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教學設計
原創:七上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過程與方法:
學會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暢所欲言的主動搶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組討論式、情感體驗的對話表演式、百家爭鳴的自由發揮式,使學生眼、耳、口、手都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各有所得。
教學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語故事,創設情境導學法、講解法、聯想法、歸納法、圖表法、綱要信號法。
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 前 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復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把內容分成三大板塊“孔子”“老子”“百家爭鳴”。每個板塊都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獨立完成,各具特色。每個板塊中唯一不變的主題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己去聽、去看、去感受、去談論,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使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因此設計了大量圖片、錄像、材料、哲理名言、成語故事、相關鏈接等啟發點撥,結合七嘴八舌、思考探究、在線判斷百家爭鳴等活動,推陳出新。力求突出課堂一個“活”字,突出內容一個“深”字,突出問題一個“精”字,突出創意一個“新”字。給每一個學生與歷史對話,與人對話的機會,傾聽、鼓勵、欣賞每一個學生。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新課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引起共鳴。
放錄像:“百家爭鳴”使學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屬學派。
導語連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風云變幻,經濟不斷發展,社會經歷著巨大變革。許多有思想的人紛紛發表自己的主張,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領略大思想家們的風采”。
出示第9課課題。
出示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身臨其境,感受歷史,
細心觀察
回答問題。
課文探究
第一板塊
孔子思想
教育成就
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孔子。
第一步:學習思想成就。
⑴介紹孔子生平?鬃由谇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歲前,主要以教書為業,后來做了魯國的司寇,使魯國強大起來。但因魯定公聽信齊國挑撥,孔子遭受冷落。55歲開始周游列國,XX年走訪了7個國家,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呢?
⑵看短。嚎鬃优c弟子的對話(附后)。讓學生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總結孔子的思想成就。然后出示題目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學生。并提問:孔子的思想在當時社會行的通嗎?所以68歲時孔子不得不又回到魯國,繼續開館教書,并編寫了《春秋》等文化典籍。去世73歲。但他的思想自西漢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了我國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⑶教師補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寬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們做人的最高標準,也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