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第四節《澳大利亞》備課教案
指導學生讀圖:澳大利亞地形圖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亞最大河流,北艾爾湖──地勢最低,澳大利亞盆地──大自流盆地。
課件展示大自流盆地錄像,讓學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問什么井水會自己往上噴,知道大自流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淡水資源,為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資源。
引導學生分析農牧業與地形的關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積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天敵,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發展農業與牧業也不同。)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的人民充分利用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并且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錄像,了了解一下自動剪毛、機械化耕作的農場情景,并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有發達的農牧業,主要的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綿羊數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的牛肉、小麥出口也較多。
(設計理念:這一小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自己讀圖、自己討論、自己總結,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讀圖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承轉)
澳大利亞不僅有發達農牧業的優越條件,發展工礦業的條件也得天獨厚。
第三站:礦產博物館——“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師展示澳大利亞礦產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有哪些重要礦產?說出它們各自的分布地區?
生:(略)
教師小結:鐵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礦: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銅礦:分布在東北部;還有金礦、石油、鋁土礦、鉛鋅礦、錳礦、鎳礦等等。
澳大利亞確實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具有埋藏淺、質量優、儲量大等特點。
二戰后澳大利亞利用豐富的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了采礦業、冶金業和機械制造業,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澳大利亞的工業是建立在豐富的礦產資源之上的,澳大利亞開采的礦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由于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稱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多媒體出示悉尼歌劇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觀圖片。
總結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濕潤,交通便利,開發歷史較早,人口稠密,工礦業發達,城市集中。
師: 多媒體回放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牧場、工礦業、城市等景觀圖。
生 : 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獲得的知識、學會的方法、形成的觀念等)。
教師總結:用順口溜的形式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帶著成功的快樂結束學習。
• 獨占大陸的國家,庫克船長發現他;
• 特有動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閑溜達;
• 鴨嘴鴯鹋和考拉,遠離大陸慢進化;
• 氣候環狀多樣化,咱是冬來他是夏;
• 地廣人稀好牧羊,農牧生產機械化;
• 煤鐵資源儲量大,三個美名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