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江南地區的開發(精選17篇)

江南地區的開發

發布時間:2023-01-05

江南地區的開發(精選17篇)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南朝;士族;江南經濟的發展。

  2.要求學生認識:

  ①南朝時,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遷的北方勞動人民同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會寄生蟲。它的所作所為,為它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伏筆;凡阻礙社會歷史發展的剝削階級或階層,必將被社會歷史發展所淘汰。

  3.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①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經濟特點,使學生明了南朝在動蕩中發展,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重點和難點:士族和江南經濟的開發是本課重點。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準備:投影儀、掛圖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的原因何在?(苻堅伐晉,上下反對,軍心不齊,恃強驕傲,臨陣膽怯,指揮失當。東晉軍隊作戰勇敢,指揮得當。)淝水之戰的影響如何?(淝水之戰以后,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東晉乘機收復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2.導入  新課淝水之戰為東晉恢復中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東晉統治者并沒有乘勝逐北、收復中原的大志。他們滿足于偏安局面,熱衷于內部斗爭,結果使得淝水之戰后收復的失地先后丟失。此后,政治更加腐敗,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東晉政權的滅亡已指日可待了。

  3.講授新課

  1.劉裕建宋,南朝開始(板書)420年,東晉大將劉裕代晉稱帝,建國號宋。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2.宋齊梁陳的更替(板書)自420年劉裕建宋到589年隋滅陳的170年間,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歷史上總稱南朝。同學們看課本第148頁上的《南朝表》,講出南朝開始和結束的年代、開國皇帝、國號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劉裕;齊朝蕭道成;梁朝蕭衍;陳朝陳霸先。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現在再請同學們看“宋齊梁陳更替”一節,找出南朝政治經濟的特點。如果仔細看書,就可發現,這四個朝代有不少相同之處。

  ①宋齊梁陳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齊梁陳的更替都是由軍事將領奪取政權來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最長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齊朝23年。

  ④疆土越縮越小,到陳時縮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終至滅亡。看到這些相同處后,請同學們說,南朝政治上的特點是什么?(政治是動蕩的。)很對,南朝的政治特點是動蕩,但南朝的社會經濟確有所發展,特別是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豪門貴族的勢力在南朝時仍然很大。豪門貴族自魏晉以來叫士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士族的由來、演變和特點。

  3.江南經濟的開發(板書)三國孫吳時,江南經濟已得到開發。孫吳地區富庶,大批北方勞動農民逃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吳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山越,和漢族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現在請同學們看“江南經濟的開發”一節,對比孫吳時江南經濟的開發,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下:

  ①無論是孫吳或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在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兩次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兩次開發江南時,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兩次都是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江南多水,如孫吳時就發展造船業,促進海上交通和貿易的發展。東晉南朝時,發展水稻生產,發明水磨,推廣小麥種植,在此基礎上發展冶鑄、繅絲、制瓷、造紙業等等。

  ⑤不同之處是:孫吳時,江南的開發僅限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掛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經濟發展簡表》)。

  請一位同學上來講解后,教師再作講解。

  4.復習鞏固

  先由教師簡述本課主要內容,再請三位同學簡述下面三個問題。

  (1).齊梁陳更替的概況。

  (2).南經濟開發的原因以及開發簡況。

  課后小結: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2

  七年級歷史教學學案

  學科

  歷史

  設計教師

  教授內容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時間預設

  1課時問題預設:

  1、為什么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

  時間?從它的短暫統一到快速滅亡可吸取什么教訓?

  2、為什么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

  3、根據所學知識總結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交戰雙方、結果,比較這些戰例,你得到哪些啟示?

