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20課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1956年“雙百”方針的提出和內容、“雙百”方針的貫徹、文學藝術領域的成就;②理解“雙百”方針的提出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具有必要性;“雙百”方針是中國共產黨 的一個基本性、長期性的方針,對發展我國經濟和科學文化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③通過學習,學會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
(2)過程與方法:
①中心問題討論法:“雙百”方針提出后,我國的文藝經歷了什么變化,分析或探究變化 的原因;
②歷史比較:社會主義時期的“百家爭鳴”和兩千年前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相比較;③情境再現和影視賞析。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文化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勤于思考、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素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雙百”方針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難點:“雙百”方針貫徹的經驗教訓。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繁榮科學文藝工作的“雙百”方針:“雙百”方針提出的時代;方針的提出過程、內涵;方針的貫徹情況和成果;經驗教訓!半p百”方針是黨的一項基本的、長期性的方針,它是為適合探索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雙百”方針的提出和貫徹使科學文藝領域出現繁榮景象,但同時又提供了很多經驗教訓。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春天是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的季節,是給人們帶來生機與希望的季節。1956年新中國在“雙百”方針指導下,文藝、科學領域迎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第20課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一、“雙百”方針的提出:
1、背景:
大家都知道從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剝削制度即將被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還很落后,所以黨和國家面臨的迫切任務,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迅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科學和文化事業。為適應這種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調整,提出讓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并針對文藝、科學領域,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提出:1956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
具體來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這個方針,是黨在指導文藝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實踐中逐步提出的。
1早在1951年4月,毛澤東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2據當時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的陸定一回憶,1956年2月在毛澤東主持的一次中央會議上,他匯報了學術領域的教條主義表現,會議決定對科學采取“百家爭鳴”的方針。4月25日,毛澤東作了主題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論十大關系》報告。
3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雙百”方針。他說:現在春天來了嘛,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這就叫百花齊放。又說:百家爭鳴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代,兩千年前那個時候,有許多學說,大家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他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李森科、非李森科,我們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學說,那么多的自然科學,就是社會科學,這一派,那一派,讓他們去說,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