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精選17篇)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
第22課
[設計理念]
初一年級的學生基本沒有讀過四大文學名著,教師單純的敘說介紹,對學生而言,終究是隔靴搔癢,且課堂教學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詳盡介紹。對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從影視劇、連環畫、說評書等媒體獲得的已有認知,引導學生通過氛圍熱烈的課堂活動,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培養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原作的欲望。
[學習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本課的難點是:《牡丹亭》主題思想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精選四大名著音像資料片斷。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外閱讀四大名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胄抡n。(3分鐘)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請一位介紹一下。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明清在文學、戲劇、書畫方面的藝術成就。
。ǘ┲v授新課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20分鐘)
1、老師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斷,學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紹。
2、引導學生簡單概括出這四部小說的主要內容。并講一個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63------
3、以《三國演義》為例,引導學生討論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
4、 指導學生列表(包括書名、作者、創作時間、小說題材等)比較歸納出四部小說的共同特點。
“明代三大奇書”: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 小說)
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吳承恩《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
5、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1)<<三國演義>> 羅貫中
(2)<<水滸傳>> 施耐庵
(3)<<西游記>> 吳承恩
二、戲劇的繁榮(6分鐘)
1、戲。簻@祖《牡丹亭》
2、《永樂大典》----一部大型綜合性類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
3、小組學習,找出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代表作,討論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劇片斷,學習了解京劇的產生。
三、書畫的成就(5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概括明清時期書畫的特點,并了解著名書畫家。
。ㄈ⿲W習鞏固:6分鐘。
。ㄋ模┚毩暎毫信e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ㄎ澹┳鳂I:課后習題
附:板書設計
一、小說:“明代三大奇書”: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 吳承恩《西游記》
二、戲。簻@祖《牡丹亭》
三、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1)<<三國演義>> 羅貫中
(2)<<水滸傳>> 施耐庵
。3)<<西游記>> 吳承恩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2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戲劇的繁榮,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2、分析《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習重點】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知識梳理】
一、明清小說
作品 作者 朝代 內容 成就
《 》 元末明初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斗爭。 我國 的一部長篇 小說。
《 》 元末明初 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我國第一部以
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 》 明朝中期 根據民間流傳唐僧取經故事創作。 一部充滿
氣息的長篇
小說。
《 》 高鶚 清朝 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揭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趨勢。 具有高度的
和 ,是我國古典小說的 。
二、戲劇的繁榮
1、 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 》。
2、清朝中后期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 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 。
三、書畫的成就
1、明朝書法家 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明末畫家 擅長潑墨,其作品《墨葡萄圖》;
朝的“ ”,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畫家是鄭板橋,其作品有《蘭竹圖》。
【學習自測】
1、從唐、宋、元到明清,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分別由詩、詞轉變到曲再到小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由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這一變化過程適應了
a.統治階級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經濟發展后壯大的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統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2、試試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組搭配是錯誤的?
a.三顧茅廬—《三國演義》—羅貫中 b.武松打虎—《水滸傳》—施耐庵
c.大鬧天宮—《西游記》—吳承恩 d.黛玉葬花—《西廂記》—曹雪芹
3、以下是對四本明清小說的評價,正確的是
、佟度龂萘x》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②《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③《西游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④《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9世紀初期的流行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句話說明了
a.詩書已沒有閱讀的價值了 b.《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一讀
c.當時很流行《紅樓夢》 d.《紅樓夢》已經成為了一門學問
5、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其形成時間是在
a.17世紀初 b.18世紀初 c.18世紀中期 d.19世紀中期
6、下列有關徐渭的說法錯誤的是
a.徐渭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畫家 b.徐渭善于用潑墨
c.徐渭的畫揮灑自如,氣勢磅礴 d.徐渭與鄭板橋等人同屬著名的“揚州八怪’
【課外閱讀•四大名著開篇詩(詞)】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繞繞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西游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說的統稱。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歐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馬史詩》、《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反思質疑】
第三單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戲劇的繁榮,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2、分析《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習重點】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知識梳理】
一、明清小說
作品 作者 朝代 內容 成就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斗爭。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西游記》 吳承恩 明朝中期 根據民間流傳唐僧取經故事創作。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 曹雪芹
高鶚 清朝 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揭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趨勢。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二、戲劇的繁榮
1、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三、書畫的成就
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明末畫家徐渭擅長潑墨,其作品《墨葡萄圖》;
清朝的“揚州八怪”,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畫家是鄭板橋,其作品有《蘭竹圖》。
【學習自測】
b 1、從唐、宋、元到明清,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主流表達形式分別由詩、詞轉變到曲再到小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由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這一變化過程適應了
a.統治階級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經濟發展后壯大的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統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d 2、試試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組搭配是錯誤的?
a.三顧茅廬—《三國演義》—羅貫中 b.武松打虎—《水滸傳》—施耐庵
c.大鬧天宮—《西游記》—吳承恩 d.黛玉葬花—《西廂記》—曹雪芹
d 3、以下是對四本明清小說的評價,正確的是
①《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凇端疂G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③《西游記》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④《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4、19世紀初期的流行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句話說明了
a.詩書已沒有閱讀的價值了 b.《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一讀
c.當時很流行《紅樓夢》 d.《紅樓夢》已經成為了一門學問
d 5、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其形成時間是在
a.17世紀初 b.18世紀初 c.18世紀中期 d.19世紀中期
d 6、下列有關徐渭的說法錯誤的是
a.徐渭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畫家 b.徐渭善于用潑墨
c.徐渭的畫揮灑自如,氣勢磅礴 d.徐渭與鄭板橋等人同屬著名的“揚州八怪’
【課外閱讀•四大名著開篇詩(詞)】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水滸傳》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繞繞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西游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說的統稱。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歐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馬史詩》、《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3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掌握明清時期的文化成就。
2、讓學生正確認識當時科技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危機,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
3、用實例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考、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重點】
北京紫禁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四大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難點】
1、科技成就的特點。
2、學生對四大名著不了解
【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上課內容。
2、前面幾課我們學習了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對外關系、民族關系等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明清時期的文化。
【自學指導】
1、列舉明清時期的兩大建筑成就。
2、明長城的東西起止點分別是哪里?
3、列舉明代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
4、一句話介紹《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5、《天工開物》曾闡述了符合當今實際的什么觀點,此書被稱為什么?
6、列舉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成書時間、名稱、作者及其地位(一句話介紹)
7、列舉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其代表作。
8、京劇何時形成,以什么為基礎?
9、列舉明清時期的書畫家。
精講透析
【思維拓展】
明朝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
【小試牛刀】
1、提問檢測同步訓練選擇題。
2、完成材料題、簡答題
3、課余時間:讀一部自己喜歡的名著
【自我評價】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學習心得】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4
。ㄒ唬┙虒W示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
2.掌握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
2.通過本課的學習,分析總結出明朝我國科技發展的時代特點,即對傳統古典科技的總結居多,對近代自然科學的運用和發展尚少,潛藏著發展停滯的危機。以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明朝科技成就的認識,培養學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懷。
2.通過選取對本課涉及的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
1.北京紫禁城
2.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教學難點
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
教學方法
1.情景設置法。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利用教材的導入內容,設置到嘉峪關旅游的情景,然后補充:“據傳當年建關時,匠師計算用料十分精確,竣工后只剩一磚。此磚今存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之上。”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影像法。講紫禁城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通過錄像或照片,向學生展示午門、皇極門、三大殿、角樓、琉璃瓦頂、漢白玉欄桿、高大的城墻等實物形象,使學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認識。
3.講解法。注重總體布局,是我國古代城市建筑藝術的傳統。教師應向學生講清楚紫禁城內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等內容。
4.實物展示法。講解長城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通過錄像或照片,向學生展示秦漢長城和明長城的實物形象。應通過對明長城的城壕、烽燧、敵臺、城堡、關隘的了解,使學生形成明長城是冷兵器時代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的認識。
5.討論法。對于三部科學巨著及其作者,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看能從中得到什么。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相關影像制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嘉峪關
。ǚ抨P于嘉峪關的錄像,最后定格在上圖位置)
同學們,甘肅的嘉峪關和河北的山海關遙相對應,雄峙于明長城的東西兩端,都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嘉峪關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兩山之間,地勢極為險要。關城略稱梯形,城墻高約十米。城上四面閣樓高聳,飛檐凌空,雄偉壯觀。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詩中寫到:“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睋䝼鳟斈杲P時,匠師計算用料十分精確,竣工后只剩一磚。此磚今存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樣修建長城的?除了長城,還修建什么偉大的工程?明朝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導入語例示二:
