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教案 > 七年級地理教案 >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通用9篇)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8-19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通用9篇)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1

  一、明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全班分為8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利用6分鐘的時間自學本節。然后抽簽選一個小組上講臺邊演示邊講解,要求:①講清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轉產生哪些自然現象?②其他小組對該小組演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⑶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指定任一個小組進行解答。

  二、學生邊演示邊講解

  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由于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半球就是晝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請大家看演示,(學生轉動地球儀,指著地球儀)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晝夜也就在不斷更替。

  三、學生自己動手演示,感受晝和夜

 、庞檬蛛娡沧鳛楣庠,照射在地球儀上,看看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斷轉動地球儀,感受晝夜更替。

  ⑵假設你的眼睛就是太陽,把地球儀上南京的位置轉到大概中午12時,看這時世界上有哪些國家處于白天,哪些國家處于黑夜?

  四、學生自由提問、師生討論交流

  師:下面我們進入自由提問階段,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同時歡迎同學們解答,老師拋磚引玉,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地球不自轉,還會有晝和夜嗎?

  生:仍會有晝和夜,但受到陽光照射的一半將永遠是白晝,另一半永遠是黑夜。

  師:那樣地球上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學生討論交流。

  生: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將很熱,未被照亮的部分將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為什么強調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它和晝夜的形成有必然聯系嗎?

  教師做演示實驗:用手電筒分別照在地球儀和“透明地球儀”(用透明塑料紙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結論?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將永遠是白天,沒有黑夜。

  生:晝夜的形成和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有必然聯系。

  生:“在汽車上我們能感覺得到汽車在運動,可我們在地球上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呢?”

  師:“哪位同學能談談坐火車或輪船時的感覺?”

  生:“火車很平穩,”“火車的速度很快!

  師:“你在火車上是怎樣感覺到它的速度很快的?”

  生:“我看到路兩旁的樹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動!

  師:“如果不看窗外的物體,你還能感覺到火車在運動嗎?”

  生:“不能!

  生:“我從鋼軌的聲音也可判斷出來!

  生:“我有一次隨媽媽旅游,在火車上睡著了,醒來后以為在家里的床上呢!”

  師:有坐過輪船的同學嗎?能談談感受嗎?

  生:“我坐過輪船,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圍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見,幾乎感覺不到船在航行!

  師:“為什么在火車上不看窗外就幾乎感覺不到火車在運動?為什么在大海上感覺不到輪船在航行呢?”

  學生討論交流。

  生:“因為我們沒有可以對比的東西!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運行的速度非常平穩,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東西,都被地球帶著在自轉,另外,在運行的軌道周圍找不到可以對照的東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覺不到它是在運動的。

  生:老師,那我們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運動呢?

  師:當然有,有許多現象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有哪些?

  生:“晝夜更替!

  生:“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生:“北半球河流南岸比北岸陡一些!

  生:“我們在洗菜、洗澡放水池里的水時,水的漩渦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生:“老師,我這有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上面說,傅科擺也可以證明地球是自轉的!

  生:“過去有人曾在很深的礦井中進行試驗,結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體,總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礦井東壁相碰撞,這就從另一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師:我非常佩服同學們廣博的知識和善于獨立思考問題的探究精神。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甚至為之做出了無畏的犧牲,哪位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認識過程?

  學生介紹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曲折過程。

  師:我們從剛才同學的介紹中得到什么啟發?

  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從表面上去斷定它的性質,而要去深入透徹地去勘察、了解才能作出結論。

  成功=大膽地假設+不懈努力+無數次實踐。

  只有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發現真理。

  生:如果地球自東向西轉,產生的現象與現在又有哪些不同?

  生:日月星辰將西升東落。

  生:為什么東方的時間總比西方的早?東邊總是比西邊先看到太陽?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大家看地球儀上的ab兩點,哪點在東?(a)哪點在西?(b)(轉動地球儀),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點?(a點)。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造成了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也就是說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的早,例如,現在我們南京已經是下午了,但紐約卻還是黑夜。

  生:老師,我認為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去年七一我和爸媽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當時北京凌晨5點左右太陽就出來了,而我的老家上海此時要5點30分左右才看到日出。上海在北京的東南方向,按照課本說法北京應該比上海晚看到日出,但事實恰恰相反,課本中的理論不是和事實相矛盾嗎?”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很有深度,說明這個同學善于觀察和思考,讓我們為他敢于挑戰權威觀點的勇氣鼓掌。