  學習目標1、記憶西晉、東晉的建立。熟記“五胡”及內遷的情況、淝水之戰的結果及原因。復述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影響2、讓學生了解淝水之戰的經過,分析造成戰爭結果的原因。3、通過學習江南經濟發展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學習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知識結構: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二、淝水之戰時間: 383年    作戰雙方:前秦vs東晉      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三、江南經濟的發展1、原因;2、表現;3、影響。展示內容:西晉   1、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2、統一:時間           3、五胡內遷:      、     、      、     、                 4、滅亡:時間       、被     族所滅    東晉: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淝水之戰:背景:前秦政權建立                      經過:                                                          結果:                                                 滅亡:      年,被       建立的        (政權)所滅。    江南經濟發展:原因:1、                                                                                    2、                                                                                    3、                                                                                                      表現:                                                                                                        意義:                                                                                     鞏固達標:1、被大將纂奪政權的是(  )a 東漢      b 西晉        c 東晉         d 秦朝2、西晉滅亡后,曾統一黃河流域的是(  )a 劉裕      b 苻堅        c 王猛         d 司馬炎3、歷史上常把少數民族稱為“麥人”或“胡人”,滅亡西晉的一支“胡人”是(  )a 氐        b 羌          c 鮮卑         d  匈奴4、下列關于淝水之戰的表述錯誤的是(  )a 淝水之戰發生于四世紀的后期             b在大臣和軍民的支持下,苻堅率軍攻晉c 淝水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d東晉軍隊大敗前秦5、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實現三國兩晉南北朝短暫統一的朝代是(  )a 北魏         b 東晉        c 西晉        d 前秦6、標志著西晉實現全國統一的歷史事件是(  )a  西晉定都洛陽      b 滅蜀         c 西晉遷都長安       d  滅吳7、下列人物分類排列,司馬懿應在哪一類(  )a  曹丕、司馬炎    b 陳勝、吳廣      c  蔡倫、張衡     d  屈原、司馬遷8、成語典故“草木皆兵”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關(  )a  官渡之戰     b  巨鹿之戰       c  淝水之戰        d  赤壁之戰9、居住在紹興的李先生說他祖籍在山東,請問他祖先最早可能在何時遷徙到此(  )a 西漢             b 東漢           c 西晉         d 東晉10、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以開發的原因有(  ) ① 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② 此地農業生產經驗豐富 ③ 北方戰亂,人口南遷④ 江南地區戰爭較少,社會安定a ①②③         b①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1、識讀下列《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 (1)從什么時候北方少數民族開始遷往中原?舉出遷人中原的五個少數民族名稱。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徙發生在什么時候?

  歸納生成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3、西晉的滅亡:公元3XX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二、淝水之戰時間: 383年    作戰雙方:前秦vs東晉      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三、江南經濟的發展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2、表現;3、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課后反思:(2)什么原因導致中原漢族遷往江南?(3)人口南遷對江南經濟發展有何影響?(4)想一想,人口遷徙的積極影響有哪些?12、閱讀下列材料:兩晉南北朝時,“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en,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請回答 (1)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區? (2)這一時期江南經濟得以開發的原因有哪些?(3)你能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表現在哪些地方嗎?(至少舉出兩條說明)(4)這一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3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目標導航:1、              識記:西晉、東晉建立的情況,淝水之戰,江南開發的概況; 2、              理解:兩晉時期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3、              分析:江南經濟逐步發展的原因。 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創建者西晉東晉淝水之戰

  交戰雙方

  領導人

  結果

  勝利、失敗的原因

  影響          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影響? 梯級釋疑1、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2、活動與探究:西晉末年為什么會出現人口大遷徙的現象? 今天黨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開發熱潮,有什么現實意義?課堂反饋一、選擇題1.西晉滅吳,統一南北的時間是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XX年2.西晉最后被哪個少數民族所滅a.羯族          b.鮮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3.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較好c.北方農民大量南遷                d.南方相對安定4.東晉主張堅決抵抗前秦軍隊進攻的宰相是a.謝玄          b.謝石     c.謝安     d.王猛5.江南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時期是a.春秋戰國                    b.三國、兩晉        c.三國、兩晉到南朝             d.春秋戰國、魏晉二、論從史出材料1  (江南地區)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材料2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覆衣天下:這里指江南地區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書》閱讀材料回答:(1)材料2中描寫的江南地區與材料1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2)導致這種變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4

  下面是小編提供的人教版七年級歷史課文《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稿,歡迎閱讀借鑒!

