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和漢朝的和戰 教案
第15課 匈奴的興起和漢朝的和戰 教案教學目標:
(一 )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了解匈奴的興起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所作的貢獻;匈奴與兩漢的關系;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做出了重大貢獻。
2.通過觀看演出、錄像、聽故事等一系列課堂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通 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信息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3.通過課堂討論及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歷史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漢武帝以前和漢武帝時期,西漢對匈奴的不 同政策及原因”,培養學生比較和分析能力。[來源:第一范文網]
(三)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
通過對衛青、霍去病、王昭君等歷史人物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板書設計
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匈奴的興起與壯大
15 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 衛青、霍去病破匈奴 ----漢朝與匈奴的戰
昭 君 出 塞 ----漢朝與匈奴的和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天堂》,學生隨唱,營造學習本課氣氛,欣賞漢武大帝片尾曲《等待》
師:在剛才的樂曲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廣闊、優美、和諧的草原風光, 還聽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鐵馬和前方戰士的奮勇拼殺。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長河,共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與邊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認識和了解匈奴的興起及漢朝的和戰。第十五課《匈奴的興起及漢朝的和戰》。
導入設計目的:用歌曲導課,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并通過樂曲的對比直觀感知本課的主題“和與戰”
二、學習新課
第一環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自學指導一】欣賞圖片,回顧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問題
多媒體播放關于匈奴民族的特點、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對外交往的圖片(思考2分鐘)
1.這是我國古代哪個民族?它的首領被人們稱作什么?
2.他們生活的地點在哪里?
3.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什么?
4.匈奴對內地的進擾開始于何時?秦始皇采用什么樣的策略?
5.秦朝同匈奴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教師對第5個問題進行點撥①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奪取河套一帶,②移民戍邊③修筑長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④但是到秦末,中原戰亂,匈奴崛起。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不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思考、發言,一環扣一環,通過第4、5小題的探究回顧,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