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華夏之祖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包括炎黃對華夏族的形成的貢獻;堯舜禹的讓;夏朝的建立。
2.初步培養學生進行歷史感知、歷史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全面、系統的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祖先在生產技術和文化方面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習重點】:黃帝──“人文初祖”
【學習難點】:對“禪讓制”的認識。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閱讀第12~14頁教材,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思考回答
1、涿鹿之戰是怎么回事? (征戰各部落雙方、過程、結果)
2、看教材13頁下面的插圖,說說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3、我們為什么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二)閱讀第14~16頁教材,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思考回答
1、什么是禪讓制?這種制度出現在什么時期?與哪些部落聯盟首領有關?這些部落聯盟首領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質?
2、用自己的話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時間、人物、意義)
二、合作探究:
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精講點撥
1、黃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中華文明的始祖黃帝算起的。黃帝發明了衣裳、舟車、宮室、挖井等,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后人還把其他一系列發明創造都歸于黃帝名下,認為他對中華早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締造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稱他為華夏的“人文初祖”。
3、“禪讓”的實質——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其表現有兩點:新的部落聯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被推舉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
四、歌訣總結
涿鹿之戰蚩尤亡,華夏子孫稱炎黃。
人文初祖貢獻大,中華民族立東方。
堯舜推行禪讓制,德行天下仁義施。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隸社會從此始。
五、達標訓練:
1.在涿鹿之戰中被打敗的東方部落首領是( )
a.黃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2.“吾祖峻德,萬古流芳;平定荒漠,舉世稱殤。……造車指南,辨兆萬民不易之方向。”上文是中國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拜謁何處時的祭文( )
a.中山陵 b.黃帝陵 c.炎帝陵 d.秦始皇陵
3.炎帝和黃帝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主要生活在(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閩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