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主持人:黃帝和炎帝不僅對華夏族的形成做出了貢獻,而且對我們的祖先過上文明生活也做出了貢獻。下面請聽××同學的發言。
學生:可介紹黃帝、炎帝的發明創造。
學生:為大家講講象棋的來歷。
主持人:我們小組介紹了這么多關于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哪位同學還愿意給大家講講其他傳說故事呢?
學生:可講述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等故事。
主持人:下面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這些古代傳說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構的?這些傳說與史實到底有什么區別呢?”在大家思考時先讓我們做一個游戲。
主持人用紙寫好一句話,傳給第一位學生,第一位學生用動作和手勢將這句話的意思告訴第二位學生,第二位學生以同樣方式告訴第三位學生,依次類推,最后一位學生說出他所理解的意思。由此來體會傳說與史實的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活動:積極引導其他組的學生參與討論。經過學生討論、分析,最后達成共識:傳說和史實并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聯系,這些傳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古代先民與大自然不斷作斗爭并不斷征服自然的內容,文明曙光已從傳說中透露出來。
主持人:對本組發言做總結性闡述,并對本組發言情況進行自評。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對第一組的發言進行點評,分析優缺點,提出改進意見,教師再進行講評,其他組發言也要進行自評、互評、師評。對于每組發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某些重點知識的缺漏、錯誤,有時學生思路的狹窄和偏離,教師都應適時地指正和引導。
禪讓的傳說 采用分角色表演自編課本劇的辦法,通過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像,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是“禪讓”及“如何進行禪讓”。
課本劇一:堯禪讓給舜(見附錄)
課本劇二:舜禪讓禹(見附錄)
教師活動:看完課本劇后,以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禪讓”的理解程度,必要時應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要讓學生知道在堯之前,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殺戮戰爭來奪取的,但從堯到舜、從舜到禹是通過部落聯盟民主推舉產生的。而禹之后才開始出現“禹傳子,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
大禹治水
主持人組織本組同學先講述大禹治水的幾個小故事(略),再由此發表從“大禹治水”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歡迎其他組同學參與討論)
學生:可從大禹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解決問題和處理矛盾靈活的方法,以身作則、團結眾人的作風,以及人類在不斷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應與環境和諧相處、樹立環保意識、保護大自然等幾個方面談感受與體會。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討論“堵”與“疏”兩種不同治水方案的弊與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二個具體事例,說明二者的不同功能。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見解。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將歷史與現實、歷史與生活相結合的意識,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討論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小結
1.學生小結:可小結知識點,也可以談體會、啟示和收獲。
2.教師小結:總結本課學生表現,以激勵、贊揚為主,可提出一些建議;重申重點和難點,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