據國外的有關報道,人類在衛星上所拍的照片中,能清晰可見的人造景觀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長城不愧為中國人民的驕傲。明代是我國修長城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始至16世紀共2XX年的時間,明長城才基本建成。其工程量之大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若將其所用磚、石、土方等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城墻,可繞地球一周有余。關于明長城的具體情況,將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郯鍟莸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 世界建筑的瑰寶
。劢處熞龑В萃瑢W們,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第一段的描寫。
。蹘熒收b]明成祖時候,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宮殿樓閣,千門萬戶,金碧輝煌,氣象萬千,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
。弁队帮@示]
明朝的北京城
[教師講解](展示長城模型或圖片)同學們,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的北京城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宮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的特色是:宮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軸線突出,東西建筑對稱展開;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構成了環環相扣層次分明的整體格局。北京作為數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營建的最終結果。古代中國的都城建設所特定的原則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這些規矩是:
第一,皇宮必須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這是都城格局的一個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帶是皇城,而皇城的核心地帶則是皇宮;蕦m居中,以其南北中軸線作為整個皇城以及都城規劃的中樞;南北中軸線還是象征政權的王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體現皇宮的主導地位。
第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這是都城格局的兩個基本點。左祖右社,就是說,皇城的左邊是太廟,也就是帝王們祭祀祖先之處;皇城的右邊是社稷壇,也即帝王們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前朝后市,就是說,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聽政之處;皇城的后面是市場,是都城的商業交易之地。圍繞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體現至高無上的皇權尊嚴。
第三,都城的道路必須按中軸線對稱鋪開,形成經緯交叉式道路網。居中的皇宮位于中經中緯大道的交匯之地。城門則直對著主干道,并由此銜接城外的道路。城內外縱橫交錯的道路體系構成了京畿通暢的交通網絡。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故宮的情況。
。弁队帮@示]
。劢處熃榻B]同學們,我們在投影中看到是故宮全景圖片。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下面我們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為例,了解一下故宮的建筑特色。
[投影顯示](或者放影像作品)
。劢處熤v解]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2377.00 m2,高26.92 m,連同臺基通高35.05 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筑中所僅見。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 m的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殿下為高8.13 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筑之首。
[教師過渡]我們在游覽了北京城之后,再去長城體會一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受。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許多朝代不斷整修。明朝時又大規模修筑,達到完善的地步。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明長城的具體情況。
2.明長城 世界建筑的奇跡
[教師引導]請大家把課本上相關內容看一下,看書時要注意插圖“明長城”,熟悉明長城的起止點。
。蹖W生看書]……
[教師介紹]為了防衛蒙古騎兵的南下騷擾,早在明太祖時候(洪武二年,1369年),就修筑了從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明成祖時候,修筑了宣化一帶的長城。遼東長城分別修筑于永樂、正統、成化年間。15世紀后半期,韃靼占有河套以后,明政府又大規模地修筑長城。15世紀70年代,明朝軍民又修筑了花馬池以西到黃河的長城和山西北部的一段長城。16世紀初,修筑了甘肅境內黃河沿岸的一段長城(南至靖遠),修筑了嘉峪關及其附近的長城。16世紀中期,修筑了山西、河北境內的內外兩條長城和沿太行山南下的內三關長城,又修筑了一次山海關到居庸關的長城,修筑了蘭州一帶的長城。此外,小規模的修筑,隨時隨地都在進行,一直沒有停止過。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公里。是明朝北方勞動人民前后花了將近二百年的時間陸續修筑起來的。明朝時候,諱稱“長城”,叫做“邊墻”。山海關以西的明長城,大都用磚石砌筑,工程堅固,保存比較完好;山海關、嘉峪關東西對峙,氣魄雄偉。山海關以東的遼東長城,分別用土筑、石壘、木柱、木板或利用自然地形筑成,工程比較簡單,毀壞嚴重,現在僅存一些遺跡。
下面我們以山海關為例來了解一點長城的知識。
。弁队帮@示]
。劢處熃榻B]
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跡。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中國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勝地。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在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并有多種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
山海關歷史悠久,是古代軍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是國內外著名的旅游區,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臺險峻,風景如畫,這里“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孟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勝收。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早已全部對中外游客開放,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萬人次,是中國旅游熱點城市之一。
(對本目的教學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1.課前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為6個小組。2.教師將課文內容分解為6個部分,讓學生抽簽,每個小組根據抽到的內容進行準備:①介紹故宮的營建歷史及建筑特點。②講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③講解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④介紹天安門。⑤講解長城的修建歷史和作用。⑥介紹長城著名的旅游景點,長城旅游開發帶來什么問題,你對此有何建議?3.學生課前主動查找資料,收集圖片、門票、郵票、文字資料等等,在教師的指導下編寫解說詞,制作課件,為參與競爭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從中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劢處熯^渡]剛才我們學習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績外,明清時期出現了總結性的科技著作。這方面的成就主要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郯鍟荻⒖萍贾鱷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把課本上第二目的內容看一下,看完后思考:1.明朝產生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2.李時珍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3.宋應星提出了人與自然要協調發展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明朝產生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商品經濟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科學家,積極投入科技研究領域、實驗和總結,寫出了一批優秀的科技巨著。
[教師引導]好,下面我們通過對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的過程的學習,來了解一下當時科技成就取得的不易。先請同學們把課下收集到的關于李時珍的故事講一下。
[板書]1.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學生講述]生甲:李時珍生長在醫學世家,自幼酷愛讀書,才智過人,年方十四便考中秀才。李時珍的家鄉,有一庸醫,此人不學無術,可是卻假充斯文,開口《傷寒論》,閉口《藥性賦》,這位庸醫家財萬貫,更有藏書之癖,他平時不惜重金,購買天下醫書,以此來炫耀自己。
李時珍祖上世代為醫,家境僅溫飽而已。再加上常常為貧窮患者義診施舍,因之無錢買書,李時珍為了精湛醫道,博覽眾書,多次向這位庸醫借書讀,可是均被他無情拒絕。
有一年夏季,梅雨季節剛過,庸醫便命家人將書房內的藏書搬到院子里晾曬。各種古典醫籍攤曬了滿滿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地在院子里踱著方步。這時正巧李時珍去一病家治病路過這里,見滿院子都是曬的書,便一時興起,走進院子里,只見他解開衣襟,躺在曬書的架子旁,袒胸露腹,竟也曬起“書”來。庸醫一見,莫明其妙,驚問道:“李先生,您這是做什么呀?”
李時珍笑道:“我也在曬書!”庸醫更加不解地問道:“先生的書在哪里呀?”李時珍拍拍自己的肚皮說:“我的書裝在這里面。”庸醫聽后,知道李時珍是在挖苦他,慚愧得滿面通紅,無言以對。
生乙:傳說明代名醫李時珍,一天外出采藥,看到一個村莊田園荒蕪,無人下地勞動,原來這個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個茅草屋里,他看見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藥來,讓老人喝下,停了一會,老人出了一身汗,癥狀減輕了許多。李時珍詢問了一下情況,才知道村里先后來過幾個走江湖的郎中,給他們開過藥,還說什么“吃上一副藥,包管你藥到病除”。可是吃了十來副了,仍不見效。李時珍便找來煎過的藥渣,仔細一看,大部分是假藥。假藥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當受騙了,他們對庸醫痛恨不已。李時珍看藥渣的事,傳遍了附近的村莊,人們紛紛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藥和帶來的藥渣叫李時珍鑒別,因為人太多,看不過來,只好讓大家把藥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個個攤開放好,逐個查看,揀出真藥,扔掉假藥、劣藥,并教大家如何識別偽劣中草藥,防止再上當受騙。從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過的藥渣倒在路口處,盼望過路的良醫識別真假,于是這個風俗就盛行起來。
……
。劢處熤v解]聽過大家講的關于李時珍的故事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李時珍的生平,了解他寫《本草綱目》的過程。
李時珍是湖北人,他家世代業醫,父親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于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并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崩顣r珍的父親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于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后,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本草書籍,醫書問題很多。于是,他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后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不但讀了八百余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鉆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后來,他多次外出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教。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于萬歷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劢處熞龑В菡埜鶕⻊偛拍銈冎v的故事,我講的李時珍的生平并結合課本上關于李時珍的介紹,想一想,李時珍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你學習?可以討論。
。蹖W生討論]……
。蹖W生回答]生甲: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
生乙: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
生丙: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為醫學獻身的精神。
生丁: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和堅韌毅力。
……
。劢處熞龑В輰W習了李時珍的醫學成就,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郯鍟2.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3.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把課本上與宋應星相關的內容再看一下。了解宋應星的生平和《天工開物》的內容?纯磸闹心艿玫绞裁。
[學生看書]……
。劢處熤v解]宋應星(1587~?),號長庚,江西奉新人。萬歷四十三年(16XX年),與兄同時中舉。崇禎七年(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師),公余即著手著述《天工開物》,三年后刊行。后來,還做過福建汀州府推官(掌勘問刑獄)和安徽亳州知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他解職家居,后來參加了南明政府的抗清斗爭。失敗后,返回家鄉,康熙三年(1664年)前后病逝于家,終年七十八歲左右。
《天工開物》共有上、中、下三卷,分為糧食作物栽培、谷物加工、制鹽、制糖、榨油、養蠶與紡織、染色、五金、冶鑄、錘鍛、陶瓷、造紙、顏料與墨、舟車、兵器及珠玉等18部分,并附有123幅圖畫。此書幾乎論述了工農業所有部門的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許多生產技術和經驗,對研究明代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具有很高的價值。《天工開物》于17世紀末傳入日本,1869年被譯為法文,此后在歐洲廣泛傳播,被譯為多種文字。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教師引導]我們看課本上最后一個“動腦筋”的內容:你認為宋應星強調人類要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對不對?女生的回答是:“宋應星說的不對。只要通過人力和科學技術,什么資源都可以開發,什么東西都可以制造出來!蹦猩挠^點是:“宋應星說的很對。如果人與自然不相協調,就會破壞生態平衡,人類也無法生存。再說如果人力不與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東西,開發出什么資源!彼麄冋l說的對?大家討論并說出你們的看法。
[學生討論]……
。蹖W生回答]宋應星的強調是對的。男生說的對,女生的話有合理成分,但立論錯誤。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不相協調,意味著人不能適應生存環境或破壞了生存環境。如果不能適應生存環境,人類甚至不會出現。如果人為地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協調,則意味著破壞了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
[教師補充]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無盡的,但科學技術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對自然力的利用,這種認識和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
[教師小結]同學們,關于徐光啟和《農政全書》的內容,請大家依照上面學習李時珍和宋應星的科技成就的方法來學,我們在課堂上就不再細講了,F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在本目里我們應該掌握的內容: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陀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二十七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宋應星對只知追求功名利祿者的蔑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精見卓識(《天工開物》書名就體現了這種認識)。徐光啟利用外國傳教士采用介紹西方科學知識籠絡統治者以換取傳教有利條件的做法,堅持從利國利民出發并一再敦促,終于使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答應先譯《幾何原本》一書(利瑪竇口述,徐光啟筆譯)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三部科學巨著在世界上影響巨大,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二書在我國卻遭冷遇。《本草綱目》歷經周折刊印面世的當年(1596年),李時珍之子李建元遵照父親使《本草綱目》為更多人服務的遺愿,獻書于朝廷。然而,明神宗收到《本草綱目》和李建元的上疏后,只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短旃ら_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廣泛流傳,后被譯為法、德、英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但在我國卻由于封建制度對科學技術的桎梏而長期不傳。個中原因,還請同學們下去作一思考。
[布置作業]
1.比較一下,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秦長城為土筑,明長城東段用條石和青磚砌筑。(如能用兩張地圖比較,從而答出明長城的位置較秦長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磚(石)砌筑更好)
2.看圖分析:右圖是《天工開物》的一幅插圖,描繪的是明代礦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圖中有一根中間打通的長竹竿,從地面插進礦井深處,這是當時領先世界的一項生產技術。
想想看,這根長竹竿是做什么用的呢?
答案:用來排除礦井中的有毒氣體(瓦斯)。
板書設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活動與探究
1.收集紫禁城的故事,在班里講給同學們聽。
2.本課中的大科學家宋應星和徐光啟代表了中國古代有成就的知識分子的不同典型。一個家境貧寒,環境艱苦,但博學多才,著述頗豐;一個位極人臣,境遇優裕,卻學貫古今,兼通中外。你從這里能得到什么啟示?你更喜歡哪一種人生經歷?
