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教學示例
課題名稱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明清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地方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閉關鎖國”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表述、反問等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情感價值觀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國力日衰說明封建制度衰落。重點、難點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閉關鎖國”過程和方法閱讀、思考、表述、反問等方式教學媒體實物、地圖、掛圖等
教學程序
a教學鳳向標 通過本科學習,學生要掌握明清經濟發展的情況,明清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了解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 拓展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政策。 b板書設計 20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農作物: 南美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 2、手工業: 蘇州絲織中心、景德鎮瓷器中心 3、商品經濟 北京、南京市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1、 時間:明朝中后期 2、 地點: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 3、 性質:雇傭被雇傭的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 三、“閉關鎖國” 1、 原因: 御敵于國門之外 2、 表現: 禁還政策 3、 影響: 與世隔絕,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教師活動 組織教學、提問: 1、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哪些是從外國引進的?起到什么作用 2、 明朝手工業的先進說明了什么? 3、 明朝時期商品經濟活躍要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4、 清朝“閉關鎖國”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5、 從歷史的角度看,清朝“閉關鎖國”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6、 分析課文: 商品經濟的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新的歷史現象。“閉關鎖國”政策,是當時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課時小結、反饋 學生活動 1回答問題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的引進解決了什么問題? 2分析 中國的瓷、絲最受外國的歡迎,說明當時中國的科技較發達。 3討論: 閉關鎖國是一種消極的防御措施,是無法地御殖民侵。反而妨礙自身的發展,導致經濟的倒退,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與變化,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同時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進程。 4完成目標、預習下課。 課后記有現實意義,聯系當今的改革開放。中國出現的成績,經濟的騰飛。古今對比,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毫無畏懼地加入到世界范圍的競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