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導學案
第16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導學案
【目標要求】
1.識記與理解
知道內遷的五個少數民族名稱,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進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的探究,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課文內容,通過孝文帝遷都相關史料的學習 和遷都原因的探究 ,從而培養學生的史料閱讀和理解能力,論從史出以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識讀“學習漢族風俗文化”相關圖表,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圖表的能力;通過學生分小組的“體驗歷史”活動,來培養學生體驗歷史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對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正確評價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少數民族的內遷,出現了民族大融合趨勢,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從而產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學習孝文帝銳意改革的史實,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意識,深化改革意識; 介紹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學習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實,使學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諧美。
【預習導學】
1.從東漢末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少數民族紛紛內遷。北朝時,內遷的少數民族中,以的影響最大。
2.孝文帝借鑒漢族的________________,實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強對經濟和官吏的管理。
3.遷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從_______遷至________。
4.大力推行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孝文帝讓鮮卑貴族改用漢姓,他帶頭將自己的姓名有拓跋宏改為_________。他提倡和鼓勵鮮卑人改穿_______、與漢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規定30歲以下的貴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須說漢話。
5.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大融合的過程。
6.那時,在中原大地上,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改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習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定居下來,成為________________。漢族則從少數民族那里學到了不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經驗和____________________加工制作技術。
【問題探究】
在我們今天的56個民族中已經鮮卑族了,有人認為由于當年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使得鮮卑族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例題精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增加財政收入 b.適應民族融合的趨勢 c.鞏固鮮卑貴族的統治 d.學習漢族文化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歷史與政治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選項看,似乎每個選項都沒有錯誤。但統治者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為鞏固他的統治服務的。故選c項。
2.某“元”姓同學對自己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在上網查詢時才發現歷史上曾有將拓跋氏改為元姓的歷史。詢問它發生在( )
a.秦始皇大同一時期 b.商鞅變法時期 c.漢武帝時期 d.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