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精選10篇)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1
(導入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公車上書”之后維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板書)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2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3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教案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4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和組織強學會的情況。領導南北輿論界的《時務報》《國聞報》。
二、思想教育目標:
1.維新變法運動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的情況下產生的。
2.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的變法活動,宣傳了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救國圖強的思想,開闊了部分知識分子的眼界,為戊戌變法作了必要的準備。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思考“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產生戊戌變法運動?”使學生明了,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當時人們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這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創造了客觀條件,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問題的能力。
2.在教師幫助下,通過學生分析,讓他們認識:康有為宣傳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愛國的、進步的,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二、“公車上書”
三、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1.強學會的成立和《中外紀聞》的創辦
2.各地學會、學堂和報刊的出現
3.《時務報》和《國聞報》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本課難點: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二、導入 新課:講課前,教師先向學生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才產生。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民族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經濟力量的增長,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符合自己經濟利益的政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分兩節課講述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這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和第14課戊戌變法。教師板書第13課課題。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本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關于第一個問題。初中學生對資本主義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師不必做過多的解釋,只要求教師按照教材講明: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生產就可以了。但是教師要掌握,這是中國產生民族資本主義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具有普遍意義,切莫給學生一種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也是這樣產生的印象。另外,要求學生記住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因為陳啟沅開辦的機器繅絲廠在當時比較有影響。可讓學生看課本陳啟沅的插圖,不作要求。書中兩段小字,介紹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自力更生、慘淡經營,遭到中國封建勢力的反對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排擠,最終倒閉,讓學生自己看,不要求學生記憶。教師必須告訴學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誕生那天開始,就遭受著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工業的處境必然如此。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要向學生講清三點:1.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為什么會出現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教師可以作如下分析:《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再沒有理由限制中國人投資設廠了。而且戰后賠款使清政府的財政日益拮據,中國人辦廠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另外,當時一些人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以商戰對商戰”。所以,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在中國出現了。2.要求學生記住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課本所列的《甲午中日戰爭前30年與后3年商業企業比較表》及其說明)。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預政治活動提供了社會條件”主要是說: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經濟力量增長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一部分反映民族資產階級愿望的人物從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發,開始了政治活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四、“公車上書”是本課的重點。維新變法做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以前康梁的變法活動主要是著書立說,宣傳維新思想,雖有1888年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但在社會上影響不大。
教師首先說明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康梁為了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變法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教師要引導學生看課本的插圖。然后,按照課本小字的內容簡要介紹康梁公車上書前的主要事跡。要求學生記住康梁兩個人,他們的事跡可不要求記憶。
“公車上書”,要求學生根據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和影響去記憶。教師不要再擴大教材內容,但要把會試、舉人、公車等詞語向學生講清楚。北京的教師可告訴學生,康有為寫好《上皇帝書》后,邀請各省舉人商議上書問題的地點就在宣武門外達智橋的松筠庵。“公車上書”影響很大,主要是指它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的沉悶局面,特別是在封建知識分子里,引起了震動。上海、廣州等地大量刊印《公車上書記》,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加廣泛傳播。從此,康有為成了維新派的領袖人物。“公車上書”前康有為應過幾次科舉考試,都被頑固派大臣和考試官看作“狂生”,予以阻難。“公車上書”后,頑固派閱卷官不敢再擯斥他的考卷,康有為考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官銜。
五、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教師講本目時,要注意下列四個方面。1.維新派創辦《萬國公報》,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成立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起來,成為一種政治力量。后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實際上強學會已經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了。2.由于頑固派的告發,強學會于1896年1月被查封。但維新運動沒有被禁止住,仍然繼續發展。教師可讓學生看課本《戊戌維新時期的主要學會》表,只要求學生知道強學會被查封以后各地學會成立的更多,維新運動得到進一步開展就行了,不要求學生記住各地學會的名稱。3.課本著重介紹了《時務報》和《國聞報》,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記憶。教師要講清《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梁啟超任主筆,文字通俗流暢,比較系統又詳盡地宣傳了維新變法的理論,受到讀者的歡迎,銷行量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辦報以來所未有。《國聞報》在天津出版,由嚴復等創辦,譯載外國重要政事及名著,給悲觀的人士指出希望,在維新運動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以上兩報居南北輿論的領導地位。4.按照課本介紹一下時務學堂,可不再補充材料。書中小字部分不作要求。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原來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在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但是,它們遠沒有發展到直接向近代工業過渡的階段。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道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出現,主要不是鴉片戰爭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擴大。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絕大部分由于遭到外國資本主義商品的侵襲逐漸破產,極少數由手工工場發展為半近代或近代的工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手工業直接轉化為機器工業的道路——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受到阻礙,而地主、官僚和商人直接投資辦近代工業的道路就成了主要的途徑。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部分商人、官僚和地主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進行商品生產,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是方舉贊、孫英德合伙設立的上海發昌機器廠。它是為外商船廠打制、修配船用零件而設立的。1866年初創,1869年開始使用車床,由手工工場轉化為近代工業。除此之外,1872年華僑商人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1881年,黃佐卿在上海創辦公和永機器繅絲廠;1882年上海成立了同文書局等。這些都是中國比較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從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創辦人或投資人來看,他們大多是廣州、上海、寧波、福州等通商口岸的商人,買辦官僚也不少。這些企業主是工業資本家,但是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還擁有大量的土地,也是地主。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與它們有矛盾的一面;但是,又因為中國民族近代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有聯系、依賴的一面。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待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具有反抗和妥協的兩重性。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5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和組織強學會的情況。領導南北輿論界的《時務報》《國聞報》。