  《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江南地區的開發” 。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一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內容和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第19課,主要介紹了:“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本課在上節課<三國鼎立>中吳國對南方經濟的開發的基礎上,講述了南方地區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開發,為以后講述南方經濟在南宋時期全面超過北方,經濟重心的南移做好了鋪墊。教材內容始終圍繞著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這一歷史線索,在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巨大歷史災難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歷史進步因素。由此可見本課在上下章節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二)教學目標:

  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1)通過觀察地圖和閱讀教材,幫助學生梳理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前秦與淝水之戰以及南朝的簡單概念。使學生對兩晉南北朝朝代更替的發展有基本的了解。(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并且探究江南地區能夠開發的原因。

  對于過程和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

  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到和平、安定和民族團結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認識到經濟開發過程中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本課中淝水之戰以及江南地區開發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其中江南地區的開發也是本課的難點。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內容高度概括了這個時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現象,而不是講述具體的歷史事件,趣味性不強,不太適應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以上情況,我將江南地區的開發設為本節課難點。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形象思維能力比較突出,興趣廣泛,具有一定的獲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他們理解抽象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特別是辯證思維能力基本上還未形成。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富有趣味的教學環節,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寓教于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具體到這一節課,教學內容所含時段相對較長,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或歷史過程也相應較多,與此相關的歷史地圖、成語典故較多,學生從故事、影視等渠道已有所了解,但是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注重聯系同類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拓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大歷史觀。

  三、教法與學法:

  本著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耳去傾聽,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史料讀圖、分析歸納法等學法,調動學生多重感官,達到“看——思——演”的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說一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課我采用問題導入,為了切合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對于本課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先出示《史記》與《宋書》中反映江南狀況兩種決然不同的史料, 在學生閱讀史料提取歷史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兩位史學家生活相差的幾百年之間,究竟什么事情使江南地區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

  由于本課教學內容所含時段相對較長,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或歷史過程也相應較多,為了幫助學生理清這一紛亂動蕩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在講新課之前,首先引導學生對前兩個子目的內容快速閱讀,并填寫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替發展圖表,使學生對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局勢有一個全面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在學生填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西晉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50年?由此進入第一個子目“西晉興亡和內遷的各族”進行學習。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在學生剛才閱讀教材的基礎上, 結合“魏吳政權對峙圖” 和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歇后語,使學生了解西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以及滅亡時間等基礎知識點,幫助學生構建其知識體系,較為系統的掌握西晉興亡的史實。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前面所提出問題:西晉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50年? 探究西晉滅亡的原因。

  【設置依據】這個問題的設置,側重分析西晉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狀況,為講述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紛亂和下節課“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體現知識的前后聯系,引導學生用聯系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

  通過講述“石崇斗奢”,“百姓何不食肉粥乎?”“蛤蟆當屬官家還是私家”等典故,引用《資治通鑒》“魏晉以來積蓄,掃地無遺”的史料,使學生認識到西晉貴族生活的奢侈腐化。通過展示“西晉時期少數民族和流民起義”圖,讓學生對少數民族內遷和北人南遷的基本史實有所了解,引導學生分析西晉滅亡的原因:“奢侈腐化”、“內部爭斗”、“民族矛盾”三大方面。幫助學生提高對問題的分析歸納能力。

  西晉滅亡后出現北方五胡亂華,南方政權統一,展示“東晉和十六國形勢圖”,引出第二個子目淝水之戰。

  二、淝水之戰

  在淝水之戰這一子目學習中我設置了閱讀課本與小小故事會環節,首先出示前秦和東晉政權對峙圖,讓學生結合課文找出淝水之戰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雙方實力對比、結果。)掌握淝水之戰的基礎知識點。

  采用小小故事會的形式,“說說你所知道的淝水之戰中的故事” 引導學生結合《淝水之戰形勢圖》、根據自己讀過的《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等書籍,回顧歷史知識和相關成語故事,講述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典故,這樣既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主動參與學習,又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淝水之戰的經過,結果。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苻堅擁兵80萬,卻不能統一江南?探究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并進一步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結合課本113頁活動與探究2,讓學生思考與判斷,找出與淝水之戰相似的戰爭,總結以少勝多的經驗教訓和對當今的借鑒意義。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兩晉南北朝政權更替圖,幫助梳理本課線索,使其認識到這時期政權更替的特點:北方—政權并立割據混戰,但南方—政權統一相對穩定。“北亂南穩”的局面為江南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可能,進而進入第三個子目“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學習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子目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因素”和“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這兩個問題,我分別設計了富有趣味性的歷史情景劇“穿越時空”和“讀史書,看江南”環節

  下面我談一下歷史情景劇的具體設計:

  全班模擬召開“黃河流域亂如麻,北方人民要搬家”的家族會議。

  將全班分為三組,進行身份模擬和合作探究。

  第一組模擬的身份去過南方的族人,通過他們對南方自然環境如何優越的描述,激發全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圖片的形式對南北自然條件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清晰了解,在農業社會時期,自然條件這個客觀因素對農業的發展起著制約性。