  生:我曾經在書里看過,一個地方看到日出的時刻除了受經度影響外,也與緯度有關,有的時候可能越往北日出越早。

  生:北半球夏至的時候,越往北白晝越長,北極出現白晝,可能與這個有關。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很深奧,牽扯到高中地理知識,但我相信同學們具有不怕難不服輸的勇氣,下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閱資料,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下節課解釋給我們聽好嗎?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得出并記住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公轉的軌道、方向和周期;通過觀察討論理解晝夜更替的原因;通過觀察討論知道地軸傾斜的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2.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儀和太陽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轉,并說明晝夜更替現象;初步學會運用地球公轉軌道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晝夜長短的變化,了解四季變化的原因。

  3.通過觀察地球的運動,初步了解許多地理現象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說明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教學重點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周期,公轉的軌道。

  教學難點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地球公轉軌道儀、計算機。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哪條緯線?

  (2)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穿過地心的軸叫什么?

  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前幾節課,我們從靜態角度認識了地球。事實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質一樣,一刻不停地運動著。你知道地球運動有哪兩種基本形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通過觀察和討論,從動態龜度去認識地球。

  【板書】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和晝夜更替

  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每組桌前放置的地球儀和有支座的小紅球。

  地球儀底座上有一運動開關。地球儀的外面有一個黑白兩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晝半球,是向著太陽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著太陽的。比地球儀要小得多的小紅球代表太陽,當然實際中的太陽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

  觀察討論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在南極上空俯視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假定它是靜止的,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各有什么現象?而地球自轉又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呢?

  學生觀察、討論。

  【教師指導】使每個同學都親自動手,學會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結論。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日復一日,日有晝夜更替,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年復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你能說出這又是什么原因嗎?

  【板書】二、地球的公轉和四季變化

  現在我繼續向同學們介紹你們桌前的儀器——地球公轉軌道儀。它由地球儀、公轉軌道、小紅球代表的太陽三部分組成。剛才我們已經介紹過一些,請同學們再看地球儀的底座上和公轉軌道儀上都分別對應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的名稱,地球儀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個紅點代表太陽直射點。

  【出示投影2】

  觀察討論二: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一樣嗎?公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公轉的軌道是什么形狀?

  2.地球公轉時,地軸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傾斜方向有無變化?地軸沿北極方向指向哪顆星學生演示、觀察、討論。

  【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邊演示)地球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為一年,公轉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無論是自轉或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那么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呢?我們一起看投影。

  【出示投影3】

  觀察討論三: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哪條緯線?

  2.太陽直射點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間移動的?

  請同學們根據上述要求認真觀察和討論,并完成下表的填寫。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并填表。

  【出示投影4】

  【教師指導】

  教師分別請四位同學各完成一個節氣的填表內容。

  【出示投影5】

  請一位同學到投影儀前用紅筆畫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路線,并回答教師提問。

  【提問】太陽直射的最北界線是哪條緯線?那么最南界線呢?一年中太陽直射一次的緯線是哪兩條緯線?那么直射兩次的地區呢?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并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5°之間有規律地移動,所以稱這兩條緯線為回歸線。23。5°n緯線叫北回歸線,南緯23。5°s緯線叫南回歸線,它們是太陽直射點能夠到達的最北和最南界線,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一年可以得到兩次直射。得到太陽直射,地面獲熱就多。

  教師講解同時,演示自制的計算機軟件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根據供圖軟件制作)。

  演示自制計算機軟件2——地球繞日公轉。提醒同學記二分二至的日期等。

  請同學們注意,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例如暑假后,白天是越來越長了還是越來越短了呢?

  【出示投影6】

  觀察討論四: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時,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2.夏至、冬至日時,極晝(只有白晝)、極夜(只有黑夜)現象出現的地區。

  請同學們根據要求觀察討論并完成下表。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并填表。

  【教師指導】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在投影儀上完成自己填寫的表格并說明。

  【出示投影7】

  【小結并說明】赤道地區終年晝夜平分,春分、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此外,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晝;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以內地區出現極夜。南北緯66。5°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界線,所以稱為極圈。66。5°n緯線稱為北極圈,66。5°s緯線稱為南極圈。

  剛才,同學們動手演示,觀察的都是立體模型,在投影圖上如何反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呢?

