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春秋爭霸
a.退避三舍——晉文公 b.楚莊王——一鳴驚人
c.吳王夫差——問鼎中原 d.勾踐——臥薪嘗膽
8.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功也。
——孔子
(1)“管仲相桓公”發生在何時?該時期為什么能出現“霸諸侯,一匡天下”的現象?
(2)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3)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么事?“不以兵車”應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請結合實例說明。
(4)通過齊桓公稱霸的事件,你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
【質疑反思】
【預習導學】
1.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 4.城濮。
【問題探究】
此題為開放性試題,效仿春秋時期五位霸主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和越王勾踐
均可,但是要說出自己效仿的理由。如效仿越王勾踐,就是要學習他忍辱負重,勵精圖
治,不因陷于困境而頹廢的精神。答出其稱霸的過程即可。其他人物亦是如此。
【目標檢測】
1.d 2.b 3.a 4.d 5.d 6.b 7.c
8.(1)春秋時期。因為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
而要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
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
(2)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
(3)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禮物表示慰
問,齊桓公成為霸主。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即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
邊民族對中原侵犯的旗號,團結一些諸侯國,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和北狄對中原
的侵擾;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軍的北進。
(4)啟示:一個國家要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條件并抓住機遇,實行改革,實現富強,
改革是強大的根本,而尊重知識和人才是強盛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