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⑴表現:①民族遷徙雙項流動。漢人外遷開發邊疆;邊疆各族內遷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相處。②漢族擴大,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漢化;③回族開始形成。④加強對邊疆的管轄。
回族是我國回回族的簡稱。唐朝以來,有不少定居在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們信仰伊斯蘭教。13世紀初,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來到中原,散居于我國各地,他們在元代的官方文書中被稱為“回回”。他們同漢人、蒙古人、畏吾兒人等互相雜居,互相通婚,經過長期融合發展,到元朝末年開始形成一個新的共同體,具備了一個民族的雛型。明朝建立后,逐漸融合成為回族。
⑵原因:元朝民族融合能夠進一步加強和發展,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三國以來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它促進了各民族互相學習,交往,促進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從而也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⑶民族融合的特點:
第一,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第三,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
第五,落后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后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落后的少數民族吸收漢族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識,大都是非強制性的,漢族也是在不斷吸收兄弟民族的長處和人口的過程中發展著。
(五)合作探究
1.元朝運河與隋朝運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運河通過都城洛陽,呈大彎曲狀。元朝都城在大都,運河不再通過洛陽而是截彎取直,抵達大都。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誰的詩?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
文天祥。意思: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名垂青史。
(六)達標檢測
1.下列哪一項是“一代天驕”的業績?( )
a.起兵反抗遼統治者的壓迫
b.建立蒙古政權
c.定國號為元
d.滅亡金朝
2.在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在(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元朝政權建立的時間是( )。
a.12XX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2年
4.元朝時期,我們稱中國臺灣為(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中國臺灣
5.元朝設中書省,這是一個( )。
a.地方行政機構 b.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c.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機構 d.咨詢機構
6.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于( )。
a.1127: b.1141年 c.937年 d.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