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七年級地理教案 > 極地地區(qū)(精選13篇)

極地地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3-08-21

極地地區(qū)(精選13篇)

極地地區(qū) 篇1

  第十章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º,南緯60º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º,南緯70º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極地地區(qū) 篇2

  一、課標要求

  說出兩級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本課目標

  1、能夠在南北極地區(qū)圖上辨別極地地區(qū)的范圍、位置及經緯線特點和地球自轉方向。

  2、了解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及差異。

  3、了解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三、課前準備

  如果你是一位將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

  四、知識建構

  知識點1: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播放極地地區(qū)的dvd,歸納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探究一:

  1、 請同學們從極地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

  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2、 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

  答: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3、 分析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

  答: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

  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總結: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探究二:

  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

  答: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探究三:

  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答: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識點2:科學考察的寶地

  探究四: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

  答:(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

  (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2、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3、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并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

  答:長城站崛起在喬治王島上,在西經60度,南緯60度附近。中山站聳立在南極大陸上,在東經70度,南緯70度附近。

  4、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

  答: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5、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6、南極考察如火如荼,閱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

  答: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知識點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

  答:                                                                         

  小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課堂小結

  南極地區(qū):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北極地區(qū):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南極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還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極"

  極地地區(qū)                   代表性動物: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科學考察寶地:我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極地區(qū)的(即在南極圈以內)為中山站。

  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南極條約》,保護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

  六、反饋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南極洲的礦產資源最豐富的是(    )。

  a. 鐵、煤            b. 石油、天然氣       c. 鐵、石油          d. 金、銅

  2.有關南極洲的正確敘述是(    )。

  a. 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也是跨經度最廣的洲    

  b.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也是緯度最高的洲

  c. 南極洲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200毫米,冬長夏短      

  d. 南極洲雖然氣候嚴寒,但仍有少量居民定居在這里

  3.南極洲的氣候成因有(    )。

  a. 緯度低,陽光斜射,接受的太陽光熱少     b. 低氣壓控制,降水稀少,風力強勁     

  c. 海拔高,冰雪大陸,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終年處于極夜,無陽光照射

  4. 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     )。

  a. 亞洲             b.南極洲              c.南美洲             d. 非洲        

  5.去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6.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大洲是(     )。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歐洲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7、8月是南極地區(qū)的暖季          

  b. 南極洲周圍海域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冰山         

  c. 南極洲全部位于南極圈內,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d.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多的大洲

  8.關于北極地區(q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中心大洋是北冰洋          b. 北極地區(qū)周圍環(huán)繞的是大洋            

  c. 企鵝是北極地區(qū)的象征                 d. 北極地區(qū)中心大洋是太平洋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都是終年寒冷的地區(qū) 

  b.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都是地球上的"風庫"   

  c. 南極地區(qū)比北極地區(qū)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極地區(qū)大   

  d. 南極地區(qū)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層

  10.難于在北極地區(qū)看見的動物是(     )。

  a. 企鵝              b. 海豹             c. 白熊             d. 馴鹿

  11.被稱為"白色沙漠"的地區(qū)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          b. 南極地區(qū)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瑪干沙漠    

  12.從本初子午線向東環(huán)繞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

  a. 歐洲、亞洲、南極洲                    b. 亞洲、歐洲、北美洲       

  c. 亞洲、北美洲、  歐洲                  d. 歐洲、亞洲、北美洲

  13.中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的名稱是(     )。

  a. 長江站            b. 長城站           c. 中山站           d. 黃河站

  14. xx年1月18日3時16分,一支科考隊登上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這支科考隊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俄羅斯           c.  日本            d. 中國

  15.1959年12月,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平利用南極,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國簽訂了《南極條約》。中國加入該條約的時間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16.地球上四大洋面積排序正確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d. 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7.領土沒有進入北極地區(qū)的國家和地區(qū)是(     )。

  a. 英國            b.格陵蘭(丹)       c. 加拿大            d. 俄羅斯

  18.站在南極點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

  a. 正東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19.南極洲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冰層,冰層平均厚度為(     )。

  a. 500米             b. 1000米           c. xx米           d. 3000米

  2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目前,南極洲還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qū)     b. 南極洲不屬于任何國家和地區(qū)

  c. 南極洲沒有常住居民                   d. 各國科考隊員是南極洲的常住居民

  21.位于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的海峽是

  a.麥哲倫海峽     b.德雷克海峽     c.白令海峽    d.莫桑比克海峽

  22、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南極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3、南極洲沒有位于哪個半球的陸地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二、綜合題

  1、讀"南極地區(qū)圖",回答問題

  ⑴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a        洋;b       洋;c      洋;

  d       洲;e       洲。

  ⑵我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

  f            ,g            。

  ⑶在圖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

  2、讀北極地區(qū)地圖并完成以下各項

  1.將代表以下海洋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① 大西洋    ② 太平洋   ③  北冰洋     

  2. 將代表以下國家和地區(qū)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④ 加拿大      ⑤ 美國

  ⑥ 俄羅斯      ⑦ 格陵蘭(丹)

  3. 將代表以下大洲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⑧ 亞洲        ⑨ 北美洲

  4. 以下字母所代標的地理事物是:

  a                 海峽;                

  b                 海峽; 

  c                   島;            

  d                 半島。

極地地區(qū) 篇3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步驟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

  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

  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º,南緯60º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º,南緯70º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極地地區(qū)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說出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理解在兩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2、使學生學會判讀極地投影圖,并能根據(jù)兩極地區(qū)的氣溫特征比較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通過書中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極地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

  2、在兩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

  教學準備

  教師

  計算機或實物投影儀、兩極地區(qū)投影圖。

  學生

  1、收集有關兩極地區(qū)的自然景觀和生物資源的圖片、資料。

  2、歷史上人類對兩極考察活動的圖片。

  3、日本捕鯨的資料、照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教師:前面我們學過分別位于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國家和地區(qū),今天我們來學習同時位于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區(qū)──極地地區(qū)。

  問題:

  1、假設我們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應建在何處?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房子呢?

