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綜合探究一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教 學
目 標
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比例尺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類型的地圖,從地圖中獲取信息以解決實際問題。具備一定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
根據現實需要選擇和使用合適的地圖
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類型的地圖,從中獲取信息以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
各類地圖、鄉土教材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一、選擇合適的地圖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1—11a和1—11b兩幅地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提問:哪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大?哪幅地圖表示的范圍小?
提問:如果想了解福州與中國臺灣之間的相對位置和大致距離,應該選擇哪幅地圖?
提問:如果要坐火車游覽中國臺灣,應選擇哪幅地圖?
總結:由此可見,反映區域范圍越大的地圖,圖上內容越簡單,而反映區域范圍越小的地圖,圖上內容越豐富。
二、巧用地圖
如果張京要坐火車從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該選擇哪種地圖來確定線路?
1、交通圖
提問:他應該如何安排線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線路?
展示:《中國鐵路干線圖》
提問:根據你們確定的線路,沿途會經過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圖》
展示:等高線圖。
敘述: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地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地勢起伏越平緩。
教
學
過
程
提問:當我們拿一張《張家界風景旅游區地圖》,該如何安排兩天的行程?
1、 請在圖上找到入口處?你準備從哪個門進?從哪個門出?
2、 請在圖上找到住宿的賓館,你準備晚上哪個賓館住宿?
3、 根據上述選擇,確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覽景點的范圍。
4、 根據你所確定的范圍,再合理安排具體的旅游景點總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交通圖、旅游圖、等高線圖和歷史變遷圖及其運用。
布置作業
練習冊1----7題
板書設計
一、選擇合適地圖
二、巧用地圖
教學后記
第一課 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學目標:從自己所在的社區入手,感受社區生活體會社區功能。初步掌握地圖的三要素。能夠根據平面圖上的方向,描述一個地點的具體位置,利用比例尺測量實地距離。
二、教材分析:重點----初步掌握地圖的三要素;難點----利用比例尺測量實地距離;教具----地圖、地球儀。
三、教學過程:新課導入—— 教師在課前布置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家周圍的環境。課上首先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各自的調查結果。然后,教師在引出社區的概念。
講授新課——
(一)從社區看我家
1、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經驗,可先提出“怎樣讓朋友了解自己家的位置和環境?”的問題,然后再以此問題過度到地圖知識的教學上來。
2、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1—1圖,和1--2找出它們的差異。各小組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觀察的最仔細,差異找的最多。
例如,兩圖的方向不同、符號的形狀、大小和顏色有異、圖幅有大有小等。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圖下第二小題。可以讓一組扮演杜鵬,一組扮演王鵬,分別描述這兩張地圖,看其他同學能否聽明白。教師可作適當引導,自然地過度到“怎樣修改,才能使別人容易讀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