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導言課實錄
前 言
說明:
1.教學實錄,略去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分析,需要說明的內容,將在實錄中以注釋的方式出現。
2.本人將盡力真實的再現教學過程,故名為“實錄”,其實也只能是…,
3.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七年級)三個班的教學任務,二班、五班、六班。從入學成績來看,六班成績較好,為重點班。每周每班三節課。本教學實錄以六班為主,其他兩個班在注釋里體現。
4.教材為華東師大版《中國歷史》
師:同學們好,歡迎大家的到來,讓我們先認識一下,我叫岳文忠(板書),是你們的歷史老師。(有點兒心慌,寫字的時候手也有點兒抖。)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前言》。下面,我們將要談到三個問題:
一、什么是歷史?(板書)
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板書)
三、怎樣學習歷史?(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個問題,希望大家讀后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課時,我是讓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的,讀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時間有點兒長,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個同學來分別讀前言部分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效果較好。)
下面,哪位同學愿意談談什么是歷史?
(六班的同學比較積極,爭著發言。二班和五班的學生沒有主動要求發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學先是一言不發,最后才擠出幾個字來。我申明課堂紀律,起來回答問題時,不能一個字也沒有,不管對與錯,都要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說明自己為什么不會,如果一言不發,你就站在哪里聽課,什么時候說了,什么時候再坐下。)
生:歷史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事。
歷史是陳年往事。
歷史是幾百年前、幾千年的事。
歷史是過去的事。(板書)
師:歷史是過去的事。現在,我們以剛才哪位同學讀課文為例。請兩位同學記下這件事。(其他二個班也是以剛發生的事為例)
生:
1.她的課文讀得很好。
2.XX年9月6日下午第一節歷史課,老師讓她讀歷史課的前言,她讀得聲情并茂,聲音悅耳。
師:兩位同學記錄了同樣的一件事,記錄的結果一樣不一樣?很明顯,不一樣。這里我要向大家說明的是:歷史是真實(板書)的,正如剛才那位同學讀書一樣。如果我們不記下這件事,幾天、幾年、幾十年后,還有人知道這件事嗎?即使我們真實記錄下這件事,后人能理解你記錄的東西嗎?能真實的理解我們每一個人聽到她讀書后的感受嗎?因此,真實的歷史往往會因為有意或無意而被掩蓋。而我們將要學習的歷史,其實應該稱之為歷史學(板書),歷史學是研究歷史問題的一門科學,它要求自己盡量接近真實的歷史,但它并不等于歷史,歷史與歷史學不是一回事。
下面,請同學們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課文有敘述,學生回答的比較積極,我總結為三點:
一、歷史有你感興趣的內容,有你竭力想理解的東西;
二、歷史可使你變得博學,變得聰明;
三、歷史蘊藏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資源。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些同學喜歡插嘴,強調紀律:當同學和教師回答問題,陳述問題時,不允許插嘴,打斷別人,一是為了他人把問題陳述清楚,二是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一個問題講完之后,舉手要求來表明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