  2、同學們了解兩極地區(qū)嗎?說說你們對南極和北極地區(qū)的印象。

  3、南極和北極地區(qū)的代表動物分別是什么?

  板書: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極地地區(qū)的位置和范圍。

  教師:掛兩極地區(qū)的投影圖,指導學生看教材P100~101,讀圖10.1“北極地區(qū)”和圖10.2“南極地區(qū)”。

  學生活動步驟

  1、找出北極圈和南極圈,并說出北極地區(qū)和南極的緯度范圍。

  2、研討緯度位置對極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3、對圖10.5(“南、北極地區(qū)氣溫比較”)進行對比分析。

  4、讓學生將南北極的氣溫和人體體溫以及水的冰點來對比,突出極地地區(qū)環(huán)境的惡劣程度。

  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對極地地區(qū)產生興趣。讓學生學會在極地地區(qū)辨別方向的方法。

  展示各組收集的有關兩極的資料和圖片,并展開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讀圖,指出環(huán)繞北冰洋的大洲和環(huán)繞南極大陸的大洋名稱。

  極地地區(qū)位于66.5°~90°的廣大地區(qū),緯度位置屬于高緯度,這對極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有著直接的影響,造成兩極地區(qū)氣溫低下。通過對比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氣溫,使學生了解南極地區(qū)的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均比北極地區(qū)低。

  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特征。

  讓學生閱讀P102的兩則閱讀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極地地區(qū)的資料、圖片。比較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異同。

  學生活動步驟

  1、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一個組代表北極地區(qū),一個組代表南極地區(qū)。

  2、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和閱讀材料。

  3、各組選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并進行對比,討論。

  4、用紙列表比較出北極地區(qū)、南極地區(qū)在自然環(huán)境上的異同點。

  教師:下面請小組代表上黑板填寫下表。

  附表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對比

  異同點 北極地區(qū) 南極地區(qū)

  相同點

  不同點

  教師小結

  北極中心──北冰洋;南極中心──南極大陸。兩極地區(qū)終年嚴寒,即使是在暖季時,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更加惡劣,被稱為地球上的“寒極”,因大部分地區(qū)覆蓋著很厚的冰層,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另外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 讓學生借助書上的描述、材料和自己找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并能通過對比,找到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在自然環(huán)境上的異同。

  提醒學生注意比較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地表的不同,以及兩地在降水量、風速等方面的差異。

  表格畫在黑板上,學生填完后注意訂正和點評。

  第二課時

  新課導入

  教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可能會感到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與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充滿了神秘之處。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人類從未停止對它的認識過程。

  板書: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教師: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科學家去考察。下面給每組布置一個題目,分組討論后,推出一個代表發(fā)言。

  第一組:人們最初去南極是出于什么目的?現(xiàn)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二組:南極有哪些自然資源?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樣的氣候環(huán)境?

  第三組:南極大陸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價值?

  第四組: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學生活動步驟

  1、猜想。

  2、組內討論發(fā)言。

  3、老師巡察提示。

  4、小組代表發(fā)言。

  5、其他同學補充或發(fā)表不同看法。

  6、老師參與總結。

  (微機或投影儀展示)

  圖片1我國考察隊員手舉五星紅旗站在南極大陸上。

  圖片2我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照片。

  圖片3“雪龍?zhí)枴笨疾齑叫性诖蠛I系恼掌?/p>

  教師:同學們在平時讀書、看電視中,可能知道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考察站的名稱。下面,我們請兩個同學來發(fā)布下面兩條新聞,大家在聽的時候請思考下面的問題。

  (問題)1、為什么兩次建站的時間都選在2月?

  2、我國南極考察船從我國出發(fā)時,應該選擇什么季節(jié)最好?

  學生活動步驟

  1、(老師啟發(fā))南極被稱為“寒極”“冰雪大陸”和“風庫”,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回答)避開大風大雪溫度最低的季節(jié)。

  3、(老師啟發(fā))南半球的季節(jié)在月份上與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4、(學生回答)與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最溫暖的季節(jié),而且2月份南極大陸白晝時間長。

  5、(老師啟發(fā))我國考察船到南極要行駛1~2個月。

  6、(學生回答)考察船應該在我國冬季(12月或1月)出發(fā)最好。

  (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各種答案盡量進行鼓勵。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提示學生在圖10、2上找到“長城站”和“中山站”。

  教師:北極地區(qū)中間是北冰洋,周圍是陸地和島嶼,終年冰封,但不如南極冷。隨著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發(fā)現(xiàn)和開采,加上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人類對北極地區(qū)的科考越來越頻繁。

  下面按剛才的分組,每組推舉兩個同學上臺來展示收集的兩極地區(qū)考察活動的圖片并作介紹。

  學生活動步驟

  1、選最好的圖片和一次考察活動介紹。(其中第一組介紹書上的閱讀材料“穿越南極”,第二、第三組另選一次南極考察活動介紹,第四組介紹北極考察活動)

  2、每組兩人上臺介紹,其他人可補充。

  3、要求介紹完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教師:兩極地區(qū)有大量的生物資源,比如南極地區(qū)的鯨魚,北極地區(qū)的北極熊、海豹、海象、海獅等。近年來,由于商業(yè)利益的驅動,南極地區(qū)鯨魚遭到濫捕濫殺,已陷入危機之中。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兩極地區(qū)的資源?我們中學生在環(huán)保上應該怎么做呢?