  第二組模擬的身份是家族中服過徭役和當過士兵的族人,通過他們對民族爭斗,人丁銳減,士卒厭戰,賦稅增加的生活現狀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南遷,使學生理解和平才是安居樂業的前提。從社會條件方面了解南遷的原因

  第三組模擬的家族中的長者, 對“究竟要不要南遷、如何南遷、需要帶什么、南遷之后如何發展等問題”與族人討論 。學生可以結合課文與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展開積極討論,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史事。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南北雙方生產生活優劣條件所在,南遷能帶去的先進生產工具與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時促進南方從落后走向文明,但也要克服安土重遷等思想困難,充分論證南遷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從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和人口條件對“江南地區開發的因素”進行總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全面的思維。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我會進行指導,切實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拓寬學生思維,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江南地區開發的全過程。

  對于 “江南地區開發后的表現”這一內容,我設置了“讀史書,看江南”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運用“自主閱讀”和“史料研讀”的方法來學習相關知識。重點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文小字部分的閱讀以及對這一則史料的分析,進而展示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手工業相關物件,讓學生了解江南地區開發后的表現和影響,既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又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最后回首導入,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與沈約《宋書》中對江南地區的不同描述,通過本節課學習自然解決了為何幾百年間江南地區變化如此之大的問題。讓學生明白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三、【課堂小結】

  講授新課后,我將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線索,對本課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通過幾道選擇題進行課堂練習,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

  然后展示江南地區從蠻荒之地發展到到今天繁華都市的相關圖片,讓學生感受江南地區開發的重大歷史作用,培養學生聯系的歷史觀。

  四、【課外拓展】

  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外拓展,讓學生思考“我們身邊的人口流動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對經濟發展起什么作用?”課后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關注本地的歷史,關注身邊的歷史,懂得學習歷史是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說課。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5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學案

  【課標要求】

  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并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這一時期簡單的歷史發展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東晉與十六國的對峙、南朝的更替。掌握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標:通過關于江南開發史實的學習,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學習重點】淝水之戰、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習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

  1.簡述西晉的建立、統一、滅亡的歷史史實。

  2.寫出內遷少數民族的名稱及時間。

  3.淝水之戰

  (1)背景:東晉建立_____。

  前秦統一黃河流域_____。

  (2)戰爭概況:時間_____。

  地點_____。

  雙方_____。

  結果_____。

  影響_____。

  4.江南地區的開發:

  (1)開發的原因和條件: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2)開發的成就:_________。

  (3)開發的時間和地區:_________。

  (4)開發的深遠影響: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學以致用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錦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1.這里的江南主要是指哪些地區?

  2.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原因和條件有哪些?

  3.你能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表現在哪些方面嗎?

  4.這一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

  合作互助

  1.想一想,為什么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時間?

  2.你知道有關“淝水之戰”的成語有哪些?為什么擁有八十萬兵力的前秦在淝水之戰中會失敗呢?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閱讀課本"活動與探究第一題請回答:

  1.在地圖上用箭頭畫出民族流動的趨向。

  2.請說出這一時期民族流動的時間、方向、影響。

  四、知識整合

  五、鞏固練習

  1.三國鼎立的局面是被哪一個政權最后結束的?( )

  a.魏  b.吳  c.蜀  d.西晉

  2.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開發的原因與下列哪項最有關系?( )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勞動者素質高

  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d.南朝統治者施行仁政

  3.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發生在( )

  a.春秋戰國時期  b.秦朝末年  c.漢武帝時期  d.西晉后期

  4.標志著西晉實現南北統一的歷史事件是(  )

  a.滅蜀 b.西晉定都洛陽  c.滅吳  d.西晉遷都

  5.下列關于淝水之戰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淝水之戰發生在四世紀末  b.在人民的支持下符堅率軍攻晉

  c.前秦失敗      d.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6.江南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也普遍推廣于(  )

  a三國時期   b 西晉后期  c東晉時期  d南北朝時期

  7.列舉古代歷史上出現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

  六、中考鏈接

  1.(•泉州)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江流域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統治者施行仁政                       b.社會比較穩定

  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工具和技術       d.自然條件優越

  2.(•萊蕪)4世紀時,發生在東晉與前秦之間的著名戰役是( )

  a.長平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3.(•眉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其中,至今還存在的少數民族是 ( )

  a.匈奴族    b.羌族    c.鮮卑族    d.氐族

  4.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發展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重大發展,其原因是什么?