。ㄒ陨蟽深}都讓學生自由發揮)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5
一、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明代三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及其作者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戲劇家湯顯祖及其《牡丹亭》。書畫上明朝董其昌的“顏骨趙姿”,徐渭的潑墨作畫。清朝的“揚州八怪”。 2.思想教育目標:1.歸納明代三大古典小說及其作者,培養學生的歸納、列舉能力。2.概括明朝文學藝術的時代特點,分析小說、戲劇、書畫繁榮的原因。 3.能力培養目標:1.市民文學的興盛是明朝經濟發展、商業繁榮、城市興起的必然結果。2.明朝文學藝術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罪惡,歌頌真善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明代著名的奇書、戲劇、及其作者。 難點:分析明代小說、戲劇繁榮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特點。 四、教學過程 明清時期,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哪些領先世界的成就?明清時期,我國不僅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社會科學領域也呈現出百花齊放、全面繁榮的局面。涌現出許多著名的小說作家、書法家和畫家,把我國在小說、書畫方面的成就推向一個新的繁榮階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明清時期藝術的殿堂,去領略古代文人的風采。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 明清時期,小說的創作進入了繁榮階段。眾多的小說家,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形象生動的語言,敘述一個個錯綜復雜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 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邊看邊回憶對于這些小說的了解,請學生來自己介紹介紹這些小說。 出示總結的表格
作品
時間
作者
特點
《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羅貫中
我國最早的長篇歷史小說
《水滸傳》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西游記》
明朝中期
吳承恩
充滿浪漫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
清 朝
曹雪芹
我國古典小說高峰二、戲劇的繁榮 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戲劇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清朝中后期,各種地方戲都在北京上演。后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三、書畫的成就 明朝的書法比以前普及。當時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董其昌的書法,吸收了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記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明朝的繪畫,以山水、花鳥畫為主。明朝末年的著名畫家徐渭,善用潑墨。他的畫,揮灑自如,氣勢磅礴。清朝的“揚州八怪”,進一步發展了徐渭的筆墨縱橫手法,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多。 (介紹一下徐渭、揚州八怪等人,比如說:鄭板橋)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6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通過選取對本課涉及的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課時: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的重點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教學過程】導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1、明北京城學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點。(指導學生歸納紫禁城內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的基礎上,認識到其中包含著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思想。)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作者 著作 價值李時珍 《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 《農政全書》農業百科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學生總結三位科學家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如: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陀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二十七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宋應星對只知追求功名利祿者的蔑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精見卓識(《天工開物》書名就體現了這種認識)。徐光啟利用外國傳教士采用介紹西方科學知識籠絡統治者以換取傳教有利條件的做法,堅持從利國利民出發并一再敦促,終于使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答應先譯《幾何原本》一書(利瑪竇口述,徐光啟筆譯)。三、古典小說的高峰學生概括古典小說的成就,并通過這些古典小說概括明清文化的時代特征。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 《西游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推動著市民文學日趨成熟和繁榮,小說取代詩、詞、散文而成為文學的主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不僅著意于戰爭場景的描寫,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曹操等形象,生動地刻畫了統治階級自私、貪婪、奸詐、殘暴的種種表現,而諸葛亮的形象,則成為民族智慧的象征。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我國的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英雄傳奇小說)。以“官逼民反”為主題,通過塑造的一百零八將形象,對農民起義的正義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惡,作了充分肯定和熱情頌揚。在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吳承恩以虛幻的神話故事形式,寄寓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著意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無所畏懼的叛逆形象孫悟空,并賦予他巨大的神威!都t樓夢》是一部現實批判主義文學巨著,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古典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筆下的賈府既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又是封建社會的縮影!都t樓夢》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和林黛玉這一對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們對功名利祿、封建禮教的輕蔑、諷刺和猛烈抨擊,以及對個性解放和愛情的執著追求。同時,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爛、腐朽生活的無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會已無可挽回地走向衰敗沒落的歷史趨勢。四、戲劇的繁榮1、明朝后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五、書畫的成就1、書法: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2、繪畫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徐渭:善于潑墨“揚州八怪”六、小結(略)作業:課后作業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知道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等重要著作。
2.通過對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代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如何看待長城這一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辯證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4.通過組織學生調查家鄉的古建筑(建造時間、用途、風格等),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和初步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播放音像資料(故宮、長城),讓學生感受到巍峨雄壯的宮殿和氣勢恢宏的長城建筑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感知歷史。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長城的作用,使學生懂得如何辯證地分析歷史現象和多角度看待歷史問題。
3.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設計圖表,歸納我國三大科學巨著,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歸納知識,便于知識的掌握。
4.知識的拓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簡單的探究歷史的方法,學會協作學習。
5.組織興趣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使有興趣且學有余力的同學在歷史學習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6.重視教學過程的全程評價,遵循激勵性評價原則,評價標準多元化,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如搜集資料多、信息價值高、回答問題語言表達好、聲音洪亮、有獨到見解、回答較全面、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筆記好、參與討論熱烈、活動有創意、本課中學習有進步,尤其對積極思維能主動提出問題的給予嘉獎……)都作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單一的回答問題的正確性),設計一張從無錫到北京累計100分的“長跑競賽”表,對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參與,挖掘其優點給以加分(如上述),看誰先“到達”北京,以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學家刻苦鉆研、勤奮好學、不甘平庸、敢于進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科學巨匠和巨著。
難點: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時代特色。
教法學法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與分組討論學習法相結合。
3.探究性學習方法。
教學資源
1.音像資料:
a.《中華文明之光》
。ㄆ渲械拈L城)
b.《中國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宮博物院》
e.《明清時期的文化》
2.多媒體設備
3.圖片《秦長城》《明長城》《明朝北京城》
課前準備
1.將音像資料進行刪選。
2.將《秦長城》《明長城》用掃描儀輸入電腦(或從csc備課系統中獲取)。
3.制作多媒體課件。
4.對所教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以利于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境時把握好難度。
5.給學生推薦選學課文《故宮博物院》及一些有關故宮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
6.鼓勵學生上網搜查有關信息。看課后自由閱讀卡。
7.請學生在平時的讀報活動中關注收集歷史信息,潛移默化中培養歷史素養。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上課前出示學習目標
導入新課:(情境導入法)
音像資料:故宮建筑群介紹。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出現故宮建筑群及解說)
師:設問剛才看到的故宮,它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結合同學們課前的了解,你能否談談它的建筑風格(特點)?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師: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圖。(指圖)北京城由宮城、皇城、京城三個部分構成(介紹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故宮建筑群以及天壇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資料。
生答:
。1)明成祖時修建的。
。2)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過的地方。
。3)故宮建筑風格:
。M①造型雄偉。
。N②布局嚴整。
③以一條中軸線貫通南北,兩邊建筑左右對稱,是古代傳統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權至上的特點。
④內外裝飾精美豪華……介紹自由閱讀卡“琉璃瓦和漢白玉”小常識。
。Q⑤讓游覽過故宮的同學作介紹。
課前讀語文課《故宮博物院》,通過看故宮的影視資料,增加了對故宮建筑的情感體驗。
由于預先給同學閱讀《故宮博物院》與資料,一般能答出故宮建筑的特點(可以各抒己見,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或啟發或補充或小結)。
老師要明確故宮(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間的一部分,以防止學生誤以為故宮就是北京城。
師:除故宮以外,明朝長城也是世界奇跡。用多媒體技術將《秦長城》《明長城》出現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顏色分別標出秦長城與明長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請比較一下,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
師:放長城音像資料。
、僬宫F在學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綿延萬里的長城,同學們看后有何感想?
、诜纸M討論,歷朝修長城的目的、作用,我們如何來評價歷代修長城這件事?
、蹎l學生多角度思考以上問題。
師:(在學生討論并充分發表意見后)
所以長城被稱作建筑史上的奇跡。有位外國友人說:“建造長城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困難不能克服的民族!彼蚤L城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象征。
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從十四世紀(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紀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將近2xx年的時間,陸續修建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反映了明朝社會什么時代特點?(請學生從明清幾個時代特點如君主制加強、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閉關自守等來考慮。)
學生看教師出示的秦、明長城;卮穑
、偾、明兩朝長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長城更長一些。
生:看音像資料。討論回答。
、匍L城雄偉、壯觀,像一條巨龍。它是古代人民為中國乃至世界創造的建筑上的奇跡,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诠こ毯拼螅y度極高,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坌揲L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
、苊鞔眯揲L城的辦法來抵抗北方蒙古族的進襲不可取,如果用這些錢物來發展科技、增強國力和改進軍用技術,也許效果更好。
生:讓到過長城的學生來介紹。
學生討論回答:
反映明閉關自守的特點。
由于多媒體技術將秦、明長城制作在一張圖上,學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長城更長一些等不同點。
教師充分引導,給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
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從長城的氣勢、長城在歷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充分顯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讓學生討論如何看長城,目的是啟發思維,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問題。老師要啟發學生,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視角。
從老師給出的答案中選擇一個降低了問題難度,學生回答中可能會有錯,老師要鼓勵他,說出道理,切勿簡單地說他錯,打擊積極性。
師: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取代這一措施?
師:建筑本身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內涵,剛才我們從北京城及長城兩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請同學們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學生看書時,老師畫空白表
。ㄗ髡撸
。ㄖ鳎
(朝代)
。ㄔu價)
注:( )中內容暫時不出現。
師:①我們往往將學的知識列表歸類,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谡垖W生先自學這部分內容。
、壅堃煌瑢W上黑板填表。
師:讓同學推薦三個代表上來介紹三部巨著。
師:在學生介紹完后設計問題:
、龠@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時代特點?(也可以從書上去找答案)待學生回答后,師總結:由于明朝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宋應星《天工開物》就反映了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因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場的生產規模擴大了,生產技術也有很大提高,這對宋應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也為他寫書提供了基礎)例如,他的書中介紹了很多當時的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生產技術。請看課本上第115頁的一幅《天工開物》插圖,這就是當時領先世界的一項生產技術,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讓學生猜)
師:這是我們明代礦工在井下采煤時已能排除瓦斯這種氣體的技術,這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師:另外在《天工開物》一書中還有體現宋應星的人類與自然相協調的思想。讓學生看書上史料,并看書下注釋,了解這段史料的意思。書上有兩位同學對宋應星的這一觀點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們認為呢?
