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從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是在“傳說”中也有一些歷史的真實成分在其中,不僅如此,一些考古發現也印證了古史的真實性。如河南湯陰和洛陽等地,發出了距今數千年的水井遺跡;山西夏縣和浙江吳興發現了四五千年前的蠶繭和絹布。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與倉頡造字的記述相符。
提問:你們同意這些發明都是黃帝一人的功績嗎?(自由發言)
遠古時期的任何一件發明或創造都是成年累月,積無數人,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決非一人短時之功勞。而后人在追述他們歷史的時候,將一些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中間的杰出代表“黃帝”身上了。
在傳說中,說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燥濕、肥饒、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谷的類別,并制作耕稼的工具。這表明農業技術的發展情況。黃帝時代是農業文化有長足進步的時期,農業文化發展的許多必要條件,當時大概都已具備了。根據考古的成果,與中國史籍有關傳說互相參證。所以說,這些發明創造是人類邁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先民發揮聰明才智,辛勤勞動的結晶。
黃帝與炎帝聯合,打敗蚩尤部落。――說明諸夏部落聯盟的勢力已達到黃河下游一帶。
后來,炎帝和黃帝為爭奪中原地區,又在“阪泉之野”展開大戰,炎帝戰敗并歸服黃帝,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并不斷繁衍,形成后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提問:我們今天是否都是炎黃子孫?(自由發言)
看圖:“龍”的圖案
提問:請同學回答?龍是哪些動物的復合體?說明什么問題?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這一形象喻示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間從戰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華夏族主體的歷程。
傳說黃帝葬在今陜西的橋山,因此,每年都共祭黃帝陵,表達對祖先的銘記和耀祖的信念。1999年10月17日,也就是農歷九月初九上午9時9分9秒,在9響禮炮聲中,海內外華夏子孫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儀式之后,舉行了黃帝指南車安放儀式,軒轅黃帝銅像揭幕儀式。祭祖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研討會,報告會,大型舞蹈晚會“黃帝頌”、書畫展和尋根旅游等一系列活動。
黃帝以后,堯、舜、禹先后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堯之前,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殺伐戰爭來獲取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位置的方式變得溫和,是通過部落民主推舉產生的。堯傳給舜,舜傳給禹。這種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
提問:什么樣的人才能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講話后回答〕
應是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的人被選部落聯盟首領。古書上記載,堯雖是部落聯盟首領,卻住大簡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飯野菜湯,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對百姓生活卻十分關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餓受凍,他就覺得是自己的過錯。舜也嚴于律己,處處以身作則,在他耕過田和打過漁的地方,人們受他的影響,都養成了謙讓的好風氣。
提問: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生自由發言〕
簡介傳說。在堯的時候,洪水滔天,堯尋找能治水的人,群臣推薦鯀。堯用鯀治水,九年不成。舜代堯行政,見鯀治水無功,把他處死。天下都認為舜處死鯀是對的。于是舜舉薦鯀的兒子禹接續鯀的事業。禹為人勤謹,中信可靠,待人寬厚,以身作則,鯀治水采用堵的辦法失敗了,禹接受教訓,“決九川致四海”,采用疏導的方法,終于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