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課標內容]
講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中國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6——17世紀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哪些地區?我國人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擊”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及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對比觀察《中國地圖》,分析現在中俄東段邊界與《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邊界有何不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歷史事件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對外交往中各國既可以和平共處,也會兵戎相見,從而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②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中國臺灣有關歷史的演變過程和現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培養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實,分析中國被入侵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②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的初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兒女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領土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中國反侵略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斗爭及其歷史功績;②雅克薩這戰;③《尼布楚條約》。
難點:①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為什么紛紛侵略我國東南沒海和東北地區;②為什么雅克薩之戰是自衛反擊戰。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出示思考題,然后以問題為線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掌握本課知識。
導入新課
①16——17世紀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擾了我國東南沒海的哪些地區?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占澳門的?澳門又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從澳門被占到回歸說明了什么?
③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侵占中國臺灣的?
二鄭成功收復
①誰能用學過的史實說明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中國臺灣?他是怎樣收復中國臺灣的?收復中國臺灣有何意義?
③我們怎樣評價鄭成功?
三、雅克薩之戰
①16——17世紀我國的黑龍江流域遭到哪個國家的侵略?它占據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②雅克薩之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