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自測題(精選5篇)
第二單元自測題 篇1
一、選擇題
1.巴黎和會協約國與戰敗國德國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不包括下列內容。
a.德國歸還侵占法國的領土阿爾薩斯
b.允許德國保持相當規模的海軍
c.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d.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
2.下列選項中,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是。
a.主宰巴黎和會的歐美強國主要是英、法、美等國
b.中國代表提出取消列強在華一切特權,歸還山東主權
c.《九國公約》沒有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d.“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的新統治秩序
3.國際聯盟最先由美國提出,但最后美國卻沒參加,原因在于。
a.國際聯盟沒有爭取和平的誠意
b.英、法拒絕美國提出的關于德國的賠款要求
c.英、法在對德國的處置上意見不統一
d.美國的霸權意圖在會上沒能得到實現
4.《凡爾賽和約》中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性質的是。
①嚴禁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②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③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國際聯盟,由英、法、比、日等國“委任統治”④德國將原屬法國的洛林和阿爾薩斯歸還給法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
a.在歐洲的關系 b.在非洲的關系
c.在中東的關系 d.在西方的關系
6.華盛頓會議的召開主要是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在。
a.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 b.爭奪中國產生的矛盾
c.西亞、北非的矛盾 d.歐洲的矛盾
7.《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法國元帥福煦曾經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這主要是因為。
a.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仍然存在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終將激化
c.和約沒有消除大國之間的矛盾,卻種下了新的仇恨
d.德國因拒絕交付賠款釀成“魯爾危機”
8.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共同點有。
①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會議,充滿矛盾②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③會議暫時調整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兩個會議都無視中國的地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以下各項,不屬于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經濟的“繁榮”
b.勞動人民相對貧困,消費能力不足
c.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d.一些金融手段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
10. 1929年美國最早出現的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
a.美國經濟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和市場有著重大影響
b.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存在矛盾
c.世界聯系性加強,已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
d.資本主義各國與美國存在著債務關系
11.下列關于羅斯福新政結果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b.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c.恢復了美國的經濟 d.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
12. 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克服經濟危機措施的相似之處是。
a.加強擴軍備戰b.加強國家干預
c.實行極權主義d.堅持自由開放
13.最早建立法西斯專政的國家是。
a.德國 b.意大利 c.日本 d.奧匈帝國
14.希特勒納粹黨在德國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打著民族主義的招牌 b.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c.討好軍隊并與壟斷集團勾結 d.當時魏瑪政府的軟弱無能
15.日本法西斯勢力的特點是。
a.對內獨裁,對外擴張 b.制造暗殺等恐怖事件
c.制定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 d.軍部是法西斯力量的核心
二、填空題
1.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確立的統治秩序被稱為 。巴黎和會拒絕中國提出的有關收回德國在 的主權,導致中國爆發了 。
2.華盛頓會議通過的《 》,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的簽訂,使德國喪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3.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最先從美國的 市場爆發,導致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失業人數高達 萬,以 最多。
4.德國納粹黨利用 打擊了德國共產黨;日本軍部少壯派發動政變雖然失敗,但軍部內主張建立“ ”、加速對外侵略擴張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三、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 根據本章程所批準、制定或頒布的一切公平競爭法規、協議和執照,均需包括以下條件:
(1)雇員組織起來進行集體談判或出于互助互衛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協同一致行動時,不應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約束和壓迫。
(2)對任何雇員或要求受雇人員,均不得以必須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參加、組織或協助其自行選定的工人組織為雇傭條件。
(3)雇主應遵守經總統批準或規定的最高工時、最低工資和其他雇傭條件。
──美國《全國工業復興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每周增加幾美元的工資,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會使我們數百萬工資收入最低的工人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能為工農業產品支付幾千億美元的實際買主。……大量失業所造成的思想混亂才是我們最沉重的負擔,它是對我們社會秩序的最嚴重的精神威脅。”
──《羅斯福選集》
材料三 “若是羅斯福沒有這些綱領,工人們在這個時期一定會采取比當時遠為進步的行動。……差不多可以肯定,他們一定會擊破兩黨制度而建立一個他們自己的政黨。”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雇主和代理人”指的是誰?“雇員”又是些什么人?為什么該法律要包括這些內容?
(2)依據材料二、三,指出羅斯福《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出發點是什么?對美國工人運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羅斯福同反對他的資本家之間是否存在根本利害沖突?他們的分歧是什么?
