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孔子和百家爭鳴
第11課 孔子和百家爭鳴
第一目 孔子
學習目標:
1、 通過本目學習,準確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作出的貢獻。
2、 通過學習孔子及其思想,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
知識網絡:
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 ___________時期_______人
__________學派的創始人
是一位偉大的_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_家
1、核心是_____________,就是要______________,對人要有________對人要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別人。
思
孔 想 2、政治思想(孔子思想的延伸):主張統治者要實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體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主張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
1、興辦私學:范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
貢
獻 2、教學經驗:
孔子及其學說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訓練: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誰的思想 (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莊子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
a.仁 b.義 c.理 d.信
3、下列語句出自《論語》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b.“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春秋無義戰”
4、材料: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問題:想一想,孔子的這三句話,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幫助或指導。
第二目 百家爭鳴
學習目標:
1、 掌握諸子百家的主要派別、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2、 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知識網絡:
時期 學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春秋 道家 老子 《道德經》(也稱《老子》)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的學說,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
戰國 墨家 墨子(翟)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用賢、節用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儒家 孟子(軻) 《孟子》 民貴君輕、仁政、反對一切戰爭,主張輕徭薄賦
道家 莊子(周) 《莊子》 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平行訓練:
1、韓非子的思想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