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機 教材教法
教師可以引述馬克思和鄧小平的話,讓學生意識到閉關鎖國政策所造成的惡果。馬克思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鄧小平指出:“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
3.在“中國開始落后”這個子目中,教師要向學生說清楚“落后”這個概念。說中國開始落后,不是說清朝自身的實力在倒退,實際上,直到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仍占世界第一位。但是相對于西方而言,發展速度越來越慢,被西方追上并拉開了距離,而且這一距離越來越大,這就注定了要在近代被動挨打的命運。[來源:第一范文網]
問題提示
1.說一說:利瑪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為什么會在明朝官員中引起軒然大波?這反映了明朝官員的一種什么心態。
提示:利瑪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之所以會在明朝官員中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在這幅中國 歷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地圖中,人們看到了與以往想像的完全不同的景象。幾千年來,歷代統治者都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國”。但在這幅地圖中,盡管利瑪竇盡量使中國位于圖的中央,以順應中國傳統的觀念。但明朝官員依然認為:《坤輿萬國全圖》把中國畫得“居稍偏西而近于北”,并不完全處于地球的中心位 置;另外,從圖上看來,中國顯得不夠大,難道中國就這么小嗎 ?所以在他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并認為這全是“邪說惑眾”。這反映了明朝官員不能睜眼看世界,沉迷于虛幻的“天朝上國”之中,反映了這些官員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態。
2.想一想:清政府重視什么,不重視什么?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提示:在迎接馬戛爾尼使團的過程中,清朝政府 始終關注的是覲見的禮節問題。從使團在大沽上岸開 始,就一直在應以什么樣的儀式——是三跪九叩,還是單腿下跪覲見乾隆皇帝爭執不休。而對使團攜帶的給中國皇帝大量珍貴的禮物,諸如天體運行儀、天文望遠鏡、地球儀、計時器、榴彈炮、毛瑟槍和連珠槍,一艘當時英國最先進、裝備有110門重炮的軍艦模型當時代表最先進的科技產品以及各種工藝品、反映歐洲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的繪畫等毫無興趣。馬戛爾尼曾邀請清朝名將?蛋矙z閱英國使團的衛隊演習歐洲新式的器操法,不料福康安回答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 稀罕!”這說明了清朝統治者的無知狂傲和自我封閉。
3.讀一讀:“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币陨鲜敲鞒承┕賳T對海禁閉關政策的看法,試著翻譯這段話,并想一想這一政策的實施為什么會事與愿違?
提示:一寸木板也不許下海,但各種大型的船只來到中國,多得甚至遮蔽了江面;任何貨物不許輸往外國,但各種珍寶經常從中國滿載而去。由這段資料來看,明朝的海禁閉關政策并沒有能夠有效地實行。海禁閉關能實行于一時,能實行于一地,但中國的海疆如此遼闊,國內外都有一些人受利益的驅使,甘冒各種風險,利用一切機會,通過貿易獲得利益的最大化,這便是這一政策的實施會事與愿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