四、識圖題
(1)說出下面照片的主題。
(2)照片反映的歷史現象發生在什么時期?
(3)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
五、簡答題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包含了哪些尖銳矛盾?試舉例說明。分析這一體系不能長久的原因。
第二單元自測題 篇2
一、選擇題
1.“澶淵之盟”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的盟約?( )
a.北宋與西夏 b.北宋與遼 c.北宋與金 d.南宋與金
2.下列哪一項搭配是錯誤的?( )
a.女真族──阿骨打──金 b.契丹族──阿保機──遼
c.黨項族──元昊──西夏 d.蒙古族──成吉思汗──元
3.遼、西夏、金三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相似之處是( )。
a.興起于東北 b.與宋朝并立 c.被蒙古滅亡 d.創制相同文字
4.宋代時,南方經濟迅速發展的表現有( )。
①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②造船業發達③蘇杭絲織品“號為冠天下”④海外貿易頻繁⑤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精美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關于宋代南方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北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 b.南方自然條件相對優越
c.從國外引進優良品種 d.宋金之間沒有戰爭,邊境無事
6.南宋都城臨安,就是今天的( )。
a.寧波 b.南京 c.蘇州 d.杭州
7.瓦子在宋代都市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士大夫的提倡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農民的需要 d.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8.“蘇湖熟,天下足”中的蘇州、湖州在( )。
a.汴河沿岸 b.黃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太湖流域
9.宋代時,被稱為“號為冠天下”的絲織品出產在( )。
a.海南島 b.江浙地區 c.蜀 d.廣州
10.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 )。
a.開封 b.臨安 c.四川 d.泉州
11.南宋與金對峙局面形成后,金遷都燕京,改名為( )。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北京
1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岳飛 b.文天祥 c.王安石 d.辛棄疾
13.我國行省的設立始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4.下列最能說明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原理的是( )。
a.蒙古貴族采用漢法 b.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c.元朝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d.元朝的民族大融合
15.宋元時期,民族關系所具有的特點是( )。
①既有戰爭,也有議和②由民族政權對峙到走向統一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④新的少數民族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北宋時期出現了我國四大發明中的( )。
a.造紙術和火藥 b.指南針和造紙術
c.火藥和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
17.下列能代表宋元時期我國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
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②郭守敬的《授時歷》③指南針用于航海④火藥在軍事上廣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 )。
a.科技著作 b.天文專著 c.地理專著 d.歷史專著
19.下列詞人中,生活于兩宋之交的是( )。
a.蘇軾 b.李清照 c.辛棄疾 d.陸游
20.下列人物屬于“宋四家”的是( )。
a.趙孟 b.張擇端 c.李公麟 d.蔡襄
二、配伍選擇
a.一代天驕 畢升( )
b.“神品” 成吉思汗( )
c.郾城大戰 元世祖( )
d.活字印刷術 趙孟( )
e.開鑿新運河 岳飛( )
f.“宋畫第一” 李公麟( )
三、列舉題
有人說,在17世紀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請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列舉中國在17世紀前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四、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北宋都城開封)“每日交五更……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諸門橋市井已開……酒店多點燈燭沽賣……并粥飯點心,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
材料二(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更)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最是大街一兩處面食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
材料三(開封東角樓一帶)“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里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人們“不以風雨寒暑”,皆要前往,致使“諸棚看人,日日如是”。在臨安可數的瓦舍也有十七處。
材料四瓦子中除有各種娛樂活動外,并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以致人們“終日居此,不覺抵暮”。
請回答:(1)同以前相比,宋代城市的商業活動有哪些特點?
(2)瓦子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所?請簡單概述一下。
(3)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分析宋代城市商業繁榮的原因。
五、論述題
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梁啟超提出史學家應具有“史德”“史學”“史識”“史才”四長之說。“史德”是指史學家要克服頭腦中的主觀成分,毫不偏私,做到忠實、公正;“史學”是指史學家要貴精專不貴博雜,同時還要懂得常識;“史識”是指史學家的觀察力,要注重“求關聯的事實”;“史才”是指“作史的技術”,主要包括組織的才能(體裁體例、篇章結構)和文采。
你同意梁啟超的觀點嗎?你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呢?