  【出示復合投影片8】

  教師在投影儀前邊轉動投影片,邊請同學回答一些提問。

  【教師說明】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晝夜長短相當,南北半球獲熱相當,這時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晝長夜短,獲得熱量多,這時正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陽又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晝夜平分,南北半球獲熱相當,此時是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晝短夜長,獲得熱量少,因此這時正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南半球情況與北半球相反,故季節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時,地球就已繞太陽公轉了一周,地球就是這樣不停地公轉,四季變化,循環往復。

  北半球的人們通常將3、4、5月作為春季,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為冬季。由于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中緯度地區,終年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所以四季變化最為明顯。

  【出示投影9】歸納本課要點及知識結構。

  【出示投影10】做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

  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__,自轉的周期是______,晝夜更替的原因是______。

  2.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______,公轉的方向是______,公轉的周期是______。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肯定正確的,指出不對的,并給予糾正。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地軸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轉運動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五帶劃分等地理現象。

  重點難點

  太陽高度

  教學過程

  一、觀測標影的發現(分3步探討觀測標影的啟示)

  1、探討觀測標影日變化的啟示

  【圖4-9】用燈泡模擬太陽的觀察過程。(紙上先確定東西南北方向)

  【圖4-10】太陽東升西落造成標影方向和長度變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思考P128】

  2、探討標影季節差異的啟示,從標影季節差異發現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規律。(夏高冬低)

  【討論P128】

  3、探討標影緯度差異的啟示,從標影緯度差異了解太陽直射點概念,發現正午太陽高度緯度分布規律。

  實驗可證明:正午太陽高度隨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從而導致標影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增長。

  二、地球的公轉

  1、棋標的影子:

  (1)一天之內有長短變化

 。2)同在中午時(同一天里),緯度不同,長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節變化,長短也會發生變化。

  其中造成(3)現象的是因為太陽高度會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轉。

  2、讀圖

 。ㄒ唬┕D方向與自轉方向一致,北極上空看,繞日逆時針運轉。

 。ǘ┕D時,地軸是傾斜的,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終不變,地球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況相反)

  公轉一周即一年,約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實驗P131】

  【PS】

 。1)讓地球儀繞日公轉時,使北極始終朝向事先確定的某個遙遠的方向。

  (2)過地球儀球心,與桌面平行的面為公轉軌道面。

  【得出結論】

  1、夏至日直射點所在的緯度稱為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期)

  冬………………………………南………。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進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是: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日,有北緯23.5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在冬至日,由南緯23.5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節變化規律。

  【PS】

  (1)地球繞日運動的方向也為自西向東;其軌道為近似圓形的橢圓。

 。2)近日點(7月初),遠日點(1月初),地球公轉周期為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四、晝夜長短的變化

  1、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

  白晝最長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

  2、北半球:【讀圖P132】

  3月21日—9月23日晝長>夜長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晝長<夜長冬半年

  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晝最長?(6月22日)為什么?

  太陽直射點移到其最北端。這一天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與北半球正好相反。

  4、晝夜長短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5、當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北半球各緯度晝長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規律?(緯度越高晝越長)

  6、南半球各緯度長是否相等?(不等)

  7、有什么變化規律?(緯度越高,夜越長)

  8、當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的情況與直射北緯23.5度的情況有何不同?(正好相反)

  五、五帶劃分

  1、春節:哈爾濱人溜冰,看冰燈;廣州人看花市,玩獅舞。

  圣誕:歐美大部分國家的人……;澳洲人……。

  【引出】緯度高低不同,太陽輻射能不同。主要是因為緯度不同造成的,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太陽能豐富;陽光斜射的地方,能量分散,熱量較少。

  2、【讀圖,思考P135】

 。1)劃分五帶的依據是什么?

  (2)為什么有無陽光直射是劃分熱帶的依據?

