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歷史故事競賽
本環節考查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查閱資料的能力。由每組隊長從同學上交的成語題庫中選取一個成語,本組回答或指定其他組的任何一位同學說出這個成語的出處,歷史背景和其中蘊含的歷史故事。(本組答對,加20分;其他組答錯,減10分。試題見下)
望洋興嘆、老馬識途、煮豆燃萁、投筆從戎、聞雞起舞
、.背水一戰
考查學生對于歷史成語的綜合掌握能力。可以本組包括場下隊員相互商量,查閱相關的資料。按照分值不等,安排試題。(50分,40分,30分,20分,10分 )
例:舉出帶有一、三、五字的成語各兩個。(50分)
一鳴驚人、一鼓作氣
三顧茅廬、朝三暮四、入木三分、約法三章、孟母三遷
學富五車、五十步笑百步
、.故事大王
考查學生對于成語典故的熟悉程度和語言表達能力。由各組的場上隊員選題,場下觀眾來講故事,根據講述情況基本正確給20分,錯誤不給分,如果本組不會,由其他組搶答,答對加20分,答錯減20分。
、.總結
首先宣布獲得三等獎選手(3個)及所代表的小組,其次為二等獎的選手(2個)及代表的小組,再次為本次擂臺賽得主(1個)及所代表的小組。另外評選出:最佳表現獎;知識最豐富獎;機智問答獎等獎項。
最后,由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精彩點評和總結,指出本次歷史成語故事的成績與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活動延伸〗
可以組織一期板報,報道歷史成語故事比賽活動的情況,公布獲勝小組及擂臺賽得主。并簡介擂主的愛好、最喜歡的格言及取得的其他成績等。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
接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盼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弧边@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暴十寒的作法,哪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