第二單元自測題 篇3
一、選擇題
1.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2.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 )。
① 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②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臺汽車③ 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④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產生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4.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③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 交通運輸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實行的政策是( )。
a.加工訂貨 b.公私合營 c.贖買 d.沒收
6.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a.1952年底 b.1953年底 c.1954年底 d.1956年底
7.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 )。
a.我國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b.初步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c.“一五”計劃超前完成 d.我國實現了國防現代化
8.中共八大提出的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
a.開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c.鎮壓 d.開展“文化大革命”
9.1958年黨中央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后,“左”的錯誤嚴重泛濫。其主要表現是( )。
① 高指標② 瞎指揮③ 浮夸風④ 共產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黨的好干部”是( )。
a.王進喜 b.雷鋒 c.焦裕祿 d.鄧稼先
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a.1956~1966年 b.1960~1970年 c.1966~1976年 d.1967~1977年
12.“文化大革命”中的“二月抗爭”和“四五運動”共同說明的問題是( )。
a.“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錯誤的運動
b.黨內“左”傾錯誤一直占上風
c.黨在動亂中已著手恢復經濟
d.黨和人民一直同“文革”錯誤進行斗爭
二、連線題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大躍進”運動
社會主義建設的嚴重失誤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文革”結束的標志 “四五運動”
反對“四人幫”粉碎 江青xx集團
三、讀圖題
1.觀察下圖,列出你從中獲取的信息。
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圖回答問題。
“大躍進”時期的壁畫。 壁畫左上角的詩是:肥豬
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1) 這幅漫畫反映了“大躍進”時期的什么現象?
(2)請你談一談這段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經驗教訓?
3.看圖回答問題。
(1)右圖中的人物是誰?他被人民稱為什么?
(2)請簡單介紹一下他的事跡。
四、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還有許多困難條件限制了農村生產的發展。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就必須幫助農民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必須幫助貧困農民解決生產資料的困難,主要是牲畜、農具、肥料、種子等困難。(二)幫助農民減少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蟲災等。……
材料二在當時中國農村生產力很不發達的情況下,一些農民……自發地組織起來建立互助組,不失為一種理性的選擇。這樣一方面可以集中使用有限的農具,彌補單家獨戶農民生產資料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匯聚個體力量,抵御各種自然災害。
請回答:(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國農業生產面臨哪些困難?
(2)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國家對農業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
(3)根據材料,談談你對農業合作化的看法。
五、問答題
鄧小平曾說:“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
請結合所學知識,試著分析“文化大革命”為我們提供了怎樣的經驗教訓。
第二單元自測題 篇4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20分)
1、選出音形義全對的一項( )(2分)
a.觸(cù)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樣子)心里感到悲傷。 湊(còu)合:將就。
b.低眉順(shùn)眼:形容心情惆悵的樣子。 取締(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從(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圓(yuán):在情理上說得過去。 尷尬(gān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2.根據解釋寫出成語。(2分)
(1)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難以明白。( )
(2)表示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 ( )
(3)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 )
(4)窮困愁苦而頹廢、失意。 ( )
3.按課文內容填空。(3分)
(1)“她于是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句中“她”是作者________筆下的________。
(2)“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句中“他”是作者________筆下的________。
(3)“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句中“他”是作者________筆下的________。
4、用常用修改符號修改下列病句(3分)
(1)他的數學知識已達到大學課程。
(2)這次期中考試,他每門功課平均在90分以上。
(3)他的父親享年83歲,仍然精神抖擻。
5、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辭手法,寫一個句子。(2分)
例句:更會有一些農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把他當做了死神冤鬼,大聲呵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在課外還閱讀過其他名家的名篇嗎?舉一篇說說。(2分)
作家________________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語交際。(4分)
張芾匆匆走進教室,習慣地用衛生紙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凈,隨手將紙團扔在地上。同學程杜看見后說:“你很講究個人衛生的哩!” 張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 _______________。”隨即將紙團拾起來……
(1)程杜的話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張芾該怎樣說才得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據下面一段話中的統計數據,請為這段話寫一個結束句(不超過20字)。(2分)