師:和宋應星同時代的徐光啟(學生對他的著作已作過介紹,這里老師可適當作些補充),他是中國古代對于西方的科學技術接觸較早較多的一位科學家,他已覺察到了歐洲的水利技術等比中國先進,能關注別人的長處,虛心接納外國的科技成果,這在閉關自守的明清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和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這是歐洲數學傳入中國的第一次。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們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賹W生自己設計表中各項內容。
②學生自學。
、弁瑢W上黑板,填表上內容。
④三位同學上來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學可作補充說明。
生:充分討論這一問題。(如天工開物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
學生仔細觀察書上插圖討論,可作猜測。老師提醒同學注意:
、偈遣擅簳r煤礦中用的。
、谥裢彩强招牡摹
生:看書上《天工開物》史料,“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
、偈紫瓤磿伦⑨,了解這段史料的含義。
、趯煞N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暢所欲言。
生:在教師鼓勵下,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明朝封建社會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卻出現了總結性的三部巨著?從網上他們會了解當時歐洲處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國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與西歐相比,是否有共同的東西?《天工開物》等在當時并未引起重視,明朝的考試制度對中國科技發展有哪些負面影響?……
這一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一般能從書上的介紹中找到答案(如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畏艱險、敢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
學生自由發言,答案是開放性的。
。1)老師先設計一張空白表和同學一起商量:我們往往把一些相關知識用列表方式來歸類,那么,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學會歸納知識的方法。
。2)表格設計好后,再看書,使學生明白看書的重點(有目的地學習)。
。3)請一同學上墨板填表,避免會說不會寫。
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難度,組織學生討論。老師充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錯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揚,以鼓勵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學生對這兩種觀點的贊同與否,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舉一些例子,引導學生認識必須遵從自然規律的道理。
學淵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問,而不要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要確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其次,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上他能提出一個問題要比他“接受”到幾個知識點重要得多,這是他主動學習的不竭動力。
學生挖掘的也許不止這些,只要有道理,都應予以肯定。
課堂總結
師:請同學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師:布置探究活動,尋找家鄉的古建筑。
生: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完成課內作業。
生:談自己在這一課學習中的感想、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或困惑,還有什么需要表達的,師生平等、相互探討。
給學生們自由拓展的空間。
考慮到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老師要作適當輔導:
、賻椭鷮W生根據住址分若干小組,調查最近的古建筑。
、谡{查內容、方法介紹。
③提醒學生重視口述史,采訪知情老人,也可請你們的親友幫忙。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8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成熟期,這些小說多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驕傲。
2.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梅蘭芳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知識與能力
1.以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為例,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
2.能列舉明清時代書法、繪畫成就(董其昌的書法、徐渭潑墨畫、“揚州八怪”等)。
3.列表歸納本課知識點,讓學生掌握知識歸類的方法。
4.分析、比較明清小說、戲劇在思想上的共同點,反映明清時代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5.從對明清書法、繪畫的介紹、分析,培養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從對明清小說、戲劇的學習,提高對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文學修養。
6.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經濟的反映,讓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上層建筑)對文化影響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
過程與方法
1.推薦中學生閱讀叢書:《如何鑒賞書法》《如何鑒賞繪畫》《如何鑒賞戲劇》等,讓學生初步掌握鑒賞藝術精粹的方法,領略藝術的意境。
2.由于明清小說初中學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讓學生自己介紹(可分成四個小組,每組著重介紹一部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弄清歷史與歷史小說的區別。
3.推薦學生借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學生讀本),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
4.用交換歷史信息、講故事、唱京劇、訪問身邊的書畫家(書畫愛好者)等活動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5.小說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導學生學習“自由閱讀卡”,了解名、字、號的區別,豐富知識。
6.給每個同學做一個“成長記錄袋”(包括學生的作業成績、課堂各項加分記錄,把教學中學生敢于向老師提出的問題作為重點加分內容,自己收集的信息、自己的作品、自我評價等等),把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放入袋中,尊重學生自我評價,鼓勵學生每節課給自己評分(只要有理由可給自己加分)也放入袋中。注意教學過程的全程評價和標準的多元化,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清古典小說、戲劇。
難點:
a.明清書法和繪畫方面的成就和特點。
b.《牡丹亭》主題思想的理解。
c.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這時期的文化特點。
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與分組協作學習法相結合。
3.師生一起搜尋郵票、報刊上的有關資料或歷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紹。
教學資源
1.錄像資料:《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2.京劇片斷的錄像資料。
3.校圖書室中學生閱讀叢書(《如何鑒賞書法、繪畫、戲劇》等)。
4.多媒體教學設備。
5.紀94郵票(梅蘭芳京劇表演藝術)。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a.精選音像資料片斷。
b.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借閱老師推薦書目。
3.師生學唱一段京劇。
4.師生搜尋有關的郵票、明信片、報刊等資料。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復習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共同漫步在歷史的長廊中,領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請同學介紹一下。
師: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明清在文學、戲劇、書畫藝術等方面的成就。
師:我先放幾段錄像片段,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哪部小說中的片斷?同時你能否介紹一下這里面塑造的人物?你最喜歡里面哪一部?為什么?
師:我們能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這四部小說的內容呢?(給學生的提示:這部小說是誰在何時寫的?主要寫了什么故事?)可請學生舉幾個熟悉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赤壁大戰、桃園三結義、逼上梁山等)。
生:積極思考,回答明朝在建筑、科技上的成就(略)。
生:看錄像,把看到的人物記在書上或筆記本上,然后介紹給同學,各抒己見。
介紹人物時,了解“自由閱讀卡”小常識:名、字、號、三者的區別。
生:可結合課文的介紹來概述?捎伤奈煌瑢W作中心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說明(介紹略)。
復習上一課內容,導入新課,使同學能對明清文化總體認識。
由于以上這幾部小說為題材的影視劇很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共鳴,他們會被電視劇中生動的場景、人物感染,興趣大增。
從同學喜歡的畫面入手,到讓他們自己介紹喜歡的人物角色,再介紹小說的主要內容提要,再提示小說的思想性,欣賞它的文學性,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大發揮。
師:在學生講到《三國演義》時,請同學看書上“動腦筋”──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
師:所以,歷史小說是根據歷史記載或民間傳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或重新虛構而成的小說,我們不能誤認為是歷史,強調以后假如寫歷史論文,不可用歷史小說中的史實來證明你的觀點。
師:請同學繼續介紹《水滸傳》主要寫的什么?
師:導言框中有一則《水滸傳》的故事,看誰能把這個故事給講一講。
師:《西游記》大概是同學們最喜歡的一部長篇神話小說了,書中塑造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經,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經,你最喜歡里面哪個角色?為什么?在看《西游記》的過程,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生:學生可以相互商量,得出結論:①歷史小說可以虛構,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可以藝術加工,而歷史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真實的故事。②歷史小說是根據歷史記載、民間傳說來創作的。
生:《水滸傳》主要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塑造了許多被逼上梁山的好漢。歌頌了農民的斗爭精神。
生:看導言框:李逵遇上假李逵的故事。推薦同學上講臺來講。
生:①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②學一個孫悟空的動作。③學生將自己閱讀小說過程中的問題向老師提出,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思考時,老師可以《三國演義》為例,對學生進行一些提示。
對敢于上講臺的同學,給予鼓勵和表揚。
喜歡孫悟空的同學可能會最多。要求同學講出喜歡的道理,提示孫悟空嫉惡如仇、智勇雙全、機智頑強、樂于助人,對唐僧忠心耿耿的人物性格。
師:再看課本上第117頁,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紀初年的流行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說明這部古典小說的地位、影響,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呢?
學生看書回答:
《紅樓夢》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
對于書上這段思想性方面的描述,同學們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可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題,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師:這部小說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大影響,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現在西方和日本等有專門把紅樓夢作為研究對象的,稱“紅學”研究,研究它的高超的藝術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看這部小說時,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師:為了學習方便,我們將明清四部古典小說列在一張表上。要求包括書名、作者、創作時間、小說題材等。
師:請比較這四部小說的共同特點(待學生回答后稍微提一下,這也反映了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時代特點)。
生:向老師自由提問。
同學自己列表歸納知識點:
名稱
作者
時代
題材
共同特點
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
、偎囆g水平都較高。
②小說都反映封建禮教的思想……
教師作適當啟發如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也可在此簡要聯系舊知:古代神話小說──魏晉鬼怪小說──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小說進入成熟階段)這有利于學生對小說發展有個總體的認識。
師:明清除了燦若群星的小說外,戲劇表演也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18頁圖,這反映我國明代上演戲劇時用什么技術來渲染藝術效果?
師:的確,這種使用布景的表演手法,大大增加了戲劇的藝術感染力(如圖)。帷幕拉開,舞臺上恍如月宮,白兔搗藥,桂樹婆娑,吳剛倚立,嫦娥中坐,月光滿暉,多么神奇啊。只可惜由于封建統治者對藝術的不重視,舞臺布景在中國的古典戲劇中未能發展成為傳統,直到近代,西方的話劇傳入我國,舞臺布景才逐漸被其他劇種采用,中國的古典戲劇才普遍使用布景。當然,由于戲劇本身的魅力,它深受人民喜愛。
師:請同學們從書中找一找: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是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反映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對湯顯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簡要介紹(略)。
師:戲劇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是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中被稱為國粹的是什么?它是怎么產生的?
師:①出示京劇片斷(變臉)。②簡單介紹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紀念郵票第94套)他出訪許多國家作演出,對弘揚我國的京劇藝術做出了貢獻。
師:鼓勵學生大膽發問。
生看圖注釋可得知:這是用道具(布置),增加舞臺表現的藝術效果。
生:舉例說說平時看到過的話劇中使布景的例子,并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簡單談談這種表演手法的藝術效果。
生:看書回答:
最負盛名的是湯顯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
京劇的產生:
明朝中后期,各地地方戲曲都到北京來上演,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面,后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稱為京劇。
生:在老師鼓勵下大膽提出問題,如這一時期小說的成熟與多產,是否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產生有相同的背景原因?這些小說是如何體現反封建思想的?這些作者創作的意圖如何?師生可平等探討。
把所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利于知識的構建。
由于《牡丹亭》反封建禮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難度,所以需要教師作適當介紹。
掃描儀將紀94郵票(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掃入電腦放大,既可使學生對京劇增加情感體驗,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一起領略了明清的小說、戲劇,F在我們共同來欣賞我國文化園中的又一支奇葩──明清書畫。請同學看書,然后給其他同學講講,明清書畫的特點,出現了哪些著名書畫家。
師:我請同學閱讀了《如何鑒賞書法》、《如何鑒賞繪畫》,那么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多媒體電腦)出示董其昌書法,徐渭、鄭板橋的畫。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與同學交換意見,如“顏骨趙姿”之美的含義。①用學習的心態向有書法、繪畫特長的同學請教,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它們的妙處在哪里?