  下面我們舉行一場辯論賽,一、二組為正方(綠色和平組織),觀點是進行科學研究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規(guī)模地捕鯨,更何況現(xiàn)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過被殺死的鯨來進行科學研究;三、四組為反方(日本),觀點是捕鯨是為了科學研究,而鯨肉食品只是科學研究的副產品。

  學生活動步驟

  1、每方四個選手,根據(jù)收集的資料準備。

  2、雙方陳述觀點。

  3、自由答辯。

  4、結束陳述。

  5、教師點評并小結:面對著最后一塊凈土,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簽訂條約,比如《南極條約》的簽訂。和平利用,共同保護兩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二是加強個人的環(huán)保行為。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在環(huán)保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提前布置收集資料、圖片的時候,有目的地按小組布置。該活動著重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讓學生理解科學家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

  將第一排桌子反轉,作為辯論席。

  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一般控制在2~3分鐘。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

  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極地地區(qū) 篇5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學案設計

  一、課標要求

  說出兩級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本課目標

  1、能夠在南北極地區(qū)圖上辨別極地地區(qū)的范圍、位置及經緯線特點和地球自轉方向。

  2、了解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及差異。

  3、了解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三、課前準備

  如果你是一位將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

  四、知識建構

  知識點1: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播放極地地區(qū)的dvd,歸納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探究一:

  1、 請同學們從極地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

  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2、 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

  答: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3、 分析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

  答: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

  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總結: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探究二:

  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

  答: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探究三:

  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答: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識點2:科學考察的寶地

  探究四: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

  答:(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

  (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2、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3、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并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

  答:長城站崛起在喬治王島上,在西經60度,南緯60度附近。中山站聳立在南極大陸上,在東經70度,南緯70度附近。

  4、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

  答: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5、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6、南極考察如火如荼,閱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

  答: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知識點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

  答:                                                                         

  小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課堂小結

  南極地區(qū):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北極地區(qū):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南極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還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極”

  極地地區(qū)                   代表性動物: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科學考察寶地:我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極地區(qū)的(即在南極圈以內)為中山站。

  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南極條約》,保護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

  六、反饋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南極洲的礦產資源最豐富的是(    )。

  a. 鐵、煤            b. 石油、天然氣       c. 鐵、石油          d. 金、銅

  2.有關南極洲的正確敘述是(    )。

  a. 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也是跨經度最廣的洲    

  b.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也是緯度最高的洲

  c. 南極洲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200毫米,冬長夏短      

  d. 南極洲雖然氣候嚴寒,但仍有少量居民定居在這里

  3.南極洲的氣候成因有(    )。

  a. 緯度低,陽光斜射,接受的太陽光熱少     b. 低氣壓控制,降水稀少,風力強勁     

  c. 海拔高,冰雪大陸,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終年處于極夜,無陽光照射

  4. 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     )。

  a. 亞洲             b.南極洲              c.南美洲             d. 非洲        

  5.去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6.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大洲是(     )。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歐洲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7、8月是南極地區(qū)的暖季          

  b. 南極洲周圍海域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冰山         

  c. 南極洲全部位于南極圈內,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d. 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多的大洲

  8.關于北極地區(q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中心大洋是北冰洋          b. 北極地區(qū)周圍環(huán)繞的是大洋            

  c. 企鵝是北極地區(qū)的象征                 d. 北極地區(qū)中心大洋是太平洋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都是終年寒冷的地區(qū) 

  b.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都是地球上的“風庫”   

  c. 南極地區(qū)比北極地區(qū)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極地區(qū)大   

  d. 南極地區(qū)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層

  10.難于在北極地區(qū)看見的動物是(     )。

  a. 企鵝              b. 海豹             c. 白熊             d. 馴鹿

  11.被稱為“白色沙漠”的地區(qū)的是(    )。

  a. 北極地區(qū)          b. 南極地區(qū)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瑪干沙漠    

  12.從本初子午線向東環(huán)繞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

  a. 歐洲、亞洲、南極洲                    b. 亞洲、歐洲、北美洲       

  c. 亞洲、北美洲、  歐洲                  d. 歐洲、亞洲、北美洲

  13.中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的名稱是(     )。

  a. 長江站            b. 長城站           c. 中山站           d. 黃河站

  14. xx年1月18日3時16分,一支科考隊登上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這支科考隊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俄羅斯           c.  日本            d. 中國