最近,記者考察了某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對這條商業街的商業用字進行了調查,發現整個路段的747個招牌中,含有不規范字的招牌多達118個,約占總數的16%。在這118個招牌中共有326個不規范字。由此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18分)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9、本語段所屬的課文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 ,我們學過的 等課文也是選自該集子。(2分)
10、“太過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襯托出阿長的__________,“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可見“我”認為阿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興地說道”這個________描寫則寫出了阿長能對“我”有所幫助的_________心情,“三哼經”說明阿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她對“我”的關心,“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出“我”的無限歡悅之情,“敬意”確乎因_________而生;加橫線的句子是__________句,充分肯定了阿長之長。(4分)
11、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請你想像一下“我”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為什么認為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聯系全文看,魯迅筆下的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寫阿長買來《山海經》,在阿長身上寫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寫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想像空間留給讀者,僅僅一句話,一個___________,卻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前面鋪墊蓄勢,后面稱頌烘托。(2分)
15、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請你運用掌握的有關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其做簡要的描寫(100字以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2分)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 )過鐵道,要( )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 )著上面,兩腳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6、在語段中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動詞;這些細膩的動作描寫,描繪出意蘊豐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現了__________,又可以看出父親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2+2=4分)
17、用曲線畫出描寫父親外貌的句子。(2分)
18、選文中兩次寫到“我”流淚,其感情分別是:(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背影》一文中,寫父親的語言不多,選文部分只有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心情。(2分)
(1)“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進去吧,里邊沒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零點降生
我的家鄉有一種說法,凡是子夜零點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運的,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業有所成;村里就有一個零點出生的女孩,她家境優裕,工作順利,婚戀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羨慕的對象,是大家心目中零點降生幸運兒的有力例證。
我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從懂事起對自己就沒有信心。村里那個幸福女孩更讓我相信:生死由命,成敗在天。上天既然已經安排好你的命運,你再努力也沒有用。我變得對一切都無所謂,在惰性的驅使下,整日無所事事,隨波逐流。任憑母親怎么勸說也不回頭。一次,母親被我氣急了,忍不住狠狠責罵了我一頓。我居然滿不講理地頂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點?那樣我就有福氣了,還用你操這么多心!
母親怔住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母親坐到我的床邊,溫柔地掖著我的被角,輕輕地告訴我:“妞妞,其實你也是零點生的。這些年媽一直沒有說出來是因為你的心太浮,怕別人的好話捧壞了你。不過,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點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來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饃。咱村的那個女孩要是不學好,現在也不會是這樣子。你要是不努力,將來照樣沒出息。”
我哭了。我開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棄。那一夜,我沒有睡。我在心里暗暗發誓:今后決不吝惜自己的心血與汗水,決不辜負自己零點降生的這份幸運。
8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學。我是村里第一個正式大學生――這時我已經完全相信自己是命運的寵兒了。臨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的20歲生日,母親給我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鄭重地告訴我:“妞妞,其實你不是零點生的。”
我吃驚地看著她,好一會兒才明白她在說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點不零點的事了,可她卻還一直放在心上――也許只有母親才會把這樣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不過是為了給你鼓鼓勁兒才那樣說的。”母親解釋的神態像一個犯了錯誤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現出8年前的那個夜晚,耳邊也一字字地響起了母親當初的話語。我忍不住淚如泉涌。其實愧疚不安的應當是我,不是嗎?
從那一刻起,我徹底覺悟了:如果一個人只聽從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愚蠢啊!無論什么時候,一個人都沒有理由聽天由命。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潛藏著許多好機會,但你只能*自己的雙手去挖掘。天會刮風天會下雨但是永遠也不會掉下白面饃,你只能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開掘出一眼源源不絕的幸運之泉。
21、從文中看,“母親”明顯具有① ② __________ 等兩個方面的特點(2分)
22、“母親怔住了”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 __,所以說“愧疚不安的應該是我”。(2分)
24、有人說,上帝如果給你關上了一扇門,那他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為你打開一扇窗。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結合本文談談你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40分)
25、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魯迅先生從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書——《山海經》中感受到了長媽媽真摯的愛;朱自清先生從父親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親深切的愛;我們呢?我們也無時不沐浴在愛的光輝中!