生看書后答:
、倜鞒瘯ǎ纫郧捌占埃腥诵稳菡f“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揮筆作書(書法)。
、诋敃r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
、壑麜矣卸洳,他的書法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④明代的繪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⑤代表人物有以潑墨畫見長的著名畫家徐渭。
、耷宕皳P州八怪”如:金農、高翔等,各有特色。
生:自由發言,課堂氣氛民主。
生:請書法、繪畫愛好者或者有特長的學生介紹,也可讓其他同學發表看法。
生:展示同學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學作介紹。
在觀賞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請同學看《如何鑒賞書法》《如何鑒賞繪畫》,這套中學生讀物,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養。
將學生的作品也一起放入他的“成長記錄袋”里,作為評價內容之一,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課堂小結
師:小結明清文化兩課內容。再次突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點題。
生:活動與探究,在小組中交流四部小說中的故事。
使學生在課外繼續探究、學習與歷史、文學相關的知識。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9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使學生認識明朝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同時分析總結出明朝我國科技發展的時代特點,即對傳統古典科技的總結居多,對近代自然科學的運用和發展尚少,潛藏著發展停滯的危機,以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橫向聯系指導學生編制表格,歸納本課知識;縱向聯系,歸類比較,明長城與秦長城的比較。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明朝科技成就的認識,培養學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懷,通過選取對本課涉及的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二、教材簡析:
本課集中敘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時代特點,時代特點寓于成就之中,重點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時珍和《本草綱目》。難點是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解釋課題:課題“時代特點”的涵義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還居于領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別是清朝時,發展已停滯下來,逐漸地落伍了。
2、過渡講解,置疑:這時仍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為什么說這時我國科技發展已停滯下來?學了本課就會知曉。
二、新課教學
。ㄒ唬┬蹅サ谋本┳辖呛兔鏖L城。學生閱讀121-122頁導入框,本目課文,插圖,資料等,作讀書標記,并進行小組活動,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建筑?(放多媒體北京紫禁城),學生作答。它是明成祖營建的,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宮殿樓閣金碧輝煌,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強調紫禁城又被稱為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2、長城,指導學生在122頁地圖上標出明長城的東西兩端。(嘉峪關、鴨綠江)3、比較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為主,明朝的東段用磚、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長度——明朝更長,西端從臨洮延伸到嘉峪關;東端從遼東延伸到鴨綠江。過度講解:這些古建筑成就當時世界上仍然居于領先地位,同時也涌現出著名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現。學生閱讀122-124頁本目課文以及插圖,人物畫像,文獻資料等,作讀書標記,列表并思考回答:1、列舉表格,老師推薦表格,填表。2、根據123頁“動腦筋”:李時珍有哪些優秀品德值得你學習?(學生討論作答,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佗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3、李時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屬于哪一類?(《本草綱目》,醫藥學著作)4、宋應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書?屬于哪一門科學?(《天工開物》,工藝百科全書)5、根據124頁“動腦筋”:宋應星強調人類要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對不對?你的看法怎樣?(宋應星說得對,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不協調,就意味著人類無法適應生存環境或者破壞了生存環境。假如無法適應環境,不要說發展人類本身,就是當年人類的出現也不可能,假如人為地破壞生存環境,不就等于自尋絕路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無限的,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認識,對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礎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鞏固小結
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及感想。
四、活動與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時代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啟示作用? 2、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都是中華文明的象征,請你為其中的一處歷史遺跡創作一段具有歷史韻味的旅游廣告詞,將它們介紹給旅游愛好者,100字左右。 3、小調查:你的家鄉現今是否還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對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護工作滿意嗎?有什么建議?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0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戲劇的繁榮,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和歷史實際是否相符的問題設計,使學生知道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處,提高學生的史學素養和文學素養,指導學生把四大名著的要點制作成表格,訓練他們歸納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鮮明的時代特點,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它們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導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愛好,培養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明清時期文學和藝術的突出成就,重點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難點是初一學生讀過四大名著的學生不多,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從影視劇、連環畫、說評書等獲得的已有認知,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了解明清文化的時代特點。
三、教學準備:
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名著,有關書畫的圖片,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明朝出現了哪些科技巨著?
。ɡ顣r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2、明朝科技成就的時代特點是什么?
過渡講解:上一課講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這一課將介紹明清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
二、新課教學:
。ㄒ唬┕诺湫≌f的高峰
學生閱讀127-128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文獻資料”等,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學知道《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的主要內容?(由學生簡介)
2、請同學們動手制作表格。
3、根據上表,你說說喜歡這些人物的理由?(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4、根據《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你能說出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嗎?
5、學生完成130頁“練一練”:下列哪項是正確的?(b—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
過渡講解:這時的藝術大師還有戲劇界的湯顯祖,書畫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ǘ⿷騽〉姆睒s
學生閱讀129頁本目課文,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明朝后期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
2、19世紀中期京劇形成時的基礎是什么?(徽劇,漢調)
。ㄈ⿻嫷某删
學生閱讀129—130頁本目課文及其插圖等,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兼有“顏骨趙姿”的明朝書法家是誰?(董其昌)學生臨摹,實物投影。
2、用“潑墨”技法作《墨葡萄圖》的明朝畫家是誰?(徐渭)
3、“揚州八怪”中,作《蘭竹圖》的是誰?(鄭板橋)學生可以仿畫,實物投影。
三、鞏固小結
學生來談學習這課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故事擂臺賽
請每位同學從明清四部著名長篇小說中選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小故事來講一講,看誰講得好。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1
第21、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
通過選取對本課涉及的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教材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本課的難點是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北京城
學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點。(指導學生歸納紫禁城內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的基礎上,認識到其中包含著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思想。)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
作者
著作
價值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百科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學生總結三位科學家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如: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陀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二十七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宋應星對只知追求功名利祿者的蔑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精見卓識(《天工開物》書名就體現了這種認識)。徐光啟利用外國傳教士采用介紹西方科學知識籠絡統治者以換取傳教有利條件的做法,堅持從利國利民出發并一再敦促,終于使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答應先譯《幾何原本》一書(利瑪竇口述,徐光啟筆譯)。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學生概括古典小說的成就,并通過這些古典小說概括明清文化的時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
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明朝中期
《西游記》
吳承恩
唐僧取經的故事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清朝
《紅樓夢》
曹雪芹
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推動著市民文學日趨成熟和繁榮,小說取代詩、詞、散文而成為文學的主流。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不僅著意于戰爭場景的描寫,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曹操等形象,生動地刻畫了統治階級自私、貪婪、奸詐、殘暴的種種表現,而諸葛亮的形象,則成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我國的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英雄傳奇小說)。以“官逼民反”為主題,通過塑造的一百零八將形象,對農民起義的正義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惡,作了充分肯定和熱情頌揚。
在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吳承恩以虛幻的神話故事形式,寄寓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著意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無所畏懼的叛逆形象孫悟空,并賦予他巨大的神威。
《紅樓夢》是一部現實批判主義文學巨著,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古典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筆下的賈府既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又是封建社會的縮影!都t樓夢》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和林黛玉這一對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們對功名利祿、封建禮教的輕蔑、諷刺和猛烈抨擊,以及對個性解放和愛情的執著追求。同時,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爛、腐朽生活的無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會已無可挽回地走向衰敗沒落的歷史趨勢。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后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
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徐渭:善于潑墨
“揚州八怪”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2
點擊::第一范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知道明清時期戲劇的繁榮、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簡述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
。2)能力目標
、僦笇W生把四大名著的要點制作成表格,訓練他們歸納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
、谑箤W生知道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處,提高學生的史學素養和文學素養。
③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
、苊髑逦幕敲髑逭、經濟的反映,讓學生了解政治、經濟(上層建筑)對文化影響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從影視劇、連環畫、說評書等媒體獲得的已有認知,進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過設問、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激活學生思維,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藝術特色。
(3)通過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繪制臉譜、學唱京劇選段,使學生對初次學習的新劇種產生興趣,增加了解。
(4)通過自主閱讀,列舉明清時期書法、繪畫成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成熟期,這些小說多數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驕傲。它進一步證明,中華民族具有卓越的創造才能和文化素質,我們應努力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并發揚光大。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培養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學思路
1.教學重難點及處理方法
(1)重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處理方法: ①通過讓學生制表歸納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解決重點;②通過對《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與反封建的關系等問題的細致分析,突破重點;③通過“羅貫中是否犯了歪曲歷史的根本性錯誤?”、擂臺賽:誰知好漢多、《紅樓夢》為什么被譽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提高認識、延伸重點。
。2)難點: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學名著的內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時代特點。
處理方法:①通過提前預習、查找資料化解難點;②將影視音像資料、圖文資料和學生已有認知巧妙結合突破難點。
2.課前導學
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生:(1)分組導學:依照個人興趣,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搜集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字、圖片及視頻等資料。
。2)全體導學:①預習課文,標出疑難問題。②推薦學生借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學生讀本)。③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
3.教學滲透點
。1)小說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導學生學習“自由閱讀卡”,了解名、字、號的區別,豐富知識。
(2)分析古典小說、了解明清戲劇、鑒賞書畫作品,并思考其獨有的時代特色,將歷史與文學、美術、戲劇相結合。
。3)如何看待歷史劇、歷史小說、歷史的差距。
4.板書設計
教學資源
書籍、文章:劉敬圻《<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對京劇的綜述
網站:人民教育出版社:
明清史研究信息資訊網:
中華文史網:
明清小說研究網:
圓點視線網:
錄像資料:《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京劇片斷。
歌曲:《說唱臉譜》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導語一: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導入,可播放電視劇主題曲、講述其中一個小故事、分辨小說人物造型導入新課。
導語二:由教師講述明清時期文學成熟和繁榮的原因導入新課。
導語三:提問明清科技成就的時代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啟示作用?這一課將介紹明清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和特點。
導語四:復習概括已經學習過的不同時期突出的文學成就。
學生認真聽講并參與
回答
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
調動學生通過影視劇、連環畫、說評書等媒體對本課內容獲得初步認知,激發求知欲。
深化一定文化是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的認識。
橫向聯系同一時期的知識,全面把握時代特征。
縱向聯系同類知識,形成系統認識。
學習新課: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
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第一段的內容,從中找出明清時期古典小說進入高峰的表現、特點。
請同學們看書,你能用表格來概括四大名著的成就嗎?
1、《三國演義》
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相關片段。同學們,剛才看到的關于《三國演義》的片段里,顯現了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物。請根據你自己的感受,說說你對他們的看法。
由于這部小說“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長期以來深受群眾的喜愛。它的出現,對后來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有人說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有強烈的“擁劉反曹” 的傾向,對曹操的描述重在突出他欺君罔上、竊國謀逆、玩弄權術、殘暴不仁、虛假偽善、奸詐狡猾的“亂世奸雄”這一負面,而忽略了他作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這一正面。這和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了解的曹操出入很大。羅貫中是否犯了歪曲歷史的根本性錯誤?
現在我們以曹操為例,討論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是什么?
教師小結: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是不同的領域,方法不同,兩者不可相互替代。強調以后假如寫歷史論文,不能用歷史小說中的史實來證明你的觀點。
2、《水滸傳》
《水滸傳》是和《三國演義》同時代的作品,它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北宋下層官吏和勞動人民,在權貴、貪官和惡霸地主的欺凌壓迫之下,進行武裝反抗,從開始到失敗的全過程。我想同學們印象最深的是梁山108條好漢和他們極具特色的綽號。
3、《西游記》
《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長篇神話小說,書中塑造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經,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經。孫悟空更是世界級的名人了。
你知道哪些孫悟空的故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作者在創造孫悟空這個形象時,用意是什么?
4、《紅樓夢》
課本上第117頁,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紀初年的流行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闭f明《紅樓夢》的地位、影響,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呢?
為什么說《紅樓夢》通過對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描寫,有力地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
如果再聯系大觀園內奴隸犯上作亂和大觀園外農民階級搶田奪地的斗爭,就不難從這副封建末世的畫卷中,看到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為什么被譽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的最好的一部長篇小說。而曹雪芹的名字也可以列于世界偉大作家之林而毫不遜色!
過渡:《紅樓夢》第23回中提到“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驚芳心”,這里面說到了兩部我國戲曲史上的杰作,你知道嗎?
二、戲劇的繁榮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118頁圖,從圖中你可以獲取哪些信息?
明朝最負盛名的劇作家是誰?他的代表作是怎么?反映了哪些內容?
對湯顯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簡要介紹
明清戲劇的另一個成就是京劇的形成。播放歌曲《京劇臉譜》
京劇為何姓京?
它是如何形成的?
京劇被譽為中國國粹,它是集歌唱、舞蹈、音樂、美術、文學等多種表現手段于一體的特殊戲劇形式。
讓大家共同分享你所了解的京劇吧。
京劇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為各國觀眾所傾倒。國家領導人對京劇發展很重視,曾題詞寫道“振興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小結:明清時期的小說和戲劇有哪些共同點?