  15.1959年12月,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平利用南極,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國簽訂了《南極條約》。中國加入該條約的時間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16.地球上四大洋面積排序正確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d. 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7.領土沒有進入北極地區(qū)的國家和地區(qū)是(     )。

  a. 英國            b.格陵蘭(丹)       c. 加拿大            d. 俄羅斯

  18.站在南極點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

  a. 正東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19.南極洲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冰層,冰層平均厚度為(     )。

  a. 500米             b. 1000米           c. xx米           d. 3000米

  2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目前,南極洲還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qū)     b. 南極洲不屬于任何國家和地區(qū)

  c. 南極洲沒有常住居民                   d. 各國科考隊員是南極洲的常住居民

  21.位于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的海峽是

  a.麥哲倫海峽     b.德雷克海峽     c.白令海峽    d.莫桑比克海峽

  22、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南極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3、南極洲沒有位于哪個半球的陸地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二、綜合題

  1、讀“南極地區(qū)圖”,回答問題

  ⑴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a        洋;b       洋;c      洋;

  d       洲;e       洲。

  ⑵我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

  f            ,g            。

  ⑶在圖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

  2、讀北極地區(qū)地圖并完成以下各項

  1.將代表以下海洋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① 大西洋    ② 太平洋   ③  北冰洋     

  2. 將代表以下國家和地區(qū)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④ 加拿大      ⑤ 美國

  ⑥ 俄羅斯      ⑦ 格陵蘭(丹)

  3. 將代表以下大洲的數(shù)字填入圖中:

  ⑧ 亞洲        ⑨ 北美洲

  4. 以下字母所代標的地理事物是:

  a                 海峽;                

  b                 海峽; 

  c                   島;            

  d                 半島。

極地地區(qū) 篇6

  第十章《極地地區(qū)》教材分析                                          廣州市第九十八中學   李福勇一、教材內容說明 不規(guī)定必學區(qū)域,是《地理課程標準》的總原則和突出特點。但所學的“地區(qū)”中有個例外,即規(guī)定極地地區(qū)為必學內容。這是由于極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對世界其他地區(qū)來說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極地地區(qū)的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也有重要的全球意義。因此,在進行《極地地區(qū)》的教學中也應該從這方面入手,突出極地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強調極地地區(qū)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jù)《地理課程標準》中“認識地區(qū)”的內容標準,本單元需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 1.了解兩極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 2.理解在兩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環(huán)境保護的原因,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教材結構、教法分析本章內容分為“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科學考察的寶地”和“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三個標題,文中貫穿始末的主線是寒冷。寒冷是由于兩極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正是由于極度嚴寒,使得兩極都成了冰雪覆蓋的地區(qū),也因而造成了當?shù)鬲毦咛厣馁Y源,如冰川、動物等。同時也使得那里人跡罕至,留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而這些又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兩極地區(qū)開展考察活動,而開展考察活動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護兩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兩極的環(huán)境特征及資源狀況。列表如下: 南極 北極 相同點 不同點 地理位置 海陸狀況 氣候狀況 資源狀況 代表動物  教學設計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一)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讓學生說出兩極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能力目標:    1 學會根據(jù)要求對資料進行篩選、歸納、匯總。    2 使學生學會判讀極地投影圖,并能根據(jù)兩極地區(qū)的氣溫特征比較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 通過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了解,增強保護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態(tài)度及對地理知識的探究精神。 重點和難點    極地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   引入:(略) 新課一、讀圖確定地理位置教師引導:極地地圖比較特殊,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讀圖。 通過學生的找圖、描圖(描出北極圈和南極圈)、讀圖、回答問題等來確定北極和南極的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1)圖的中心點是什么?      2)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呈放射狀的一系列直線是什么線?      3)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的一個個圓圈是什么線? 讀北極圖:       1)北極地區(qū)是指哪個范圍? ( 用紅筆描出北極圈 )       2)北極點所在的是洋還是陸?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幾個洲環(huán)繞? 讀南極圖:        1)南極地區(qū)是指哪個范圍? ( 用紅筆描出南極圈 )       2)南極點所在的是洋還是陸?什么洲?        3)南極洲四周有哪幾個洋環(huán)繞?   二、冰雪覆蓋的地區(qū)閱讀課文,播放南極影片,讓學生從感性方面整體地認識南極洲。1.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思考問題:  ① 南極大陸與其他大陸在景觀上最顯著的區(qū)別是什么?( 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蓋,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 ) ② 南極厚厚的冰雪覆蓋層能給我們人類帶來什么資源呢?(固體淡水資源) :①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將會怎樣? 我們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50~70米 北京也將被海水淹沒 )②世界上淡水資源中冰川儲存水量最多,而南極約占世界冰川總量的90%和世界淡水總儲量的2/3。我們應如何利用? (依靠一定的技術條件開發(fā)利用)2、豐富的固體淡水資源 : “南極洲年平均氣溫圖” “南極洲年平均降水量圖”       氣溫:各月氣溫均在 -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 大多不足55毫米       風速:最大100米/秒 (比 12級風 大得多)每年8級以上大風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風(極地冰原氣候) : 南極洲的氣候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極洲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緯度高,地面接受太陽光熱少;       [2]南極洲平均海拔較高;       [3]南極大部分地區(qū)被冰雪覆蓋著,冰雪對陽光有強反射。       南極洲的自然環(huán)境十分嚴酷,為什么對人類還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呢?       (南極洲自然資源非常豐富)4、南極洲礦產豐富       :“南極地區(qū)圖”找出主要礦產的分布 鐵礦——印度洋沿岸地區(qū)       煤礦——靠近印度洋沿岸 [維多利亞大煤田] 講解:  煤本應形成于溫帶地區(qū),目前卻出現(xiàn)在寒冷的南極,說明南極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質年代應該是溫暖濕潤的氣候,能生長高大植物,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經地質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隨大陸漂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 :酷寒的氣候對南極的動植物會產生哪些影響? 5、極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極少。 動物資源種類少,但數(shù)量大。 展示圖片: 南極海豹、企鵝、鯨、磷蝦。總結: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兩極的環(huán)境特征及資源狀況,然后歸納出南極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南極 北極 相同點 不同點 地理位置 海陸狀況 氣候狀況 資源狀況 代表動物  板書: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一)   一 地理位置    二 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冰雪覆蓋的地方        冰雪高原    風庫     白色沙漠    礦產豐富   極地生物

