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加油站”:播放反映“八一九”事變的歷史記錄片
議一議:如果沒有八一九事件,蘇聯是否還會存在下去?
(教師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事變后葉利欽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內部原因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外部原因是西方國家對蘇聯實行的“和平演變”。)
說一說:蘇聯解體的標志是什么?
小組活動: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和蘇聯先后進行了改革。然而,中、蘇的改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請談談你的想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開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垮臺。出現不同的結果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
①改革中是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③是否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④對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價值觀等是否采取了正確的對策。)
四.板書設計:
1、東歐的變革
背景:蘇聯體制的消極后果、東歐各國的改革要求、蘇共二十大的影響
2、東歐劇變
時間:80年代后期起
實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
3、原因
歷史原因:長期受制于蘇聯,照搬蘇聯模式,無獨立自主權
內部原因:經濟改革沒有突破舊的模式
經濟困難引起政治危機
執政黨和政府脫離群眾
外部原因: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推動
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
4、蘇聯的改革和挫折
(1)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揭露批判斯大林
(2)赫魯曉夫改革:以農業為主;失敗原因: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5、蘇聯解體
(1)經過:
“改革”:戈爾巴喬夫進行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無法打開局面
動蕩:多黨制,經濟滑坡,民族分離,黨內斗爭
劇變:《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八一九事件”
《阿拉木圖宣言》和蘇聯解體
(2)原因
歷史原因:體制弊端和政策錯誤,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氏的錯誤路線和政策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
外部原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造成嚴重后果
布置作業
教學后記:東歐劇變的實質(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變化)、蘇聯解體(原因是體制弊端和政策錯誤,社會問題和民族矛盾;戈氏的錯誤路線和政策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造成嚴重后果 )
和兩極格局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