三、書畫的成就
明清書畫有哪些特點,出現了哪些著名書畫家?
大屏幕出示董其昌書法,徐渭、“揚州八怪”的畫。
在這些書畫作品中,你喜歡誰的作品?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認真看書后回答:
明清時期小說進入高峰的表現是:成熟、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點是:反封建傳統;突出個性;反映現實問題。
教師選擇概括全面的表格展示并讓該生講解。(利用實物投影)允許其他學生補充。
著作
作者
時代
題材
內容
學生踴躍回答,發言要點:
曹操奸詐狡猾、陰險兇殘有治國才能,又是一個實干家。
劉備仁厚、寬宏大量、善于收攬民心,但又有點假仁假義。
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高瞻遠矚,具有驚人智慧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貞品格。
羅貫中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擁劉反曹的鮮明政治傾向貫穿始終,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他的觀點和立場就是天下者漢家之天下也。漢家即使不行,皇帝也應該由姓劉的做。所以他認為劉備是正統,而曹操的崛起就是篡權、竊取漢室江山!
分組討論后回答
擂臺賽:誰知好漢多。分小組把梁山好漢的名號寫下來比較,比一比,誰知道的多。
學生踴躍發言:大鬧龍宮、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等
孫悟空神通廣大、嫉惡如仇、智勇雙全、熱心助人,對唐僧忠心耿耿等。
作者借助神話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間的現實。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罪惡,借孫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視封建統治權力,敢于反抗壓迫的斗爭精神。
學生看書后回答
賈寶玉痛罵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封建道學,連一個孱弱女子林黛玉對封建科舉制度也是嗤之以鼻;賈寶玉與林黛玉沖破封建禮教的專制牢籠,大膽的自由戀愛,最終遭到封建舊勢力殘酷的扼殺。但他們的行為卻不斷撼動著賈府這個封建大家族。
《紅樓夢》不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還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全書規模宏大,人物眾多,語言優美生動,刻畫人物細膩傳神,塑造了許多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
后人對它的喜愛和評論經久不絕,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答:《西廂記》《牡丹亭》
答:(1)明朝戲劇興盛,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2)使用舞臺布景,增加了戲劇的藝術感染力;
答: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它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鞭撻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學生看書后回答
有學生介紹京劇的表現形式、代表劇目、著名京劇大師等;有學生出示繪制的臉譜;還有的現場清唱一段。
。1)在思想內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統治的主題;(2)在時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特點。
生看書后答:
。1)書法:
①明朝書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說“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揮筆作書”。
②當時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
、壑麜矣卸洳龋臅嬗小邦伖勤w姿”之美。
。2)繪畫:
、倜鞔睦L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
、诖砣宋镉幸詽娔嬕婇L的著名畫家徐渭。
③清代“揚州八怪”繼承徐渭,又各有特色。
各抒己見。還有學生拿出自己臨摹的作品介紹。
鍛煉歸納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明清小說的概況
訓練制表、填表的能力;通過提煉快速掌握本子目知識要點,培養自學能力。
了解影視劇中的三國人物,學生興趣濃厚。
調動語言智能,從評價人物中了解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潛入深出。
激發探究欲望。
培養歷史唯物主義史觀。
合作式學習;鍛煉比較分析能力,提高史學素養。
鼓勵學生通過史書去了解真正的歷史。
對學生寫歷史小論文進行指導。
重點強調“官逼民反”,為作品“反封建”的基調作鋪墊。
“擂臺賽”的形式,調動手腦嘴功能,氣氛熱烈。激發學生了解《水滸傳》的好奇心。
感受施耐庵對不同人物的生動刻畫。
學生對孫悟空是了解較多,也是最有興趣的,這可以加深對《西游記》內容的理解,并為分析孫悟空做準備。
由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思想內涵。
突破學生對《紅樓夢》思想性理解的難度。
拓展內容
理解《紅樓夢》的價值與地位。
巧妙過渡,承上啟下。
鍛煉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明朝戲劇的發展。
學生對《牡丹亭》反封建禮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難度,所以需要教師作適當介紹以突破。
多方面展示,多層次了解京劇的魅力,提高學生素質。
了解京劇的地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突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點明課題;培養歸納分析能力。
自由發言,課堂氣氛民主。鍛煉列舉知識的能力。
學生經過原來的學習,已有初步的鑒賞能力,所以讓學生自主說明對書畫作品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養。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有哪些疑難問題需要和大家溝通?
對你今后的學習、生活有何啟發?
學生總結
鼓勵學生發問,師生、生生平等探討。
發散思維,暢所欲言。
讓學生自主歸納本課知識;
體現師生、生生互動學習。
把所學知識與學習生活結合起來,明確“學史以明智”。
布置小論文寫作:任選一題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賞析;
《從 看京劇的魅力》
使學生在課外繼續探究學習與歷史、文藝相關的知識,注重持續發展。
<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3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重點難點分析
。ㄒ唬┲攸c分析
1.古典小說的高峰
綜述:明朝時期,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眾多的小說家,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形象生動的語言,敘述了一個個錯綜復雜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小說的內容,多數反映當時社會生活,表達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三國演義》
作者: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內容:書中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復雜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2)《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內容: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塑造了許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形象,歌頌了農民的斗爭精神。
地位: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3)《西游記》
作者:明朝中期的吳承恩
內容: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創作的。通過塑造孫悟空這個形象,歌頌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于斗爭的精神。
地位: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4)《紅樓夢》
作者:清朝的曹雪芹(前80回)和高鶚(后四十回)
內容:書中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深刻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地位: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戲劇繁榮
。1)背景: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動。
。2)表現:①湯顯祖:明朝戲劇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批判了人吃人的封建禮教。②京劇的形成:19世紀中期,以徽調和漢調為基礎融合其它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京劇。
3.書畫成就:
。1)背景:明朝的書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說,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揮筆作書。當時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明朝繪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水墨寫意花鳥畫,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2)代表:①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②明末著名畫家徐渭,善用潑墨。他的畫,揮灑自如,其實磅礴。③清朝的“揚州八怪”,進一步發展徐渭的筆墨縱橫手法,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多。
。ǘ╇y點分析
1.為什么在明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進入創作的成熟階段?
文學是歷史的反映。明清小說繁榮,有其社會歷史和文學發展的原因。
就社會歷史角度來分析其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葉以后,逐漸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新的經濟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夠反映市民階層思想感情和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通俗文藝形式小說和戲曲,便打破正統詩文的一統天下而得到長足的發展。當時無論是士人還是商賈農工,都喜歡讀小說,聽說書,而清代時,更有人將小說視為與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響更廣的又一教。
第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明清兩代,隨著工商業市鎮繁榮和書坊、刊刻印刷業的迅速發展,適合廣大平民欣賞的趣味性小說具有廣闊的市場需要而廣泛流傳。
第三,文化專制的結果。明清兩代統治階級對知識分子采用籠絡和高壓兩手政策,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詩文創作中觸及現實政治,唐宋以來的正統詩文創作在明清時期發展受阻,文人墨客將創作的潛力發揮在小說創作上,客觀上加強了小說創作的力量與空間。
就其文學發展角度來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文學藝術的推陳出新。是中國古典小說經過由唐至元三代的醞釀、準備、發展,無論在藝術方法以及情節、人物塑造、結構和語言諸方面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藝術經驗,為明清時期小說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小說、戲曲以其自身的創作成就,顯示了它們不容忽視的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學家如李贄、袁宏道等人,打破傳統的文學偏見,起來為一向被人輕視的小說戲曲爭文學地位,作出極為崇高的評價,這就在理論上為小說戲曲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第二,進步思想的啟蒙與推動。明嘉靖、萬歷以后,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學,反對“存天理,滅人欲”的反動說教。李贄又倡“童心說”,認為表現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這些進步思想對小說戲曲的創作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擬話本小說中就有鮮明的反映。明末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的進步思想,對《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創作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2.小說和歷史有什么差別?
歷史著作的要求是應準確地再現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歷史小說是以歷史題材為基礎,通過文學創造,構思出為作品思想主題服務的具體情節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質地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在這個前提下允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節和人物事跡與歷史實際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像《三國演義》,他是是一部歷史小說,不是歷史著作。
二、學法指導
1.比較法:將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要點制表,比較四大名著的異同。
著作
作者
朝代
特色
主要內容及特色
《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復雜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塑造了許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形象,歌頌了農民的斗爭精神。
《西游記》
吳承恩
明朝中期
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
他通過塑造孫悟空這個形象,歌頌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于斗爭的精神。
《紅樓夢》
曹雪芹、高鶚
清朝
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書中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深刻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2.識圖法:通過觀察《孫悟空大鬧天宮》體會孫悟空蔑視封建統治,勇于反抗的斗爭精神;通過觀察《黛玉葬花》體會作者描寫人物心理的細膩手法。通過觀察《墨葡萄圖》,了解中國潑墨繪畫的藝術特色。
三、中考命題分析
根據近幾年的中考關于這部分的命題來看,命題熱點相對集中在《紅樓夢》和《三國演義》兩個重點,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內容涉及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的課本內容,這樣有利于知識的綜合考查,而《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中考試題分析
例1.(XX年安徽省)下列中國古典小說的章節標題中,出自《三國演義》的是( )
a.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d.曹操煮酒論英雄
思路解析:本題命題新穎,通過四大名著章回標題考查對四大名著的大致內容的掌握,解答本題的關鍵首先注意題干的核心:《三國演義》,其次是要注意四個選項中以下字眼:“梁山泊”、“林黛玉”、“孫行者”、“曹操”,結合所學課本知識可知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而《三國演義》就是描寫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歷史,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
例2.(XX年山東。┥羁瘫迵榉饨ㄖ贫群头饨ǘY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紅樓夢》 b.《三國演義》 c.《水滸傳》 d.《西游記》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每部名著的歷史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樓夢》的評價是“深刻鞭撻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a
例3.(XX年河南。叭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的歷史故事,能從下面哪部古典小說中能夠讀到
a.《西游記》 b.《三國演義》 c.《水滸傳》 d.《紅樓夢》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對四大名著的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結合所學《三國鼎立》一課的內容可知,題干中的三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或者三國時期,這正是《三國演義》的描繪范圍。
答案:b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知道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等重要著作。
2.通過對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代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如何看待長城這一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辯證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4.通過組織學生調查家鄉的古建筑(建造時間、用途、風格等),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和初步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播放音像資料(故宮、長城),讓學生感受到巍峨雄壯的宮殿和氣勢恢宏的長城建筑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感知歷史。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長城的作用,使學生懂得如何辯證地分析歷史現象和多角度看待歷史問題。
3.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設計圖表,歸納我國三大科學巨著,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歸納知識,便于知識的掌握。
4.知識的拓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學習,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簡單的探究歷史的方法,學會協作學習。
5.組織興趣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使有興趣且學有余力的同學在歷史學習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6.重視教學過程的全程評價,遵循激勵性評價原則,評價標準多元化,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如搜集資料多、信息價值高、回答問題語言表達好、聲音洪亮、有獨到見解、回答較全面、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筆記好、參與討論熱烈、活動有創意、本課中學習有進步,尤其對積極思維能主動提出問題的給予嘉獎……)都作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單一的回答問題的正確性),設計一張從無錫到北京累計100分的“長跑競賽”表,對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參與,挖掘其優點給以加分(如上述),看誰先“到達”北京,以鼓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學家刻苦鉆研、勤奮好學、不甘平庸、敢于進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科學巨匠和巨著。
難點: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時代特色。
教法學法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開展教學。
2.學生自主學習與分組討論學習法相結合。
3.探究性學習方法。
教學資源
1.音像資料:
a.《中華文明之光》
(其中的長城)
b.《中國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宮博物院》
e.《明清時期的文化》
2.多媒體設備
3.圖片《秦長城》《明長城》《明朝北京城》
課前準備
1.將音像資料進行刪選。
2.將《秦長城》《明長城》用掃描儀輸入電腦(或從csc備課系統中獲。
3.制作多媒體課件。
4.對所教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以利于教學過程創設問題情境時把握好難度。
5.給學生推薦選學課文《故宮博物院》及一些有關故宮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
6.鼓勵學生上網搜查有關信息?凑n后自由閱讀卡。
7.請學生在平時的讀報活動中關注收集歷史信息,潛移默化中培養歷史素養。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上課前出示學習目標
導入新課:(情境導入法)
音像資料:故宮建筑群介紹。
(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出現故宮建筑群及解說)
師:設問剛才看到的故宮,它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結合同學們課前的了解,你能否談談它的建筑風格(特點)?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師: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圖。(指圖)北京城由宮城、皇城、京城三個部分構成(介紹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故宮建筑群以及天壇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資料。
生答:
。1)明成祖時修建的。
。2)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過的地方。
。3)故宮建筑風格:
。M①造型雄偉。
。N②布局嚴整。
。O③以一條中軸線貫通南北,兩邊建筑左右對稱,是古代傳統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權至上的特點。
。P④內外裝飾精美豪華……介紹自由閱讀卡“琉璃瓦和漢白玉”小常識。
。Q⑤讓游覽過故宮的同學作介紹。
課前讀語文課《故宮博物院》,通過看故宮的影視資料,增加了對故宮建筑的情感體驗。
由于預先給同學閱讀《故宮博物院》與資料,一般能答出故宮建筑的特點(可以各抒己見,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或啟發或補充或小結)。
老師要明確故宮(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間的一部分,以防止學生誤以為故宮就是北京城。
師:除故宮以外,明朝長城也是世界奇跡。用多媒體技術將《秦長城》《明長城》出現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顏色分別標出秦長城與明長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請比較一下,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
師:放長城音像資料。
①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綿延萬里的長城,同學們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組討論,歷朝修長城的目的、作用,我們如何來評價歷代修長城這件事?