 。3)為什么有無極晝現象是劃分寒帶的依據?寒帶極晝期長時間受陽光照射,為什么還是寒冷?(用手電演示)

  【答】寒帶雖有極晝現象,但是由于太陽入射角很小,陽光仍比溫帶少得多。==>>太陽輻射總量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的原因。

  【小結】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決定地球變化的重要原因。

  當地球近日點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獲得太陽能超過北半球,此時,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同理,地球過遠日點時,北半球為夏季。

  【作業】P137——①②③④⑤⑥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4

  板書設計: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轉 地軸傾斜

  教學后記: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教學目標:

  1、知道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2、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3、能用模擬實驗、模型、示意圖等方法來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4、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能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

  教學重點: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教學難點:地軸傾斜的角度大小和極晝極夜發生的范圍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地球儀,光源,極晝極夜現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會出現很多令人奇怪的現象,比如: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陽就會掛在天空幾個月而不落下,北極中心地帶的白天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會連續幾個月不見太陽,北極中心地帶的黑夜甚至可以長達半年之久。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極晝和極夜。

  2、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極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長達半年!我們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

  二、探究極晝和極夜現象:

  1、談話: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夜可能與地球的運動有關。還記得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

  2、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1)思考:利用手電筒、地球儀、示意圖等材料,我們怎樣能解釋極晝和極夜現象?

  (2)學生分組實驗。

 。3)全班交流。

  (4)小結。

  三、研討地軸傾斜的角度和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

  1、討論:我們知道地軸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傾斜角度加大,會出現什么現象?對地球有什么影響?

  2、交流。

  四、總結延伸:

  1、交流并記錄:

 。1)在本單元中,我們研究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運動主要有哪兩種形式?

  (2)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周期多長?自轉有什么特點?地球公轉的方向怎樣?周期多長?公轉有什么特點?

  (3)有什么證據表面地球在自轉?有什么證據表面地球在公轉?

 。4)地球的運動出生了哪些自然現象?

  2、延伸拓展:

  我們還想知道地球運動的哪些問題?

  板書設計:

  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地球自轉 公轉 地軸傾斜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傅科擺——地球自轉

  三、認識相對運動:

  5、北極星“不動”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轉嗎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5

  課程標準:

  1.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2.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 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象。

  3 利用圖表說明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用地球儀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通過游戲活動理解地球運動的特征和意義。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 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 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象。

  3 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2分析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

  3五帶的形成

  教學方法

  根據文字圖片資料分析,運用直觀教具演示,參與教學游戲,合作學習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結合生活經驗,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明確地球運動的特點。

  【地球的自轉】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

  教師:出示資料,提出問題:

  1.地球沿什么方向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在南極上空俯視呢?

  學生演示地球儀,觀察在下圖中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假定它是靜止的,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各有什么現象?而地球自轉又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呢?

  學生觀察、討論。

  1)利用光源和地球儀,學生演示:當前地球上晝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范圍。要求學生觀察此時除中國是白天,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將地球儀轉動180°,再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連續轉動地球儀,觀察各地(如中國和美國)晝夜更替的情況,思考并總結晝夜更替的原因。

 。4)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3 讓學生看圖片“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結果展示:

 。ㄟ呇菔荆

 。1)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

 。2)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越往東的地區,時間越早。

  活動二 拓展延伸:猜想

 。1 )地球如果不自轉會有什么情況發生?

 。2 )地球是透明的會怎樣?

  (3) 地球自東向西轉情況會怎樣?

  (4)中國國土遼闊,當最東部灑滿陽光的時候,最西部還是繁星滿天,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給與補充糾正。

  課堂小結:

  比較的項目地球的自轉

  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鞏固運用略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過程與方法:

  閱讀資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

  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想象和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部是不斷運動著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教學難點】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著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塊、彩色筆等。

  教師演示:火山和地震對地形地貌影響的圖片或課件、反映地殼板塊運動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生變化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嗎?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嗎?

  2、師生共同交流收集來的關于火山和地震的資料。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書本上的三個相關事例。

  3、通過剛才的交流和學習,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火山和地震會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發生變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

  1、教師介紹。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我們知道,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墒悄阒绬?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就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的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地球表層的變化。

  2、學生閱讀資料。

  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板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柚皮塊,這些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的巨大變化。如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還會引發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

  3、教師課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塊,以及六大板塊間的相互碰撞、分離、平移等運動方式。

  4、指導學生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

  實驗一:幾塊不同顏色的毛巾折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用手從毛巾的兩端向中間擠壓。模擬板塊的擠壓會形成褶皺。

  實驗二:幾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疊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層,用手從兩端往外拉,橡皮泥斷裂。模擬巖層斷裂和錯位。

  實驗三:一塊長方形泡沫塑料塊,側面染出不同的層次表示地層,在上面畫出一條河,然后從中間斜著切開。模擬兩塊巖層的上下錯動、水平錯動等不同的錯位方式。

  5、小結。

  四、總結延伸

  1、地球上海陸的形成和分布、陸地上大規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殼運動的結果。

  2、地殼內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猶如火山、地震一樣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

