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科學技術(上)
第21課 科學技術(上)
課程標準:了解“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與發展過程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認識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文實驗的制作、參觀、討論等活動,親身體會發明創造的艱辛,認識四大發明的歷史發展進程和四大發明背后所反映的中國古代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本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些發明對世界發展的重大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作用, 形成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念的初步認識。
[重點難點]
本課教材講了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其中重點是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及其對世界的重大影響;難點是簡明扼要地講清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經過,深入淺出地分析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經濟的關系。
學生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上冊歷史又已經學習過造紙術。因此,對于四大發明,他們并不陌生,學習起來,困難不大。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采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仔細地閱讀課本,了解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發展的大致概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再加以講解,播放相關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問學生:“同學們知道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么嗎?”在學生們回答之后,教師說:“四大發明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也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上冊歷史書中我們已經學習了造紙術的有關知識,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四大發明的其余三項: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
1、 印刷術:
教師讓學生一邊閱讀課本126~127頁,一邊解決下列習題。
①印刷術的發明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 印刷術和 印刷術。
②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初年,發明了雕版印刷書; 、 時期雕版印刷術更加成熟,逐漸取代手工抄寫,成為古代復制和傳播圖書的主要形式; 中期,平民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③活字印刷術的優點是什么?
④現存有確切日期的早期雕版印刷品是刻印于868年的《 》卷。
⑤元代的 不僅創造了木活字印刷,還發明了轉輪活字盤。
在學生閱讀完了找出答案后,讓他們分小組對答案,然后教師再作講解。在講解過程中要結合課文有關印刷術的圖片,講解印刷術發明的兩大過程。雕版印刷術,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刻印于868年的《金剛經》卷和印刷于明代天啟年間的《蘿軒變古箋譜》(多媒體展示)。活字印刷術要指導學生觀看 “畢昇像”(多媒體展示),提問學生:畢昇手里拿著什么,神情如何以及活字印刷的有關情況 。同時教師要講明白兩點:(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是位出身平民的發明家,他的這一重要發明,體現了人民群眾杰出的智慧。(2)近代盛行的鉛合金活字是德國人谷登堡發明的,較北宋畢昇的發明晚了400年,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橡皮泥制作活字,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活字”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