二、思想教育目標:
1.維新變法運動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的情況下產生的。
2.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的變法活動,宣傳了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救國圖強的思想,開闊了部分知識分子的眼界,為戊戌變法作了必要的準備。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思考“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產生戊戌變法運動?”使學生明了,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當時人們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這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創造了客觀條件,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問題的能力。
2.在教師幫助下,通過學生分析,讓他們認識:康有為宣傳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愛國的、進步的,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二、“公車上書”
三、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1.強學會的成立和《中外紀聞》的創辦
2.各地學會、學堂和報刊的出現
3.《時務報》和《國聞報》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本課難點: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二、導入 新課:講課前,教師先向學生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才產生。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民族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經濟力量的增長,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符合自己經濟利益的政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分兩節課講述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這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和第14課戊戌變法。教師板書第13課課題。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本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關于第一個問題。初中學生對資本主義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師不必做過多的解釋,只要求教師按照教材講明: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生產就可以了。但是教師要掌握,這是中國產生民族資本主義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具有普遍意義,切莫給學生一種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也是這樣產生的印象。另外,要求學生記住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因為陳啟沅開辦的機器繅絲廠在當時比較有影響。可讓學生看課本陳啟沅的插圖,不作要求。書中兩段小字,介紹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自力更生、慘淡經營,遭到中國封建勢力的反對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排擠,最終倒閉,讓學生自己看,不要求學生記憶。教師必須告訴學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誕生那天開始,就遭受著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工業的處境必然如此。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要向學生講清三點:1.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為什么會出現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教師可以作如下分析:《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再沒有理由限制中國人投資設廠了。而且戰后賠款使清政府的財政日益拮據,中國人辦廠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另外,當時一些人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以商戰對商戰”。所以,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在中國出現了。2.要求學生記住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課本所列的《甲午中日戰爭前30年與后3年商業企業比較表》及其說明)。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預政治活動提供了社會條件”主要是說: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經濟力量增長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一部分反映民族資產階級愿望的人物從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發,開始了政治活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四、“公車上書”是本課的重點。維新變法做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以前康梁的變法活動主要是著書立說,宣傳維新思想,雖有1888年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但在社會上影響不大。
教師首先說明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康梁為了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變法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教師要引導學生看課本的插圖。然后,按照課本小字的內容簡要介紹康梁公車上書前的主要事跡。要求學生記住康梁兩個人,他們的事跡可不要求記憶。
“公車上書”,要求學生根據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和影響去記憶。教師不要再擴大教材內容,但要把會試、舉人、公車等詞語向學生講清楚。北京的教師可告訴學生,康有為寫好《上皇帝書》后,邀請各省舉人商議上書問題的地點就在宣武門外達智橋的松筠庵。“公車上書”影響很大,主要是指它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的沉悶局面,特別是在封建知識分子里,引起了震動。上海、廣州等地大量刊印《公車上書記》,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加廣泛傳播。從此,康有為成了維新派的領袖人物。“公車上書”前康有為應過幾次科舉考試,都被頑固派大臣和考試官看作“狂生”,予以阻難。“公車上書”后,頑固派閱卷官不敢再擯斥他的考卷,康有為考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官銜。
五、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教師講本目時,要注意下列四個方面。1.維新派創辦《萬國公報》,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成立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起來,成為一種政治力量。后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實際上強學會已經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了。2.由于頑固派的告發,強學會于1896年1月被查封。但維新運動沒有被禁止住,仍然繼續發展。教師可讓學生看課本《戊戌維新時期的主要學會》表,只要求學生知道強學會被查封以后各地學會成立的更多,維新運動得到進一步開展就行了,不要求學生記住各地學會的名稱。3.課本著重介紹了《時務報》和《國聞報》,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記憶。教師要講清《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梁啟超任主筆,文字通俗流暢,比較系統又詳盡地宣傳了維新變法的理論,受到讀者的歡迎,銷行量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辦報以來所未有。《國聞報》在天津出版,由嚴復等創辦,譯載外國重要政事及名著,給悲觀的人士指出希望,在維新運動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以上兩報居南北輿論的領導地位。4.按照課本介紹一下時務學堂,可不再補充材料。書中小字部分不作要求。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原來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在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但是,它們遠沒有發展到直接向近代工業過渡的階段。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道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出現,主要不是鴉片戰爭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擴大。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絕大部分由于遭到外國資本主義商品的侵襲逐漸破產,極少數由手工工場發展為半近代或近代的工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手工業直接轉化為機器工業的道路——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受到阻礙,而地主、官僚和商人直接投資辦近代工業的道路就成了主要的途徑。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部分商人、官僚和地主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進行商品生產,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是方舉贊、孫英德合伙設立的上海發昌機器廠。它是為外商船廠打制、修配船用零件而設立的。1866年初創,1869年開始使用車床,由手工工場轉化為近代工業。除此之外,1872年華僑商人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1881年,黃佐卿在上海創辦公和永機器繅絲廠;1882年上海成立了同文書局等。這些都是中國比較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從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創辦人或投資人來看,他們大多是廣州、上海、寧波、福州等通商口岸的商人,買辦官僚也不少。這些企業主是工業資本家,但是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還擁有大量的土地,也是地主。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與它們有矛盾的一面;但是,又因為中國民族近代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有聯系、依賴的一面。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待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具有反抗和妥協的兩重性。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6
第13課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導入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公車上書”之后維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板書)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7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8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9
(導入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公車上書”之后維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板書)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篇10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教案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