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節《澳大利亞》教案
1.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規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2.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布圖,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的道理,加強對學生的人地觀教育。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
2.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等。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錄像片段等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板書設計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世界第一“羊”業大國
2.發達的農牧業生產
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豐富的礦產資源
2.迅速發展的服務業
3.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錄像:袋鼠。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動物?是哪個國家特有的嗎?
生: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袋鼠。
師: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澳大利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 (2)海陸位置 (2)緯度位置
生:(略)。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一個獨自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大陸分布著豐富的古老生物物種。(播放“澳大利亞動物園”視頻資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駝鳥、三趾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憨實可愛的考拉等等。看到它們,仿佛進入到遙遠的地球演化年代。
師: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動物,
你知道它們是哪兩種嗎?(出示澳大利亞國徽)
生:袋鼠和鴯鹋。
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 。袋鼠拖著美麗的長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袋鼠”,跳躍著前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潔凈的城市里。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 它比鴕鳥更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會飛翔,但善于飛跑,由“飛毛腿”之稱,并能連續長跑,因此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稱號。
師:其實,澳大利亞還有許多世界上特有的植物,例如桉樹等。因此,有人把澳大利亞稱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下面請同學們來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澳大利亞長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的進化會有什么影響?
(2)南極大陸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分析1: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長期獨自占領著南半球的一塊大陸,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的演化很緩慢,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種類;2:南極大陸由于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