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知道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等重要著作。
2.通過對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代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如何看待長城這一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辯證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4.通過組織學生調查家鄉的古建筑(建造時間、用途、風格等),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和初步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播放音像資料(故宮、長城),讓學生感受到巍峨雄壯的宮殿和氣勢恢宏的長城建筑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感知歷史。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長城的作用,使學生懂得如何辯證地分析歷史現象和多角度看待歷史問題。
3.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設計圖表,歸納我國三大科學巨著,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歸納知識,便于知識的掌握。
4.知識的拓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簡單的探究歷史的方法,學會協作學習。
5.組織興趣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使有興趣且學有余力的同學在歷史學習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6.重視教學過程的全程評價,遵循激勵性評價原則,評價標準多元化,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如搜集資料多、信息價值高、回答問題語言表達好、聲音洪亮、有獨到見解、回答較全面、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筆記好、參與討論熱烈、活動有創意、本課中學習有進步,尤其對積極思維能主動提出問題的給予嘉獎……)都作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單一的回答問題的正確性),設計一張從無錫到北京累計100分的“長跑競賽”表,對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參與,挖掘其優點給以加分(如上述),看誰先“到達”北京,以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學家刻苦鉆研、勤奮好學、不甘平庸、敢于進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科學巨匠和巨著。
難點: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時代特色。
教法學法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與分組討論學習法相結合。
3.探究性學習方法。
教學資源
1.音像資料:
a.《中華文明之光》
(其中的長城)
b.《中國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宮博物院》
e.《明清時期的文化》
2.多媒體設備
3.圖片《秦長城》《明長城》《明朝北京城》
課前準備
1.將音像資料進行刪選。
2.將《秦長城》《明長城》用掃描儀輸入電腦(或從csc備課系統中獲取)。
3.制作多媒體課件。
4.對所教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以利于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境時把握好難度。
5.給學生推薦選學課文《故宮博物院》及一些有關故宮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
6.鼓勵學生上網搜查有關信息。看課后自由閱讀卡。
7.請學生在平時的讀報活動中關注收集歷史信息,潛移默化中培養歷史素養。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上課前出示學習目標
導入新課:(情境導入法)
音像資料:故宮建筑群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