(教師引導)同學們都有這種感覺,推理:在同一緯度(同一地點)的陸地(河岸)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氣溫的變化規律。
歸納總結:由此可以推斷“陸地”和“海洋”之間也存在這種差異。得出結論:受海陸的影響,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也不一樣。
板書: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教師承轉)同學們對氣溫的規律總結得很好,下面我們繼續探究,請看大屏幕。
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完成活動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作答:
⑴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⑵年平均氣溫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緯度范圍?
年平均氣溫高于20℃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于-10℃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過渡:剛才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氣溫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影響。那么,氣溫是否受地形影響。
(教師)提問:同學們爬過山嗎?有什么感受?誰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爬山時,在山腳下穿短袖襯衫還覺得熱。到達山頂,感覺冷,還要加衣服。
(教師)這說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據觀測,在同一地點,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板書: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大屏幕出示圖3、16氣溫的垂直變化,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53頁。活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