、蹎l學生多角度思考以上問題。
師:(在學生討論并充分發表意見后)
所以長城被稱作建筑史上的奇跡。有位外國友人說:“建造長城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困難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長城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象征。
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從十四世紀(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紀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將近2XX年的時間,陸續修建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反映了明朝社會什么時代特點?(請學生從明清幾個時代特點如君主制加強、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閉關自守等來考慮。)
學生看教師出示的秦、明長城;卮穑
、偾亍⒚鲀沙L城地理位置不同。
、诿鏖L城更長一些。
生:看音像資料。討論回答。
、匍L城雄偉、壯觀,像一條巨龍。它是古代人民為中國乃至世界創造的建筑上的奇跡,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诠こ毯拼螅y度極高,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③修長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
、苊鞔眯揲L城的辦法來抵抗北方蒙古族的進襲不可取,如果用這些錢物來發展科技、增強國力和改進軍用技術,也許效果更好。
生:讓到過長城的學生來介紹。
學生討論回答:
反映明閉關自守的特點。
由于多媒體技術將秦、明長城制作在一張圖上,學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長城更長一些等不同點。
教師充分引導,給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
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從長城的氣勢、長城在歷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充分顯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讓學生討論如何看長城,目的是啟發思維,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問題。老師要啟發學生,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視角。
從老師給出的答案中選擇一個降低了問題難度,學生回答中可能會有錯,老師要鼓勵他,說出道理,切勿簡單地說他錯,打擊積極性。
師: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取代這一措施?
師:建筑本身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內涵,剛才我們從北京城及長城兩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請同學們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學生看書時,老師畫空白表
。ㄗ髡撸
(著作)
(朝代)
。ㄔu價)
注:( )中內容暫時不出現。
師:①我們往往將學的知識列表歸類,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谡垖W生先自學這部分內容。
、壅堃煌瑢W上黑板填表。
師:讓同學推薦三個代表上來介紹三部巨著。
師:在學生介紹完后設計問題:
①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時代特點?(也可以從書上去找答案)待學生回答后,師總結:由于明朝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宋應星《天工開物》就反映了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因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場的生產規模擴大了,生產技術也有很大提高,這對宋應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也為他寫書提供了基礎)例如,他的書中介紹了很多當時的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生產技術。請看課本上第115頁的一幅《天工開物》插圖,這就是當時領先世界的一項生產技術,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讓學生猜)
師:這是我們明代礦工在井下采煤時已能排除瓦斯這種氣體的技術,這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師:另外在《天工開物》一書中還有體現宋應星的人類與自然相協調的思想。讓學生看書上史料,并看書下注釋,了解這段史料的意思。書上有兩位同學對宋應星的這一觀點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們認為呢?
師:和宋應星同時代的徐光啟(學生對他的著作已作過介紹,這里老師可適當作些補充),他是中國古代對于西方的科學技術接觸較早較多的一位科學家,他已覺察到了歐洲的水利技術等比中國先進,能關注別人的長處,虛心接納外國的科技成果,這在閉關自守的明清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和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這是歐洲數學傳入中國的第一次。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們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賹W生自己設計表中各項內容。
、趯W生自學。
③同學上黑板,填表上內容。
、苋煌瑢W上來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三部著作(略)
、萜渌瑢W可作補充說明。
生:充分討論這一問題。(如天工開物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
學生仔細觀察書上插圖討論,可作猜測。老師提醒同學注意:
、偈遣擅簳r煤礦中用的。
、谥裢彩强招牡。
生:看書上《天工開物》史料,“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
、偈紫瓤磿伦⑨專私膺@段史料的含義。
、趯煞N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暢所欲言。
生:在教師鼓勵下,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明朝封建社會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卻出現了總結性的三部巨著?從網上他們會了解當時歐洲處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國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與西歐相比,是否有共同的東西?《天工開物》等在當時并未引起重視,明朝的考試制度對中國科技發展有哪些負面影響?……
這一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一般能從書上的介紹中找到答案(如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畏艱險、敢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
學生自由發言,答案是開放性的。
(1)老師先設計一張空白表和同學一起商量:我們往往把一些相關知識用列表方式來歸類,那么,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學會歸納知識的方法。
(2)表格設計好后,再看書,使學生明白看書的重點(有目的地學習)。
。3)請一同學上墨板填表,避免會說不會寫。
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難度,組織學生討論。老師充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錯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揚,以鼓勵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學生對這兩種觀點的贊同與否,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舉一些例子,引導學生認識必須遵從自然規律的道理。
學淵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問,而不要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要確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其次,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上他能提出一個問題要比他“接受”到幾個知識點重要得多,這是他主動學習的不竭動力。
學生挖掘的也許不止這些,只要有道理,都應予以肯定。
課堂總結
師:請同學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師:布置探究活動,尋找家鄉的古建筑。
生: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小結,完成課內作業。
生:談自己在這一課學習中的感想、收獲,還有什么疑問或困惑,還有什么需要表達的,師生平等、相互探討。
給學生們自由拓展的空間。
考慮到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老師要作適當輔導:
、賻椭鷮W生根據住址分若干小組,調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調查內容、方法介紹。
③提醒學生重視口述史,采訪知情老人,也可請你們的親友幫忙。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5
課題:第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學案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 、明長城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
2.認識:明朝時,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
學習重點 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建筑特點
學習難點 明朝科技發展的條件
二.前置自學
1. 時,在元大 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國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
2.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后, 朝代不斷整修,但大規模的修建則是在 。明長城東起 ,西至 蜿蜒 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3.由于明 朝 的提高, 的繁榮,促進了 的發展。涌現出了許多科學巨匠和巨著。其中,卓越的醫藥學家 編寫的 是一部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明末杰出的科學家 寫的 ,反映了明代我國 的生產面貌。還強調 相協調, 相配合 ,外國學者稱它為“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 籍。(最后閱讀材料)
三.交流展示
四.合作探究
明代科技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向科學家學習些什么?
五.達標檢測:
。ㄒ唬┻x擇題:
1.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和北京故宮,修建于(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下列關于《本草綱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外國現存最早的一 部醫術 b. 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c.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 的藥物學著作 d.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3.關于《天工開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一部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
b.反映了明朝時期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 c.介紹了許多西方的科學知識
4.“萬里長城第一關”中的第一關是指( ): a .山海關 b.嘉峪關 c.居庸關 d.函谷關[來源:]
5.秦長城和明長城的相似之處是( )①都是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侵 ②都有一萬多里
③都東起遼東地區④都西到甘肅境內 a. ①②③④ b.① c.①② d.①③④
6.明朝的北京城的紫禁城是指 ( ):a.京城 b.宮城 c.皇城 d.外城
7.明長城的東西起止點的正確說法是 ( ) :[來源:第一范文網]
a.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b.東起遼東半島。西到祁連山
c.東起東海,西到臨洮 d.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8.如果你想了解我國明朝時期手工業生產發展的情況應該查閱( ):
a.《天工開物》 b.《夢溪筆談》 c.《農政全書》 d .《齊民要術》
9.“北京王麻子剪刀” 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 王麻子剪刀的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 ,該書是( ):
a.《天工開物》 b.《夢溪筆談》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
10.某中學中國古建筑研究性學習小組,想要考察長城最西端的情況,他們應到( ):
a.陽關遺址 b.山海關 c.嘉峪關 d.玉門關遺址
11.下列朝代曾以北京作為都城的有( )①唐②宋③元④明⑤清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此外還有: )
12. 我們今天去北京觀光,能看到的明清時期名勝古跡有( ): ①天安門②故宮③天壇④長城⑤秦始皇兵馬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 ⑤ d.② ③④
13. 強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結合的是( ):
a.《天工開物》 b.《徐霞客游記》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
14.下列我國古代的科技著作,哪一組的兩項不屬于同一領域( ):
a.《千金方》和《本草綱目》 b. 《農政全書》和《齊民要術》
c.《水經注》和《徐霞客游記》 d.《周髀算經》和《天工開物》
15.材料題:“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 力也哉。——《天工開物》
。1) 請問這句話是誰說的?
