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三國鼎立學案
【課標要求】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及其歷史作用。
能力目標:分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曹操勝負的原因。
情感目標:掌握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具體過程。
【學習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學習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
找出下列兩個故事,自己熟悉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看誰的故事講得最精彩。
1.官渡之戰
溫馨提示:時間 交戰雙方 戰爭特點 影響
2.赤壁之戰
3.熟悉三國鼎立形成過程自己獨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組內互相交流,看誰做得最好。
國家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吳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讀一讀,想一想
材料一 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
材料二 曹操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層的人,它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糧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將領幾乎餓死。嚴酷的現實使他深深體會到軍糧的重要性。他決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
2.分析討論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于優勢的曹操為何會失敗?
3.請你繪制一個三國鼎立的示意圖。
4.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試比較它們的相同點。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搜集有關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在班級內交流。
四、知識整合
1.一種局面:三國鼎立
2.兩大戰役: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3.三分天下:魏 蜀 吳
4.四個人物: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
5.五個時間:2XX年、2XX年、220年、221年、222年
五、鞏固練習
1.曹操以少勝多,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的戰役是
a.巨鹿戰役 b.長平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2.奠定了三國鼎立基礎的戰役是
a.巨鹿戰役 b.長平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3.成語典故“火燒連營”“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戰役
a.赤壁之戰 b.淝水之戰 c.官渡之戰 d.巨鹿戰役
4.下列人物不是三國時期的是
a.劉備 b.諸葛亮 c.孫權 d.曹操
5.公元2XX年,曹操寫詩明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何處
a.統一天下 b.消滅袁紹 c.廢漢獻帝 d.統一北方
6、有人為曹操翻案時說:“如果說曹操篡漢是為漢賊,豈不是兒子產生了老子?”這里“兒子產生老子”的含義是
a.曹丕廢漢自立使曹操背受罵名 b.曹丕廢漢自立是從曹操開始的
c.曹操廢漢自立是從曹丕開始的 d.曹操廢漢自立使曹丕背受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