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這些小說多數(shù)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驕傲。
2.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xiāng)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以徽劇、漢調(diào)為基礎(chǔ),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diào)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梅蘭芳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知識與能力
1.以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為例,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
2.能列舉明清時代書法、繪畫成就(董其昌的書法、徐渭潑墨畫、“揚州八怪”等)。
3.列表歸納本課知識點,讓學生掌握知識歸類的方法。
4.分析、比較明清小說、戲劇在思想上的共同點,反映明清時代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5.從對明清書法、繪畫的介紹、分析,培養(yǎng)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從對明清小說、戲劇的學習,提高對我國古代文學藝術(shù)的鑒賞能力,提高文學修養(yǎng)。
6.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讓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jīng)濟(上層建筑)對文化影響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
過程與方法
1.推薦中學生閱讀叢書:《如何鑒賞書法》《如何鑒賞繪畫》《如何鑒賞戲劇》等,讓學生初步掌握鑒賞藝術(shù)精粹的方法,領(lǐng)略藝術(shù)的意境。
2.由于明清小說初中學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讓學生自己介紹(可分成四個小組,每組著重介紹一部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弄清歷史與歷史小說的區(qū)別。
3.推薦學生借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學生讀本),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
4.用交換歷史信息、講故事、唱京劇、訪問身邊的書畫家(書畫愛好者)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5.小說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導學生學習“自由閱讀卡”,了解名、字、號的區(qū)別,豐富知識。
6.給每個同學做一個“成長記錄袋”(包括學生的作業(yè)成績、課堂各項加分記錄,把教學中學生敢于向老師提出的問題作為重點加分內(nèi)容,自己收集的信息、自己的作品、自我評價等等),把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放入袋中,尊重學生自我評價,鼓勵學生每節(jié)課給自己評分(只要有理由可給自己加分)也放入袋中。注意教學過程的全程評價和標準的多元化,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發(fā)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清古典小說、戲劇。
難點:
a.明清書法和繪畫方面的成就和特點。
b.《牡丹亭》主題思想的理解。
c.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這時期的文化特點。
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與分組協(xié)作學習法相結(jié)合。
3.師生一起搜尋郵票、報刊上的有關(guān)資料或歷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紹。
教學資源
1.錄像資料:《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2.京劇片斷的錄像資料。
3.校圖書室中學生閱讀叢書(《如何鑒賞書法、繪畫、戲劇》等)。
4.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
5.紀94郵票(梅蘭芳京劇表演藝術(shù))。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a.精選音像資料片斷。
b.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借閱老師推薦書目。
3.師生學唱一段京劇。
4.師生搜尋有關(guān)的郵票、明信片、報刊等資料。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復習導入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共同漫步在歷史的長廊中,領(lǐng)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請同學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