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案
【課標要求】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情感目標: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重點】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學習難點】 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閱讀教材,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誰?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怎樣來證明他們是人類而不是類人猿?
3.你來推理一下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4.我國境內除了最早的元謀人外,在北京地區還先后生活過兩個遠古居民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著許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試著列表比較,區別掌握。
遠古人類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制造 生產活動 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學以致用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少而禽獸眾,人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木炭和幾處比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獸骨和樹子。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氣。而人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韓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的環境下,北京人怎樣做才能夠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證明了什么?有什么意義?
③材料三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的一個什么變化?這一變化出現在哪一個遠古居民生活時期?
2.探究思考
①遠古居民為什么要過群居生活?
②什么是氏族?
3.各抒己見
《韓非子》上記載:“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這段材料生動的反映了我國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請回答:
①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的一個什么重要變化?
②這個變化對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
三、拓展延伸 ,感悟歷史
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無法生活下去。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 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據材料歸納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知識整合
五、鞏固練習
1.暑假期間,小明計劃去考察元謀人遺址,他應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