  3、地球內部的運動能引起地形地貌發生改變,但還有另外一種緩慢的,在短期內難以察覺的力,也在影響著地形地貌的變化。那就是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們是怎樣影響著地球表面的呢?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探究。

  五、課后活動

  注意繼續收集并和同學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7

  教師在講新課之前必須寫好說課稿,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希望下面這篇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運動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比如有關氣候知識、地理環境分異等有著重要意義。

  2、三維目標

 、僦R與技能: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以及四季五帶的形成,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光照圖分析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季節變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

 、矍楦袘B度與價值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變化的。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和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四季、五帶的形成和劃分。

  二、說學生

  高一學生尚未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思維能力較差,對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但本節知識在現實中作用很大,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

  學習熱情高,教學中要多加利用和保護。

  三、說教法

  教師導學法、對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讀圖導析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說學法

  1、自主探究

  通過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儀模型,加強對抽象知識的形象化理解。

  2、學會讀圖、繪圖、用圖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于地球運動的圖示之中,多且復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3、理論聯系實際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理論。

  4、及時歸納總結

  適時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提高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導入新課---(作息時間的調整、俄羅斯與美國的夏時制、夏季為何有午休等)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造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是理解本節內容的關鍵。

  2、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

  (1)比較任意一點位于晝半球和夜半球的時間長短,使學生掌握判斷一地晝夜長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斷所求地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即可。

  (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光照圖”,讓學生讀圖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將通過提問來督促。分析完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后,播放全球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變化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動畫分析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規律,最后歸納總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并補充晝長、夜長的計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方法)

  (3)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由于這部分知識空間性強,為利于學生掌握,要求學生在課下制作晨昏儀模型(二分日的比較簡單,只要做一個夏至日的就夠了,翻過來就是冬至日的).

  空間分布規律

  ①太陽直射北(或南)半球,則北(或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晝越長,夜越短;

 、谔栔鄙涑嗟溃瑒t全球晝夜等長。

  時間變化規律

 、偬栔鄙潼c往北(或南)移動,則北(或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

  ②赤道上始終晝夜等長。

  極晝與極夜:

 、偬栔鄙浔(或南)半球,則北(或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極點出現極夜。

  ②從春分到夏至與從秋分到冬至,極晝極夜區的范圍逐漸擴大;

  從夏至到秋分與從冬至到春分,極晝極夜區的范圍逐漸縮小。

  講完這部分內容后布置一個探究活動,即南極圈內地區與北極圈內地區相比,其同緯度地區的極晝、極夜天數是否一樣長,為什么?

  3、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與變化

  (首先通過提問“一天中有幾個太陽高度?何時太陽高度最大?”來幫助學生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結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規律及隨季節的變化規律,通過公式“正午太陽高度差=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差”計算一些特殊點、特殊時刻的正午太陽高度,然后歸納總結出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空間分布規律

  任意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對程度較好的班級可以指出:在任意時刻,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四周遞減,且每111公里遞減1度。)

  時間變化規律

  當太陽直射點朝向地球上某條緯線移動時,則該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漸大;反之漸小。

  推論:夏至日那天,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_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4、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由于此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自學完成目標,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體系性我設計了下面幾個問題:

  (1)四季的劃分依據是什么?若黃赤交角不存在還有四季嗎?

  (2)五帶的劃分界限和劃分依據是什么?若黃赤交角增大或減小3度,五帶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5、課堂練習

  ①自主探究今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掌握直射點移動的量的規律。)

 、谧x某日太陽照射示意圖,填空:

  (1)指出A、B、C、D、F、H、L、N、S各點的晝夜長短關系并按晝長由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2)說出極晝極夜的緯度分布范圍;【參考答案:極晝---(90-a)ºN及其以北地區;極夜---(90-a)ºS及其以南地區】

  (3)說出C、J兩點的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強化太陽高度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區別)

  (4)已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aºN,計算N、G、H、I、J、K、L、F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力圖給學生一個一般規律,,產生整體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割裂開來)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8

  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下面小編以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為例,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寫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我將從以下幾點說起。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地球的運動》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人教版)《地理》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的課文,本節教材的內容有:①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②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③五帶的劃分及選學課文“四季的形成”。課文安排了三處“想一想”,兩處“讀一讀”,一處“做一做”,還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運動和五帶劃分的圖片。教參建議上3課時,本節課為第1課時,講授教材①②部分內容。