極地地區(qū) 篇7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及范圍,并能說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2.初步學會綜合分析氣候、水、生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其形成的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殊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能夠根據(jù)兩極的氣溫比較圖比較兩地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極地地區(qū)兩幅圖的內容為中心,將教材文字內容逐一落實到圖上,將兩幅圖的各個自然要素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態(tài)度及對地理知識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

  2.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教學難點

  1.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

  2.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3.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地球儀。

  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外出旅游考察嗎?如果我們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終會分別到達什么地方?

  學生探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討論辨別: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極、北極;南極洲、北冰洋;南極地區(qū)、北極地區(qū)。

  小結板書: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講授新課]

  假設提問:同學們,假如我們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那么,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呢?

  探討小結: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討論列舉(教師注意啟發(fā)或提示)交流后,教師評價概括大家的意見:

  首先,需要知道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需要確定去兩極地區(qū)考察的時間。

  第四,需要了解科學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00圖10.1“北極地區(qū)”和p101圖10.2“南極地區(qū)”(教師畫板圖)。

  讀圖分析:把學生分成a、b兩組,請a組同學觀察“南極地區(qū)”圖,b組同學觀察“北極地區(qū)”圖,思考下列問題:

  (1)圖的中心點是什么地方?(圖10.1——北極點;圖10.2——南極點)

  (2)圖中呈放射狀的一系列直線表示什么線?(經線)

  (3)圖中的每一條緯線是如何分布的?(以極點為中心的一個個同心圓圈表示的是緯線,且越向中心,其緯度越高)

  (4)圖中的方向是如何確定的?(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即圖10.1——內北外南,順西逆東;圖10.2——內南外北,順東逆西)

  (5)地球的自轉方向在圖中應如何標注?(圖10.1呈逆時針方向;圖10.2呈順時針方向)

  (6)東西經度是如何確定的?(圖10.1——面向南,0°經線的右側為東經度,左側為西經度;圖10.2正好相反)

  (7)在北(南)極點,每一個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南)極圈,說明北(南)極地區(qū)的位置和范圍。〔北極地區(qū):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極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的廣大地區(qū);南極地區(q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圈(66.5°s)以南,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洋的廣大區(qū)域〕

  (9)指出北(南)極地區(qū)跨越了多大的經度范圍?位于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個經度,位于東西兩半球)

  (10)說出北極地區(qū)中心大洋的名稱,環(huán)繞南極大陸各大洋的名稱。(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討論交流:先組織、指導a、b兩組各以學習小組分別就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并作好記錄。然后a、b兩組各推薦一個代表同時上講臺就上述同一個問題分別逐個邊指圖、邊匯報,其他同學分別邊補充,教師邊點撥,進行全班交流研討。

  小結板書:教師在肯定、評價學生的討論、交流活動表現(xiàn)后,重點強調兩極地區(qū)的位置和范圍,并板書:

  1.位置與范圍

  (1)南極地區(qū)——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圈以南——中心南極大陸。

  (2)北極地區(qū)——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轉過渡:從以上對兩極地區(qū)位置和范圍的分析中可知,兩極地區(qū)分別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緯度最高,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特點,必然對兩極地區(qū)的氣候、生物等自然環(huán)境產生深刻的影響。

  觀看錄像:組織學生看錄像,感性認識兩極地區(qū)的自然景觀(或者展示幾幅有關兩極地區(qū)冰雪世界的景觀圖片)。

  提出問題:同學們看了錄像,兩極地區(qū)的自然景觀以什么顏色為永恒的基色?(白色)與其他地區(qū)在景觀上最顯著的區(qū)別是什么?(冰雪覆蓋)

  點撥板書:大家說得很對,白色是兩極地區(qū)永恒的基色,這里形成了與其他地區(qū)不同的獨特的景觀;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終年銀裝素裹,并板書:

  1、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實例感知:讓學生說說學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氣溫大約為多少度?先有一個“冷”的意識。

  建構想象:在我們的印象中,兩極地區(qū)冰天雪地,氣溫很低,而且風大,究竟冷到何種程度,風有多大,讓學生進入遐想,在頭腦中構造出從未經歷過的,但現(xiàn)實又存在的嚴寒景象。

  指導閱讀: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讓全班有聲有色地朗讀p102閱讀材料“南極的大風”,然后指導b組學生閱讀課文第2、3自然段,a組學生閱讀課文第4自然段。

  組織討論: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導各組學生分別討論交流,得出兩極地區(qū)氣候的特點:寒冷、少雨、多風。

  比較小結: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本p104活動2中圖10.5“南、北極地區(qū)氣溫比較”的數(shù)據(jù),并與人體體溫以及水的冰點來對比,突出極地地區(qū)環(huán)境的惡劣程度。然后再讓學生列舉出南、北極地區(qū)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風速等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特征(尤其是氣候狀況)的異同,以及南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更加惡劣。最后教師邊小結、邊板書:

  2.自然環(huán)境

  氣溫低

  (1)南極地區(qū)     降水少   地球上最冷的地區(qū)

  風力強

  (2)北極地區(qū):終年冰封,但不如南極冷

  提出問題:兩極地區(qū)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在這樣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有生命存在嗎?你能否說說兩極地區(qū)的代表性動物分別是什么?

