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案例2我們身邊的宗教
教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來看,大家知道的還不少呢,說明同學們……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時間讓大家在課堂──展出自己精心收集的資料,但下課后,請同學們把資料,包括宗教的創始人,宗教的禁忌等等都可以交來,我們專門作一個宗教展板。同學們,你們在這些地區游玩的時候想到了什么?
學生:宗教對我國影響很大。
老師:大家能不能談具體一點。
學生:中國的佛教殿堂建筑風格有外來的風格也帶有中國的風格。
學生:……
老師:我們的語言文字,從日常用語到常用典故,不少來自佛經,大家知道嗎?
學生:……
老師:天龍八部、天女散花、現身說法、井中撈月、一切皆空、拖泥帶水、五體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凈、功德圓滿、心猿意馬、快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獨尊、隔靴搔癢、騎驢覓驢等都與佛教有關。
老師:宗教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宗教對我們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特別是佛教對中國的影響較大。佛教在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這些典故、成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的民間傳統風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記。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詩歌、小說、書法、繪畫、音樂、建筑、石窟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講我國的石窟藝術也離不開佛教,如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以說佛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我們了解古代宗教的內容,也是認識中國國情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古代宗教的內容,要以國家的宗教政策為指導,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對宗教思想和活動評價,要做到合理和公正。
注:(1)全班同學可以充當游客,自由地向導游提問,在學生導游無法回答的情況下,教師要幫助他。
(2)學生導游介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游客,引導學生圍繞佛教、道教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這一主題上來。
學生天地:
學生自己收集的資料、圖片
背景資料:
(一)宗教在我國古代盛行的原因
宗教教義的欺騙性,麻痹了人民反對封建剝削和壓迫的斗志;適應了封建統治階級麻醉人民的需要,因而得到統治階級的提倡和扶持。
(二)評價
佛教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道教在東漢時產生。由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社會動蕩不安,再加上宗教本身的麻痹作用,特別是統治階級為維護統治而大力提倡,佛道兩家都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佛教發展更快。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影響最大,對中國的影響也較深,甚至儒家思想也吸收了佛教的精神。由于儒學與佛教之爭、佛教與皇權之爭、佛教與道教之爭和佛教與地主經濟利益的沖突,特別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牢固,任何宗教都沒有取得思想界的統治地位,成為我國的國教。
佛教和道教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今日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鄰國也有影響。
(三)其他
禁忌:
禁忌具體地說,就是在各種宗教體系中,與某種宗教觀念相聯系,規定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對特定的對象,禁止某些特定的言語或行為。
1.關于時間的禁忌
佛教規定農歷一、五、九月為“忌月”,在此后的三個月里,要求不出門的佛教信徒要素食齋戒,不宰牲;伊斯蘭教每年有一個月為“齋月”,在齋月里,禁止白天進食。
2.關于地點的禁忌
宗教的發源地、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都是神圣的地方,去時都有禁忌。如去伊斯蘭教的圣地麥加,穆斯林在去之前要齋戒、禁欲、沐浴凈身。大雄寶殿對于佛教徒,教堂對于基督教、天主教都是一塊神圣的場所,這些地方的氣氛一般都比較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