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4.知道地球公轉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5.知道五帶的界線及各自的特點。
能力目標
1.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能用簡單的工具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能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4.初步學會繪制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地球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探索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必須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無神論教育。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
2.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五帶的劃分。
●教學難點
1.實例解釋時差現象。
2.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教學方法
演示、分析、寫結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地球儀和手電筒等。
2.繪制有關投影片及教具。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規律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第二課時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季節變化
第三課時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五帶劃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方法1 播放"地球運動"錄像導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生的現象。
板書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講授新課]
設問 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呢?請同學們先看一個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細觀察。
演示 教師用三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如沒有三球儀,教師可在講桌中假設一個太陽,用地球儀進行演示)
提問 從剛才的演示中同學們觀察到地球的運動有哪兩種形式?
生答 一是圍繞地軸自轉,二是圍繞太陽公轉。
過渡 大家說的很好,下面我們就共同來看看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過程中有哪些規律。
板書 一、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