  分組討論:先指導學生分組觀察課本p103圖10.3“南極的暖季”和圖10.4“北極景觀”景觀上的差異。再讓各組1名同學模擬企鵝和北極熊作自我介紹。然后就兩極地區(qū)各自的生物資源狀況、極地地區(qū)寒冷的氣候對當?shù)厣镌斐傻挠绊懙葐栴}展開討論。最后各組選派1名代表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點撥板書:教師對學生討論和交流的情況進行評價,適當點撥。使學生知道南極的企鵝和北極的北極熊也構成了極地地區(qū)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的進化和發(fā)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書:

  企鵝——南極的主人

  (北極)北極熊的故鄉(xiāng)

  擴展延伸: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下列問題:

  (1)南極地區(qū)降水很少,為什么會有巨厚的冰層?

  (2)有人稱南極地區(qū)為“白色沙漠”這是為什么?

  (3比較兩極地區(qū)的自然條件,簡要說明南極地區(qū)比北極地區(qū)更寒冷的原因?

  匯總點撥:在各組代表在全班發(fā)言交流后,匯總點撥討論結果。

  (1)南極地區(qū)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氣候寒冷,以降雪為主,蒸發(fā)極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積存起來,經過漫長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層,平均厚度達多米,因而南極地區(qū)素有“冰雪高原”之稱。

  (2)南極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內陸極點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還要少,形成了大范圍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蓋,因而南極地區(qū)不是沙漠,勝過沙漠,被稱為“白色沙漠”。

  (3)北極以海洋為主,南極以陸地為主;南極表層覆蓋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熱量更少。

  [反思完善]

  對照板書設計,引導學生共同比較、歸納本節(jié)課知識要點;總結方法,提出新問題。

  [達標測評]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達標測評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位于極地中央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南美洲   d.南極洲

  2.位于極地中央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在北極點,前后左右的方向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4.在南極地區(qū)建房屋,為了采光好,房屋應(    )

  a.坐東朝西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東  d.坐北朝南

  5.北極地區(qū)是指(    )

  a.北極點 b.北冰洋  c.60°n以北的地區(qū)d.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qū)域

  6.被稱為“冰雪高原”的地區(qū)是(    )

  a.北極地區(qū) b.青藏地區(qū) c.南極地區(qū)  d.高原地區(qū)

  7.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8.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a.亞洲  b.南極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地球上最冷的地區(qū)是(    )

  a.西伯利亞地區(qū) b.北極地區(qū) c.青藏高原地區(qū)d.南極地區(qū)

  10.南極地區(qū)的代表性動物是(    )

  a.巨鯨  b.白熊  c.企鵝  d.磷蝦

  11.北極地區(qū)象征性的動物是(    )

  a.企鵝  b.北極熊  c.海豹  d.巨鯨

  12.有“白色沙漠”和“風庫”之稱的地區(qū)是(    )

  a.沙漠地區(qū) b.高山地區(qū)  c.北極地區(qū)  d.南極地區(qū)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南極地區(qū)示意圖”,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南極地區(qū)示意圖

  (1)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南極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南極地區(qū)位于地球的最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度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包括__________大陸,以及周圍的__________,是一個__________的寒冷世界。

  (3)南極地區(qū)素有“__________”之稱。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的平均厚度達__________多米。

  (4)南極地區(qū)除嚴寒之外,降水少,風力強,還被稱為地球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_”。

  (5)a、b、c三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____;a點位于s的__________方向,c點位于北極點的__________方向;當a、b、c三地處于晝短夜長的時期,我國東部地區(qū)是一年中降水比較__________(多、少)的季節(jié)。

  測評題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1.d 2.c 3.a  4.b 5.d 6.c 7.a  8.b  9.d  10.c  11.b  12.d

  二、非選擇題:13 .(1) 略  (2) 南端  南緯66.5  南極  海洋  冰雪覆蓋  (3) 冰雪高原    (4) 白色沙漠  風庫  (5) bc  正北  正南  多

極地地區(qū) 篇8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步驟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

  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

  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º,南緯60º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º,南緯70º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極地地區(qū) 篇9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步驟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

  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

  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º,南緯60º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º,南緯70º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極地地區(qū) 篇10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學案)

  一、知識目標:

  1.能在地圖上指出兩極地區(qū)的范圍,環(huán)繞北冰洋的大洲和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周圍的大洋。

  2.知道兩極自然景觀和環(huán)境的差異及代表動物。

  3.能在圖上找出我國的兩個考察站,并能說明在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意義。

  二、知識結構: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地區(qū),是指__________以北的廣大區(qū)域,包括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 ______ ______三洲的陸地和島嶼;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地區(qū)是指_________以南的廣大區(qū)域,包括_________以及周圍的海洋.