愛,也許是母親的的一句叮嚀,也許是父親的一次輕撫,也許是老師欣慰的微笑,也許是同學真誠的幫助……
愛,是潤滑劑,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為愛,我們的心田碧波蕩漾;因為愛,我們的生活洋溢著芬芳;因為愛,我們的學業蒸蒸日上;因為愛,我們的靈魂熠熠生輝……
請你以“人生關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500字。
【參考答案】
1、c 2、(1)莫名其妙 (2)禍不單行 (3)微不足道 (4)窮困潦倒 3、(1)魯迅 阿長 (2)楊絳 老王 余秋雨 信客 4、(1)“課程”改為“水平” (2)“平均在90分以上”改為“平均超過90分” (3)去掉“享年” 5、仿句要求符合例句的格式,注意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 6、略 7、(1)你沒有講究公共衛生(意近即可) (2)謝謝你的提醒(合理即可) 8、使用漢字的規范化亟待加強 9、《朝花夕拾》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0、關心 不會對他有什么幫助 神態 喜悅 不識字,但又很留意聽 果然都在內 愛 議論 11、答出驚喜、感激之類的意思即可 1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意近亦可) 13、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沒有文化、粗俗、好事、煩瑣、不拘小節,而又善良、寬厚、仁慈、樂于助人。14、她是怎么買到的 場面 15、略 16、探 穿 爬 攀 縮 父愛 老境頹唐 17、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 18、感動得流淚 離別傷感的淚 19、(1)父親惦記著兒子旅途是否平安(希望早日知道兒子的平安);(2)父親不讓兒子送,怕兒子離開座位后丟失行李。 20、通過具體細致地描寫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的背影,表現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21、①溫柔、愛孩子;②很會教育孩子。22、母親被“我”蠻不講理的說話給震住,說不出話來。23.因為母親的謊言是善意的,是為了鼓勵“我”,而“我”因不是零點出生的而和母親頂撞,蠻不講理地傷母親的心,到現在才領會母親的良苦用心(意思對即可)。24.觀點明確,語言通順。 25、略
第二單元自測題 篇5
第一部分 基礎積累與運用(40分)
一、看拼音,寫詞語。(10分)
wéi ɡǎn chèn shān sì yǎnɡ ōu zhōu ruì shì
( ) ( ) ( ) ( ) ( )
tè shū zhòu jiànɡ pí láo zhàn lán fēnɡ lì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8分)
犁( ) 球( ) 裸( ) 村( )
黎( ) 救( ) 棵( ) 襯( )
載( ) 喘( ) 砍( ) 舒( )
栽( ) 瑞( ) 吹( ) 殊( )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6分)
濁——( ) 偏——( ) 善——( )
罰——( ) 罪——( ) 劣——( )
四、照樣子寫句子。(6分)
例: 蒲公英的花可以張開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能張開、合上。
1、 一棵高大的橡樹挺立在路邊。
一棵高大的橡樹像 ,挺立在路邊。
2、 天空湛藍深遠。
天空像 ,湛藍深遠。
3、筆直的公路,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筆直的公路像 ,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五、我會填。(10分)
1、萬壑樹參天, 。( )
2、穿花蛺蝶深深見, 。( )
3、池上碧苔三四點, 。( )
4、 ,陰陰夏木囀黃鸝。( )
5、 ,竹溪樹路板橋斜。( )
第二部分:閱讀積累與運用(30分)
(一)閱讀下面內容,回答問題。(15分)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
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
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
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
尖又長的嘴。
1、 填空。(2分)
一雙( )的眼睛 一張( )的嘴
2、用“ ”畫出表示顏色的詞。(3分)
3、這段話共有( )句,從 、 、 、
四方面寫翠鳥。(5分)
2、 摘抄一個比喻句。(2分)
4、這段話主要講了 。 (3分)
(二)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15分)
我的家鄉有一個美麗的湖,名叫天鵝湖。據說許多年以前,曾經有一群天鵝在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圓形,湖水清可見底,碧得發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樹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垂柳,在微風的吹動下,柳條迎風起舞。湖水映襯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樹下是一片嫩綠的草地,草地上開著紅的、黃的、藍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麗的小橋,把天鵝湖打扮得更加美麗。
哦,天鵝湖,故鄉的湖,我愛你!
1、 給短文加個題目: (3分)
2、 能說明水清的詞語是: (2分)
3、 第2自然段先寫湖水 、 ,再寫湖的四周 ,接著寫樹下有 和 ,最后寫湖上有 。(6分)
4、 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 、 。(3分)
5、 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1分)
a、 講了天鵝湖的美麗的景色。
b、 講了天鵝湖四周的景色。
c、 講了天鵝湖的美麗景色,表達“我”對她的喜愛、贊美之情。
第三部分:習作(30分)
以“ 變了”為題,橫線上填一個地點,要求寫出這個地方變化前后各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原因使它發生了變化。注意描寫要具體,語言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