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創立
第4課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主要情況,了解它給隋唐社會帶來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隋朝創立科舉制度的原因、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帶來的變化、科舉制度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引出結論的能力。通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科舉制度的創立和逐漸完善的過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為。
【難點】如何客觀評價科舉制度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及其對中外的深遠影響。
三、學法指導
1.組織討論隋文帝廢除舊的選官制度的原因時,應指導學生考慮隋文帝剛剛建立隋朝,一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需要加強中央集權;二是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進行統治。舊的選官制度不利于隋王朝的統治。
2.引導學生討論“科舉制度的影響”一目時,注意提示學生運用從具體的歷史事實引出結論的方法,言之有據地分析問題。
3.指導學生按人物順序編制“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大事記”。
4.為了提高自學能力,開闊知識面,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或課后,查閱《辭海》等書籍,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飛、司馬光等是否參加過科舉考試,他們是否中過進士。
四、知識鏈接
1.科舉制:中國古代國家用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587年,隋文帝開始設科取士,隋煬帝始置進士科,成為制度。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等科。武則天創行殿試,并增設武舉。科舉制度創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19xx年)。
2. 世界上最早的選官考試制度是中國古代的科舉制。科舉制度為不同階層出身的知識分子進入仕途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也為統治階級延攬人才、治理國家創造了一種機制。因此,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但科舉制度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明清時期,考試內容以八股文為主,扼殺了知識分子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五、自主預習
(一)基礎知識導讀。瀏覽課本,注意基礎知識的記憶及書寫,完成下列內容。
1.為改變魏晉以來選拔人才制度的弊端, 時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 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2.唐朝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 、 兩科最重要, 、 、 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