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學案
(2)“醫圣”是誰?他有什么業績?“神醫”又是誰?他有什么發明?他們的成就在歷史上有什么價值和影響?
(3)《周髀算經》在什么研究成果基礎上成書于哪個朝代?它率先提出了什么特例?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是什么?具備了后世什么算法的雛形?比西方早多少年出現?
(4)《九章算術》成書于什么朝代?著作者是誰?它的內容有什么特點?在國際上產生了什么意義和影響?
4、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倡導學生創造思維,只要言之成理皆可。8分鐘)
5、自學8分鐘后,學生評述板演回答、質疑釋疑、合作探究、評價后,教師點撥補充。(15分鐘)
1﹚﹙映示最早用作書寫的材料圖片﹚明確 :最早用作書寫的材料是泥板、龜甲、獸骨、石頭、青銅器、竹簡、帛等.使用這些材料書寫很不方便,攜帶困難,東方朔進諫漢武帝所用的竹簡是讓兩個大力士抬進宮的。成語“學富五車”就反映了當時書寫材料---竹簡﹙書﹚的笨重。文天祥詩句中的“汗青”就指竹簡﹙書﹚,因為竹簡由青竹制作,書寫前先要在火上烘干,以防蟲咬或腐爛。
造紙術最早出現于西漢前期。﹙映示西漢麻紙等圖片﹚最初是古代絲織女工在水中漂絮制造絲綿的生產過程中最先發明、制造出紙來。這種紙書寫仍不很方便,質脆,難于保存,書寫又很不流暢。
(映示蔡倫圖像)明確: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等做原材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公元3---4世紀,“蔡侯紙”已在我國相當普遍使用。隨之,造紙術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先進的造紙術在我國使用并外傳以后,解決了許多困難,大大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遠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誠如美國學者德克•卜德所說“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過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
2﹚﹙映示張仲景圖像﹚明確:“醫圣”是指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他是河南南陽市西南人,曾任長沙太守。他結合醫療實踐寫了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進一步發展了中醫學,注重辨癥醫治。《金匱要略》論述了內外婦幼各科的40多種疾病,記載了260多種醫方和發病原因,主張早期防治。《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這就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人工呼吸法”的記載人。
﹙映示華佗圖像﹚明確:“神醫”華佗是東漢末年的民間名醫。他擅長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精外科,他創制了用于外科手術的麻醉劑—“麻沸散”。他還吸取先秦以來的導引術精華,模仿獸禽動作,做“五禽戲”,在醫療體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3﹚明確:《周髀算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數學著作。在《算數書》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成書于西漢時期。書中率先提出了幾何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比歐洲早約5XX年出現。書中也曾使用繁復的分數算法和開平方。
4﹚明確:《九章算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專著。是經過很多人長時間修改刪補,到東漢時期才逐漸形成定本的。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形成了中國傳統數學的理論體系。現在我們知道兩漢初年張蒼、耿壽昌曾作過增補。本書共收246個數學問題,分作九大類,故稱“九章”:1章 方田、2章 粟米、3章 衰分、4章 少光、5章 商功、6章 均輸、7章 盈不足、8章 方程、9章 勾股。隋唐時傳入朝鮮、日本,現已被譯為俄日德法等多種文字。書中記載了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田畝面積和谷倉容積的計算方法。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和當時的實際需要密切相結合。還總結出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它的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