(2) 為什么他強調人類要與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3)為什么外國學者稱《天工開物》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六、教(學)后記: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6
第22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學案
學習目標
1.明清是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成熟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在中國甚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驕傲。
2. 以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文學成就。
3.分析比較明清小說,戲曲在思想上得共同點,反映明清時代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古典小說 戲劇
難點: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這時期的文化特點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當堂鞏固
學習過程: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并努力記住下列知識,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
著作 年代 作者 意義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紅樓夢》
提問:1、《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與歷史實際是否相符?羅貫中是否犯了歪曲歷史的根本性錯誤?
2、《水滸傳》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3、《西游記》中作者賦予孫悟空怎樣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
4、《紅樓夢》中賈寶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紅樓夢》的主題是愛情嗎?
二、戲劇的繁榮
1、明朝: 是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 》。
2、清朝:19世紀中期,以 、 為基礎,融合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個新劇種——“ ”。
三、書畫的成就
明朝:書畫家 的字,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兼有“ ”之美。
明末著名畫家 ,善用潑墨。
清朝: 進一步發展徐渭的毛筆縱橫手法。
【合作探究】
我國長期流傳著這樣的見解:“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闭垎柲阒肋@種見解的理由嗎?你認為這種見解對嗎?
【當堂檢測】
1、下列哪項敘述是正確的( )
a、施耐庵創作了《三國演義》 b、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
c、徐渭是“揚州八怪”之一 d、董其昌是著名的小說家
2、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唐僧取經、孫悟空降妖伏怪的故事出自于小說。ā。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篇17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知道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2.通過對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群體智慧的結晶。
3.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如何看待長城這一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辯證地、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播放多媒體資料(故宮、長城),讓學生感受到巍峨雄壯的宮殿和氣勢恢宏的長城建筑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感知歷史。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長城的作用,使學生懂得如何辯證地分析歷史現象和多角度看待歷史問題。
3.在學生對三位科學家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制表格,從多方面歸納比較,使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歸納知識,便于知識的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難點:科技成就如何體現時代特色。
處理方法:1、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特別是故宮概貌,使學生從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點和建筑特征,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巍峨雄壯的宮殿和氣勢磅礴的長城建筑所產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體驗,從而感知歷史。利用圖片,引導學生比較明長城和秦長城的不同。
2、充分利用教材,教師引導講解,學生自制表格,既能幫助學生記憶,又能形成師生間的互動。
3、明清科技成就反映的時代特征是難點,應從北京城的布局及紫禁城的建筑風格入手,認識它們反映了明清時期皇權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時代特征。
教法
1.情景設置。在導入新課時,利用教材的導入內容,設置到嘉峪關旅游的情景,然后補充:“俗傳當年建關時,匠師計算用料十分精確,竣工后只剩一磚。此磚今存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之上!币赃M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講紫禁城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通過多媒體演示,向學生展示午門、皇極門、三大殿、角樓、琉璃瓦頂、漢白玉欄桿、高大的城墻等實物形象,使學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認識。
3.講解。注重總體布局,是我國古代城市建筑藝術的傳統。教師應向學生講清楚紫禁城內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等內容。
4.自學討論。對于三部科學巨著及其作者,可組織學生進行自學討論,看能從中得到什么。
學法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
2.自主學習與討論法相結合。
3.探究性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建筑
1 北京紫禁城
2 明長城
二、科技巨著
1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2 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3 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嘉峪關
同學們,甘肅的嘉峪關和河北的山海關遙相對應,雄居于明長城的東西兩端,都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嘉峪關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兩山之間,地勢極為險要。關城略呈梯形,城墻高約十米。城上四面閣樓高聳,飛檐凌空,雄偉壯觀。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詩中寫到:“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睋䝼鳟斈杲P時,匠師計算用料十分精確,竣工后只剩一磚。此磚今存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樣修建長城的?除了長城,還修建了什么偉大工程?明朝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多媒體演示:明朝北京城
教師設問:明朝北京城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 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宮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宮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軸線突出,東西建筑對稱展開;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構成了環環相扣層次分明的整體格局。北京作為數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營建的最終結果。古代中國的都城建設所特定的原則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讓我們來游覽一下北京城,看看標志性的建筑故宮的宏偉氣勢。
多媒體演示:故宮 承天門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是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那么故宮是什么時候修建的?誰居住的地方?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
多媒體演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教師講解: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規格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筑之首。
多媒體演示:乾清宮內景
教師講解:這幅圖大家熟悉嗎?
這是乾清宮內景:正中為寶座,其上方懸“正大光明”橫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布皇位繼承人,而是將內定的繼承人名字寫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駕崩,即當眾開匣,宣布皇帝繼承人。
乾清宮寶座 這是整體貼金并鑲嵌若干紅、綠寶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龍纏繞面而成;座后為金漆屏風,屏風正中鈐鐫刻著“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個金字,為皇帝的律已格言。
教師強調:紫禁城是我國也是世界的瑰寶,引導學生從明清加強皇權這一點來思考這些建筑體現了一種什么時代特征?
教師過渡:人們常說到了北京不登長城就等于沒有去北京,那就讓我們再去長城體會一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受。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許多朝代不斷整修。明朝時又大規模修筑,達到完善的地步。誰能為大家說一說我國古代為什么修長城?
教師引導: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中期,花了近2XX年的時間修建長城。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反映了明朝社會什么時代特點?提示:從明清加強君主制、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閉關自守等來考慮。
多媒體演示:秦長城和明長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請大家注意秦明長城的不同。
教師過渡:誰到過長城?到長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學習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外,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三位總結性的科技著作。他們分別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下面請同學們自制表格,從作者、朝代、巨著名稱、內容、共同特點等幾方面歸納比較。
教師概括:明朝前期的統治者勵精圖治,使當時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經濟繁榮,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教師引導:大家還記得前不久熱播過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嗎?長今精湛的醫術是她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取得的,大家回憶一下,長今在學醫的過程中更多的借鑒了哪個國家的醫術?
教師:對, 我國明朝時期在醫學方面還出現了杰出的醫學家李時珍,他為我國乃至世界的醫學發展都做出了重大貢獻。請大家閱讀教材第113頁小字,思考:李時珍有哪些優秀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引導:許多科學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往往都具備相同的優秀品質,讓我們再了解一下另外兩位科學巨匠。讓學生了解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的寫作情況。請學生閱讀教材第114頁摘自這部書里的一句話,完成“動腦筋”。
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15頁第一幅圖,這是描繪明代礦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圖中有一根空心竹竿,從地面上插進礦井深處,這是當時領先世界的一項先進技術。想想看,這根竹竿起什么作用?
和宋應星同時的科學家徐光啟,也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代表作《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這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今天的課就學到這里,下面請同學們理一理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探究活動:尋找家鄉的古建筑。
仔細閱讀教材第111頁,得出結論。明成祖時修建的北京城,城市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介紹故宮的概況。
。1)明成祖時修建的。
。2)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過的地方。
。3)故宮建筑風格:造型雄偉,布局嚴整,以一條中軸線貫通南北,兩邊建筑左右對稱,是古代傳統的城市建筑的杰作,內外裝飾精美豪華,讓游覽過故宮的同學作介紹。
根據圖示讓學生展示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講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建在高8.13米的3層漢白玉石臺基上,殿高35.05米,面寬11間,深5間,外有廊柱一列,殿內、外立大柱84根,飛檐重脊,黃琉璃瓦覆頂,裝飾雍容華貴,氣勢非凡。明清兩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壽以及重大慶典和出兵征討等活動,都在此舉行。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親臨太和殿參加大典之前暫坐之所,皇帝在此翻閱奏書和表彰,并接受內閣大臣、內務府、禮部、翰林院、侍衛和各府堂官員及執事人員的跪拜行禮;稍事休息之后再到太和殿升座。中和殿呈方形,在它的頂上嵌有一府鎏金寶頂。整個殿堂長寬各五間,占地580平方米。明初時稱為華蓋殿,清朝嘉慶年間改稱中極殿;到順治二年(1645年)才更名為中和殿。每逢參拜太廟、社稷壇之前,皇帝都要到此演習典禮;在耕作之季,皇帝也要到大殿內察看農具和谷種,以表現自己關心農事,心系天下的姿態。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一座重檐九脊式的建筑,僅此太和殿的殿頂低一個等級。保和殿初稱謹身殿,后稱建極殿,清初改稱保和殿。它廣九間,深化五間,面積為一千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建筑方法上采用了宋元以來的減柱建造法,省去了大殿內的六根金柱,殿堂空間更為開闊和明朗。保和殿供皇帝在大典時換穿禮服使用,也用于皇帝設宴款待王公及文武大臣。在清代,保和殿還是舉行“殿試”的地方。
認真閱讀相關內容,回憶明清時期皇權加強的措施,不難想到這些建筑體現了當時皇權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時代特征。
學生對秦始皇修萬里長城的知識記憶憂新,認真看圖片,分組討論得出結論:修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但是用修長城的辦法來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如果用這些錢物來發展科技、改進軍事技術以增強國力,效果會更好。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閉關自守
(1)介紹長城著名的旅游景點(2)長城旅游開發帶來的問題(3)處理好旅游業的發展與文物保護、環境的關系。(4)學生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收集圖片、門票、郵票、文字資料等等。
學生制作表格,尋找相關信息填入表格,不清楚之處,與同學討論或向教師請教,教師要在學生中間解決疑惑。填完表格后,請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學對照自己的答案并做進一步補充,
學生活動:中國明朝
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刻苦鉆研、勇于冒險、獻身科學的精神。
認真閱讀教材 《天工開物》史料:“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對照注釋了解其意義可以得出正確結論。教師引導將歷史與現實結合。
經過討論,容易得出結論:排氣管
積極準備,根據本組特長進行小結。
預期效果
通過閱讀教材和觀看圖片,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許多感興趣的問題要問,教師不要限制問題的范圍,而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學生驚嘆于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夠設計并建造出如此雄偉壯觀的建筑,教師要把握時機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時引導對本課重點內容進一步了解的同時,老師要明確故宮是北京城最中間的一部分,以防止學生誤認為故宮就是北京城。
學生爭先恐后的要展示準備的資料或就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向大家交流,教師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發言,鼓勵學生互相補充以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對學生感興趣又較熟悉的知識做簡單介紹,活躍氣氛,培養興趣。
到過故宮的學生更想介紹他們影響中的故宮,課堂氣氛活躍,加深學生對這一段歷史的影響。
關鍵是老師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通過前后知識的聯系回答,培養學生通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從修建時間、起址、長度、跨越地等方面比較得出結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歷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注意引導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分配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從中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同時應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
這部分內容由學生自學完成,歸納分析能力強的同學能順利完成,稍差一點的學生由老師輔導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會成功。
激發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謙虛好學、不畏艱險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聯想到今天由于人類亂砍亂伐、破壞水土合理結構、過度開發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如北方的沙塵暴、98年特大洪水災害、地球溫度升高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聯想到現在有些煤礦發生事故,許多是因為瓦斯爆炸而引起,學生討論時會有許多合理化建議,教師應給予肯定。
多種形式的小結,不僅發揮了學生的特長,而且幫助學生理順了本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