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三國歷史故事會
二、布置教室,營造氣氛。
1.在黑板上寫上本期話題:“我說 三國人物”辯論會等字眼。
2.準備一盤《三國演義》的cd。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引出本期話題。
教師導語:俗話說:“理不辯不明,話不說不清”,今天舉行這個辯論會,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對自己感興趣的三國歷史人物盡情評論,但要注意有理有據,尊重歷史真相。在一位同學發言的時候,搭檔可予以補充,其他同學可隨時舉手提出不同意見,多方辯論,討論越熱烈越說明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
二、學生代表發言,辯論開始。
兩個搭檔推舉一位發言,另一位運用多媒體展示該人物的影象資料,以使全體同學都對此人物有一個感性認識。
學生辯論時,除非出現過激言論,教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論點即使有失偏頗,只要言之有據,也要予以肯定,相信在這中間會有不少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升華。
三、教師小結,結束辯論會。
通過這一節課的辯論,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國中這些歷史人物,像歌詞中所唱“眼前浮現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透過三國紛爭喧囂的煙塵,我們也看到了亂世中人性的光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團結協作、趙云“當陽長阪坡拼死護幼主”的義薄云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大公無私、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的忠心耿耿、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從容睿智等等。 當然這些人物并不像電影、電視里描寫的得那樣完美,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來公正地評判他們,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使我們中華民族歷久彌新、源源流長。
思想教育
1.學習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為國盡忠的優秀品質,軍事指揮中的大智大勇、泰然自若,又要意識到他用人方面的失誤,比如重用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馬謖以造成“失 街亭”等;看到曹操的大奸大惡,也要意識 到他力圖統一全國的積極意義,他雖非三國中人物,但卻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關鍵人物之一。總之,教育學生評價歷史人物要全面,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兩方面分析。
2.從三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汲取營養,豐富同學們的人生閱歷,學習他們的智慧、機敏 、凜然正氣。
教學隨筆
這節活動課有它的優點:
1.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可操作性強。
2.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選擇,查自己感興趣的人,說自己想說的話,焦點比較集中在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周瑜、陸遜等人身上,也會有學生查找稍冷僻的人,比如蔣干、魯肅、劉禪、姜維等,開闊了全體學生的視野, 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由于限定必須有史實支持自己的論點,培養了學生尊重歷史、公正嚴謹的治學態度。
缺點:
由于并不限定歷史人物,有時會出現人物多而散的現象,不利于深入評論,這時需要教師稍作點撥。
參考人物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