  2、編排意圖和前后聯系

  這節內容是繼第1節“地球和地球儀”之后編排的,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等知識,并且小學自然課中也學過了“太陽高度”、“晝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識,F在,對地球運動進行學習,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地理知識打下了基礎。

  教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把課文分為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分別進述。應該指出的是地球繞軸自轉和繞日公轉是不能分割的,分開來講是為了教學上的方便。

  “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一段課文,內容較簡單,為了使學生能獲得感性知識,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轉的小實驗和一段閱讀材料。“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一段課文,涉及的地球基礎知識是比較多的,但這里抓住了一點,即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夾角,且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軸的傾斜方向始終不變,然后從現象入手,得出規律。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使學生掌握地球自轉的含義、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

 、谑箤W生掌握地球公轉的含義、方向和周期,記住地軸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情況,晝夜長短的

  周年變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標:①使學生學會用地球儀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轉。

 、谑箤W生初步學會畫一幅簡單的地球公轉示意圖。

  德育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 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

  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特點,地球自轉和

  公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學難點:地球上的季節變化。

  5、練習安排:

  第14頁選做復習題1-3題,這兩道題是突出本節重點

  知識和重點插圖而安排的,第1題的目的在于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地球上晝夜交替和季節變化現象的原因,第3題的目的在于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兩分兩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

  二、說教法

  對于本課的基礎知識,以學生的自學為主。

  本課內容比較抽象,限于初一學生的思維水平,要

  認真貫徹加強直觀性的原則。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變抽象為直觀,變不可視為可視。在課件的使用中,給學生提出問題,以發現法鞏固知識。

  3、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學生演示、課件播放、指導目標、教師講述、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4、教具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地球儀、自制

  課件等。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

  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目的。

  3.記:即學生在初步了解本節知識的基礎上,識記本節重點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通過學生日常生活觀察到的日夜交替和季節變化提

  問,這些是自然現象還是有神靈在主宰,引出本課內容,要求學生自學。

  (二)講授新課:

  1.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

  (1)地球自轉含義、方向、周期:通過觀察地球自轉動畫得出結論。

  (2)提問假定地球不自轉,太陽照在地球表面會出現什么現象?(晝半球、夜半球)

  (3)要求學生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觀察地球表面不同地點晝夜交替的情況。

  (4)想一想:當我國北京午夜時,美國華盛頓是白天還是夜晚?當日本東京午夜時,英國倫敦是白天還是夜晚?

  (5)讀一讀: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2、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1)地球公轉含義、方向、周期:通過觀察地球公轉動畫得出結論。

  (2)通過觀察地球公轉時的姿態的動畫,得出地球公轉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是保持66.50的夾角,而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3)演示講解: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交角。

  (4)演示講解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移動,得出四季變化的規律,填寫表格。

  (5)想一想:①學校所在地一年之中每天正午太陽高度一樣嗎?什么時候較高,什么時候較低?②學校所在地一年之中每天白晝時間一樣長嗎?什么時候較長,什么時候較短?

  (三)總結新課: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其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年,產生了季節變化的現象。

  (四)布置作業:

  1、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和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對照課文中圖1.17,在圖1.24中標出地球公轉的

  方向,畫出太陽直射的緯線,并填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完成一幅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

  五、說板書設計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自轉 二、地球公轉

  1.繞地軸運動 1.繞太陽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2.方向:自西向東

  3 .周期:24小時 3.周期:一年

  4.產生現象:晝夜交替 4.產生現象:季節變化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 篇9

  教學基本理念

  1、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初一的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乏理性認識。本節課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學的思想。通過活動、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

  2、 采用討論比較方法展開“活動”

  考慮到學生以前學過一些有關地球運動的知識。采用比較法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了解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異同點,有利于知識的掌握,以及比較分析能力的培養。

  3、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通過閱讀專業書籍,搜集一些關于地球運動的資料,對教材中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加以補充、說明。

  知識目標:

  1、 知道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周期、方向。

  2、 知道地球公轉引起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3、 記住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能力目標:

  1、 初步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晝夜更替現象;初步學會繪制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 通過活動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四季的變化與地球公轉的內在聯系。

  情感目標:

  1、 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律,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 通過講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 地球自轉及帶來的影響。

  2、 地球公轉及產生的影響。

  教學難點:

  1、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

  2、 地球公轉且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產生

  ①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

 、谝荒曛邪讜兊拈L短變化。

  地面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 四季的變化

  教學用具:

  地球儀、手電筒等。

  教學課時 擬用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感受下列現象

  日出日落

  日出自東、日落自西

  日出日落產生的現象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

  學生閱讀后提問:

 、佟⑸钪形覀兏械绞翘燹D還是地轉?

