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教案2
②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結合當地的情況,說明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教師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回答)
③一年之中,當地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不一樣)什么季節較長?(夏季)什么季節較短?(冬季)白晝時間的長短與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有什么關系呢?(白晝時間越長,獲得的太陽光熱就越多,反之越少)
2.投影展示 演示分析引導表(見板書設計)
3.教師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順序,一邊重復剛才的模擬性演示,一邊引導學生結合課本p11"地球公轉示意圖",以學習小組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邊記錄表中內容。在演示到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冬至日和夏至日的位置時,教師注意要簡要說明南、北緯23°26′為什么被稱為南、北回歸線。
4.組織學生以自己的家鄉為例,結合觀察、記錄的內容進行交流總結,使學生認識由于地球公轉,引起在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導致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季節而有規律地變化,從而形成了四季。并給學生指出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感受到這種顯著的四季變化。
5.組織學生進行反饋練習(見"備課資料",教師視情況而選擇使用)。
[課堂小結]
根據板書設計表格、師生邊議論,學生邊整理課堂筆記,并強調四季變化為本節的重點。
●板書設計
設計1
設計2
設計3
半球 北半球
節氣 冬至 春分 秋分 夏至
時間 12月22日前后 3.21 9.23 6月22日前后
陽光直射的緯度 南回歸線(23.5°s) 赤道 北回歸線(23.5°n)
正午太陽高度 最低 過渡 最高
白晝時間 最短(晝短夜長) 晝夜平分 最長(晝長夜短)
地面獲得太陽光熱狀況 最少,氣溫最低 過渡 最多,氣溫最高
季節 冬季 春季 秋季 夏季
月份 12、1、2 3、4、5 9、10、11 6、7、8
半球 南半球相反
●活動與探究
1.對照課本p11圖1.19,完成一幅簡略的地球公轉示意圖。
2.學校所在地一年之中,夏季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多,氣溫較高;冬季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少,氣溫較低。這是什么原因?
第三課時
[導入新課]
方法1 由于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上,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有差異,因此,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
方法2 復習提問四季的形成后提出: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地球繞日公轉,在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和一年中白晝時間的長短變化,使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季節而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了四季。這是就同一地方,不同的時間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而言的,那么,不同緯度的地方,在同一時間內,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又是什么狀況呢?我們用這節課共同探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