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第四節《澳大利亞》備課教案
【設計理念】
依據地理新課標的要求,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設計要體現探究學習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地圖找規律,探究問題引資料,并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目標】
1.了解澳大利亞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2..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規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亞氣候分布與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關系,以及氣候對人口分布、植被、農牧業發展的影響;
4.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布圖,進一步培養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夠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探究澳大利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2.通過澳大利亞的農業、牧業和礦業發展的案例,分析說明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等。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地理課的學習對世界地理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本節課注重用情感教學,通過豐富的圖片和影像資料讓同學先在感性上對澳大利亞的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大體掌握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力爭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從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識,最后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幻燈片、錄像片段等等。
學生:分組搜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板書設計】
澳大利亞
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幻燈片展示澳大利亞的國旗、國徽圖片
國旗、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澳大利亞的過會上怎么會有兩只動物標識?它們是什么動物呢?這說明澳大利亞動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動物非?蓯。那么,我們現在就準備開始我們今天的澳大利亞之旅!
(設計理念:通過國旗、國徽,尤其是國徽上的兩個動物,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整裝待發
師:1.澳大利亞在哪里?
2.我們現在去澳大利亞(6月),澳大利亞是什么季節?該帶什么衣物?
3.我們可以是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去?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生:(略)。
教師小結:
澳大利亞位于東半球,是南半球國家,南回歸線從大陸中部通過;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我們現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亞現在是冬季,因為澳大利亞橫穿那回歸線,氣候以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為主,所以衣物不用帶的過于厚了。我們可以坐飛機、火車等等交通工具去。
(設計理念:以一個澳大利亞之旅的情景,貫穿整堂課。關于澳大利亞的海陸位置,以及一些準備工作)
第一站:野生動物園——世界活化石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