 、啤⒏绨啄岬摹叭招恼f”其主要觀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

  今天,我們就學習關于地球運動的一些知識,首先學習地球運動的一種形式——自轉。

  演示一: 教師展出地球儀,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地球是繞什么在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地軸。自西向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并講述自轉的周期)哪位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請2-3名學生上講臺演示)

  板書:1、自轉運動的規律

 、俑拍 繞地軸旋轉

  ②方向 自西向東

 、壑芷 一天(大約24小時)

  (承轉)日出日落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日月星辰為什么不西升東落?(由于地轉的自轉;因為自轉是自西向東)

  演示二:教師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的產生,并講解產生的原因;然后再轉動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并講解產生的原因。

  板書:2、晝夜產生的原因

  地球自轉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個晝夜交替,其經歷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地球的自轉,注意晝夜是怎樣交替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在圖上找到中國北京、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并在地球儀上作好記號。

  學生討論:

 、佼敱本┦前滋鞎r,紐約、東京哪個是黑夜,哪個是白天?(紐約是黑夜,東京是白天)②北京和東京哪個地方先見到太陽?這說明哪個地方時間早?(東京。東京時間早)

 、蹡|邊的地方和西邊的地方哪個時間早?(東邊)

  ④教材圖1.18: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果暢暢中午12點打電話給姨媽是否合適?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東邊比西邊的時間早。不合適,因為這時紐約正是半夜)(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略作講解)

  教師小結:板書3、自轉的地理意義

 、佼a生晝夜交替

 、诋a生地方時差

  【布置作業】 課后復習課文,預習下部分內容。

《地球的運動》教學實錄(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通用2篇)

    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下面小編以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為例,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寫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我將從以下幾點說起。...

  • 地球的運動;(精選16篇)

    教學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晝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帶的劃分的含義。通過回顧人類天地觀的發展過程,使學生理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發展的。...

  • 地球的運動(精選14篇)

    【重點】1.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3.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4.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難點】1.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2.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

    教師在講新課之前必須寫好說課稿,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希望下面這篇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說教材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運動是高中階...

  •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1.晝夜交替現象教學目標:能結合生活體驗,對晝夜現象作出自己的解釋。能對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可能性進行猜想,能用模擬實驗進行驗證,并嘗試利用已有知識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質疑。...

  •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范文

    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下面小編以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為例,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寫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我將從以下幾點說起。...

  •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5. 證明地球在自轉【教學目標】1.了解證明地球自轉的事實依據,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2.初步認識“傅科擺”,知道怎樣通過“傅科擺”觀察地球的自轉。 3.學習不光要大膽假設,更要有重證據、善思考的科學態度。...

  • 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

    地球的運動(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②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根據課標要求: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

  • 地球的運動2

    【重點】1.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3.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4.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難點】1.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2.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 《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

    教學基本理念1、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初一的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乏理性認識。本節課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學的思想。通過活動、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

  • 地球的運動 第四課時

    地球的運動第四課時【重點】1.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3.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4.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難點】1.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2.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

  • 地球的運動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4.知道地球公轉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5.知道五帶的界線及各自的特點。...

  •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一課時)導學案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一課時)導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2、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3、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 地球的運動 第二課時

    地球的運動 第二課時【重點】 1.自轉的概念、運動方向、周期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3.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4.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難點】1.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2.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

  • 七年級地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18禁大胸裸身网站 | 国产高清色诱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自产2019最新不卡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女视频免费看 | 99久久自偷自偷国产精品不卡 | 久久性网站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区软件 | 国精产品在线wnw2544 | 麻豆高清网站播放 | 女人喷液全过程在线观看 | 无码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三区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码 |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 性视频日韩|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丰满少妇与黑人 | 久久麻豆精品 | 国产精品天天干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不卡一区视频 | 国产精品第55页 | 九一视频国产 |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7人人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 v888aⅴ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一二级视频 | 成人a片永久免费网站 | 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在线 |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日本 | 免费a一毛片| 中国亚州女人69内射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