  2._______是南極的象征,________是北極的象征.

  3.________地區(qū)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目前,已有____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______多年科學考察實驗站.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___________,我國于_______年正式加入.

  三、反饋練習:

  一、選擇題

  1.環(huán)繞南極洲的大洋,按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對南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好日期是(     )

  a.3月21日左右      b.6月22日左右      c.9月23日左右   d12月22日左右

  3.有冰雪高原之稱的是(      )

  a.北極      b.南極          c.青藏高原     d.帕米爾高原

  4.北極地區(qū)周圍的大洲按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依次是( )

  a 歐洲     亞洲   北美洲   

  b亞洲   北美洲    大洋州

  c.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d.北美洲  亞洲   歐洲

  二、綜合題

  1.讀北極地區(qū)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a是_________島,b是_______洲,d是________海峽,e是________洲,f是__________洲,g是______洋.

  (2)c處石油資源豐富,該地屬_________國家,f地是北極地區(qū)氣候最溫暖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北極地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氣候比南極溫暖

  b.風力比南極大

  c.降水比南極多

  d礦產資源還未得到開發(fā)

  2.讀南極地區(qū)圖回答:

  (1)圖中大洲名稱

  a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大洋名稱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

  (2)g.h是我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其名稱分別是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

  我國兩個考察站的建站時間都選擇在2月份,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從圖中礦產資源分布的信息看,南極洲的_______ ________等礦產豐富.已發(fā)現(xiàn)的礦產大多分布在大陸邊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極地區(qū)被成為白色沙漠的原因是                                                      。

  (5)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                        。

極地地區(qū)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6、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7、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8、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教學重點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教學難點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教法學法直觀演示,輔助講解,分組討論,合作突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補充與反饋課前預習閱讀教材56到60導入新課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一、極地探險和科學考察

  1、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南緯70附近。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二、自然環(huán)境與資源

  1、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2、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3、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58到59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1、地理位置

  2、氣候特點:南極地區(qū):酷寒,干燥,烈風

  3、過渡: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頁圖,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

  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4、閱讀58頁頁教材插圖,歸納總結:兩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

  (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

  5、豐富的自然資源。

極地地區(qū)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表區(qū)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qū)的位置、氣候、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qū)的方向,辨別周圍環(huán)境。

  2、讀圖理解、區(qū)分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地圖,說明兩極地區(qū)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和周圍的環(huán)境

  3、利用兩極地區(qū)氣溫圖,區(qū)分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qū)圖、南極地區(qū)圖、兩極地區(qū)氣溫比較圖、有關閱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步驟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xiàn)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區(qū)的景象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qū),去解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qū)。

  2、兩極地區(qū)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為什么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展示北極地區(qū)圖和南極地區(qū)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

  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

  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溫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溫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5、引導: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帶著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huán)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qū)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º,南緯60º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º,南緯70º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閱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國際社會方,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規(guī)模捕鯨,況且,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并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qū)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了解極地地區(qū),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極地地區(qū) 篇13

