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課程標準〗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歷史的區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遠古時代的傳說,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曲折而漫長的歷程。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了解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結合本課內容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講故事、游戲、自編自演課本劇、課堂討論等,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形成聯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做出初步的比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斷和解釋,從而培養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學習,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通過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結合現實,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了解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認識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培養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 如何區別史實與傳說。 〖教學準備〗 將本課的三個子目變為三個研究性課題:“炎帝和黃帝――我們共同的祖先”“禪讓的傳說”和“大禹治水的啟示”。上課前一星期將題目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結成三組,選定課題,并選出本組的主持人。
學生通過上網下載、到圖書館查閱資料、閱讀《中華五千年》等有關課外讀物,收集并整理有關本課的內容。主持人組織本組同學匯總整理資料,通過交流、討論制訂研究方案,并做好相關的準備,如編排課本劇、準備相關圖片、學具,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提供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學生按研究小組坐好。 〖教學方法〗 本課以古史傳說的形式對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過程做了形象的描繪,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從傳說這一獨特的視角對這段歷史做了進一步闡釋,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這段歷史。本課的知識結構比較清晰,按歷史時序介紹了傳說時代。本課知識屬于了解層次,教學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定研究目標,設計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資料,通過講故事、演課本劇、游戲、討論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鍛煉他們的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