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運動教案2
活動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轉和公轉比較表(見板書設計),并指導學生畫到筆記本上。
2.引導學生認識球體旋轉,必須繞軸轉動,并用地球儀演示,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是地軸。
3.教師用地球儀自西向東慢慢旋轉,引導學生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然后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小地球儀(沒有地球儀的學生可將課本卷起來,一端標出北極,另一端標出南極代替地球儀)自己或以小組演示,也可讓部分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
4.讓學生將地球儀的北極對著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轉,觀察地球做什么樣的運動?(逆時針轉動)
5.讓學生再將地球儀的南極對著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轉,觀察地球做什么樣的運動?(順時針轉動)
6.讓學生列舉自然界什么現象可以證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現象)進而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體驗得出結論: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24小時(一天)。
7.組織學生討論"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教師可啟發學生坐火車或汽車的時候,當車行駛很平穩,又不看車外只看車內時的體驗得出結論。(由于我們也隨著地球轉動,因而并不感覺到地球在運動)
過渡 通過演示、觀察,我們知道了地球在自轉運動時的規律。那么,地球在公轉時,圍繞什么旋轉?公轉的方向是否和自轉的方向一致?公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活動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結論填入表格中。
2.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9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
3.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演示,兩人一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陽,叫若干組上講臺演示地球自轉,同時在圍繞太陽公轉,大家觀察、評判,看哪一組演示的好。并糾正演示中出現的問題。
4.在學生演示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思考:地球無論是自轉,還是公轉的過程中的姿勢是直立著身子轉呢?還是傾斜著身子轉呢?地軸在空間指向的方向改變不改變?(傾斜著轉,保持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繼而得出結論:地球轉動的特點是地軸傾斜,空間指向不變。
過渡 通過演示、觀察,同學們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規律歸納的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地球自轉時會產生什么現象?有什么意義?
板書 二、自轉的地理意義
演示 1.教師用地球儀把亞洲、歐洲和非洲面對學生,讓學生觀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為什么?(不能,因為地球儀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教師同時指出,地球也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
2.教師用手電筒作光源(太陽),照射在地球儀上,讓學生觀察產生什么現象。(朝向太陽的半球為晝,背向太陽的半球為夜)然后教師指出這種晝夜現象是在地球儀不動的情況下產生的。那么,假如說地球也不自轉,是不是也會產生這種晝夜現象呢?(是的,地球不動,同樣會產生晝夜現象)
3.繼續演示,教師慢慢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讓學生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發生什么變化?(晝半球不斷變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斷變成晝半球)然后教師進一步指出:這種地球儀上晝半球和夜半球不斷相互更替的變化,說明地球上產生晝夜更替的現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