  第十章《極地地區(qū)》教材分析                                          廣州市第九十八中學   李福勇一、教材內容說明 不規(guī)定必學區(qū)域,是《地理課程標準》的總原則和突出特點。但所學的“地區(qū)”中有個例外,即規(guī)定極地地區(qū)為必學內容。這是由于極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對世界其他地區(qū)來說具有明顯的特殊性,極地地區(qū)的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也有重要的全球意義。因此,在進行《極地地區(qū)》的教學中也應該從這方面入手,突出極地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強調極地地區(qū)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jù)《地理課程標準》中“認識地區(qū)”的內容標準,本單元需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兩極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 2.理解在兩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環(huán)境保護的原因,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教材結構、教法分析本章內容分為“冰雪覆蓋的地區(qū)”、“科學考察的寶地”和“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三個標題,文中貫穿始末的主線是寒冷。寒冷是由于兩極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正是由于極度嚴寒,使得兩極都成了冰雪覆蓋的地區(qū),也因而造成了當?shù)鬲毦咛厣馁Y源,如冰川、動物等。同時也使得那里人跡罕至,留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而這些又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兩極地區(qū)開展考察活動,而開展考察活動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護兩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兩極的環(huán)境特征及資源狀況。列表如下: 南極 北極 相同點 不同點 地理位置 海陸狀況 氣候狀況 資源狀況 代表動物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說出兩極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能力目標:    1 學會根據(jù)要求對資料進行篩選、歸納、匯總。    2 使學生學會判讀極地投影圖,并能根據(jù)兩極地區(qū)的氣溫特征比較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3 通過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兩極自然環(huán)境的了解,增強保護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態(tài)度及對地理知識的探究精神。 重點和難點    極地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引入:(略) 新課一、讀圖確定地理位置教師引導:極地地圖比較特殊,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讀圖。 通過學生的找圖、描圖(描出北極圈和南極圈)、讀圖、回答問題等來確定北極和南極的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1)圖的中心點是什么?      2)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呈放射狀的一系列直線是什么線?      3)以北極(或南極)點為中心的一個個圓圈是什么線? 讀北極圖:       1)北極地區(qū)是指哪個范圍? ( 用紅筆描出北極圈 )       2)北極點所在的是洋還是陸?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幾個洲環(huán)繞? 讀南極圖:        1)南極地區(qū)是指哪個范圍? ( 用紅筆描出南極圈 )       2)南極點所在的是洋還是陸?什么洲?        3)南極洲四周有哪幾個洋環(huán)繞?   二、冰雪覆蓋的地區(qū)閱讀課文,播放南極影片,讓學生從感性方面整體地認識南極洲。1.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思考問題:  ① 南極大陸與其他大陸在景觀上最顯著的區(qū)別是什么?( 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蓋,冰層平均厚度多米 ) ② 南極厚厚的冰雪覆蓋層能給我們人類帶來什么資源呢?(固體淡水資源) :①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將會怎樣? 我們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50~70米 北京也將被海水淹沒 )②世界上淡水資源中冰川儲存水量最多,而南極約占世界冰川總量的90%和世界淡水總儲量的2/3。我們應如何利用? (依靠一定的技術條件開發(fā)利用)2、豐富的固體淡水資源 : “南極洲年平均氣溫圖” “南極洲年平均降水量圖”       氣溫:各月氣溫均在 -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 大多不足55毫米       風速:最大100米/秒 (比 12級風 大得多)每年8級以上大風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風(極地冰原氣候) : 南極洲的氣候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極洲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緯度高,地面接受太陽光熱少;       [2]南極洲平均海拔較高;       [3]南極大部分地區(qū)被冰雪覆蓋著,冰雪對陽光有強反射。       南極洲的自然環(huán)境十分嚴酷,為什么對人類還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呢?       (南極洲自然資源非常豐富)4、南極洲礦產豐富       :“南極地區(qū)圖”找出主要礦產的分布 鐵礦——印度洋沿岸地區(qū)       煤礦——靠近印度洋沿岸 [維多利亞大煤田] 講解:  煤本應形成于溫帶地區(qū),目前卻出現(xiàn)在寒冷的南極,說明南極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質年代應該是溫暖濕潤的氣候,能生長高大植物,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經地質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隨大陸漂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 :酷寒的氣候對南極的動植物會產生哪些影響? 5、極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極少。 動物資源種類少,但數(shù)量大。 展示圖片: 南極海豹、企鵝、鯨、磷蝦。總結:引導學生列表對比兩極的環(huán)境特征及資源狀況,然后歸納出南極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南極 北極 相同點 不同點 地理位置 海陸狀況 氣候狀況 資源狀況 代表動物  板書: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一)   一 地理位置    二 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冰雪覆蓋的地方        冰雪高原    風庫     白色沙漠    礦產豐富   極地生物

極地地區(qū)(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通用2篇)

    第四章 第二節(jié)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們每天都用語言進行交流,這是與動物根本不同的一點。語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我們又知道世界上的語言有三千多種,為了交流和溝通,我們還要學習外語,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世界的語言...

  • 第一冊意志堅強的表現(xiàn)(精選2篇)

    教學內容:初一思想政治第四課第二框題(P82):意志堅強的表現(xiàn)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式的學習,掌握意志堅強的四種表現(xiàn);能區(qū)分意志堅強和意志薄弱的表現(xiàn),從而自覺地克服自己意志的薄弱方面。...

  • 人口與人種(通用3篇)

    教學課題: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jié) 人口與人種 課時: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世界人口總數(shù)和增長、分布特點; 2、世界人口問題對社會、環(huán)境和經濟的影響; 3、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和分布規(guī)律。 4、樹立正確的種族平等思想。...

  •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通用9篇)

    一、明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分為8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利用6分鐘的時間自學本節(jié)。然后抽簽選一個小組上講臺邊演示邊講解,要求:①講清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轉產生哪些自然現(xiàn)象?②其他小組對該小組演...

  • 俄羅斯教案(精選2篇)

    課題第3課 俄羅斯(一) 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課型新授課執(zhí)教教師:教學目標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精選14篇)

    今天將正式進入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認識地球開始。因為我沒有學過地理,也沒有教過地理,壓力也很大。沒有太多現(xiàn)成的材料,只有重新開始。對于備課,準備到什么樣的程度為好呢?可以說人者見仁,智者見智。...

  • 第一節(jié) 《美國》教學設計第一課時(通用7篇)

    第一節(jié) 《美國》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美國的領土構成、地理位置2.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構成復雜3.了解美國的地形、氣候及農業(yè)生產的特點和主要農作物帶的分布。...

  • 第二節(jié)“人文環(huán)境”(通用2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知道亞洲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特點。 [能力目標]:能通過閱讀圖表、圖片從方方面面證實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 《地球的運動》教案(精選17篇)

    一、學習目標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2.用地理現(xiàn)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1.通過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自轉的空間概念,認識地球自轉的特點(繞轉中心、方向和周期)。...

  • 七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自拍 | 视频一区二区日韩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无码人妻出轨黑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91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动漫 | 精品在线亚洲视频 | 亚洲专区免费 |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传媒视频麻豆第一区免费观看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 色多多性虎精品无码av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www.成人网|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 五十路熟妇强烈无码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软件 | 欧美亚人xxxx高潮猛交 | 国产视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91综合久久久久婷婷 | 伊人影院焦久影院 | 天天看高清特色大片 | 久久99视频 | 96精品|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 日本在线视频网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黄色搞逼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 三及片毛片 | 麻豆视频在线 | 亚州欧美精品 |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