  (2)西漢初年,統治者對待農業生產的措施與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3)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主要有什么表現?

  (4)綜合上述問題,你認為怎樣才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參考答案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   見課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學以致用)

  1.長江中下游一帶 包括福建廣東

  2.(1)自然條件優越

  (2)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生產技術

  (3)江南地區戰亂少,社會安定

  (4)人民辛勤勞動

  3.興修許多水利工程 大片荒地墾為良田 稻田開始使用綠肥 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 小麥推廣到江南。

  4.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合作互助)

  1.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內部發生了爭奪皇位的斗爭,民族矛盾尖銳

  2.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等 

  原因:前秦內部民族矛盾尖銳,指揮不當,戰線過長,東晉內部團結,指揮得當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1.見圖

  2.東漢末年少數民族內遷,西晉以來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影響: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五、鞏固練習

  1.d   2.c  3.d  4.c  5.b   6.b

  7.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淝水之戰

  六、中考鏈接

  1.c  2.d   3.b

  4.(1)鐵農具、牛耕的發明和推廣。

  (2)秦朝賦稅和徭役沉重,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西漢初年,統治者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主張發展農業生產。

  (3)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為良田;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改進生產工具,重視農業發展,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保持社會穩定等。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6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迭比較頻繁,各朝疆土范圍也多有變化,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中的相關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通過對東晉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綜合事物的能力,理解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北方南遷的勞動人民與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地區,進一步增加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江南地區的開發,除了勞動力增加這一原因外,主要是因為先進生產技術的傳入,由此進一步認識生產力決定作用在社會進步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學要點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農業開發的主要原因和表現

  2.江南農業開發的影響

  3.江南手工業的顯著發展

  4.江南商業貿易和城市的發展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本課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二、講授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溫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八王之亂后我國社會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特別要指出,八王之亂的破壞,西、北各族勢力的沖擊,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滅亡,而且引起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由此導入  新課。

  三、“東晉的偏安”一目,在修訂大綱中,是閱讀內容。教師不必細講。但是,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后邊的內容,也可略作串講。包括講述東晉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概括出東晉王朝的特點,突出它的軟弱性。造成軟弱的原因,一是政權的基礎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貴族官僚地主與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二是東晉政權時刻受到來自北方十六國的威脅,偏安江南,茍且偷生。課本中的插圖是反映東晉社會生活的,有助于學生對東晉政治加深認識。

  四、“南朝的政治”一目,也是修訂大綱中所列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作靈活處理。如時間充裕,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串講。如可以懸掛反映南朝宋、齊、梁、陳朝代更替的《南朝表》,突出講解兩個問題:1.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強迫東晉皇帝讓位,自稱皇帝,建立宋。宋是南朝的第一個朝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宋武帝劉裕也是南朝眾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2.概括一下南朝(宋齊梁陳)的特點,一是政局動蕩,王朝更替頻繁;二是南朝統治時期,江南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開發與發展(原因后面再講,這里暫不進行分析)。總之,特點里突出四個字:動蕩、發展。

  五、“江南地區的開發”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在講此目前,教師可制作一張祖國政區圖,在江蘇南部、浙江涂上深綠色;湖北、湖南、江西涂上淺綠色;福建、廣東、廣西涂上淡綠色,表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早晚和快慢,并把此圖懸掛在黑板上。在這一目中應講清的問題,一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這是本目的重點;二是江南經濟開發的地區。在講原因時,要突出南北勞動人民共同開發江南,江南的開發是各族勞動人民的功勞。講之前可先讓學生回憶三國時期吳國對江南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以及西晉以后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對江南開發所做出的貢獻。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大大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在開發的原因里面,還有一點即南方社會相對安定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條件。在講開發的地區時,可結合本目開始時提到的那張地圖來講解。南方各省在這一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只是存在著早晚、快慢以及程度上的差別。在江南的開發中,各族人民互相學習,加深交往,促進了融合。本目中的小字主要介紹了江南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可讓學生閱讀,不作要求。講完此目教師可做一小結,讓學生歸納一下南朝時期江南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料和注釋

  王導

  王導(276—339),東晉大臣。字茂弘。瑯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士族。西晉末,為瑯王司馬睿獻策移鎮建康(今江蘇南京)。318年(大興元年),司馬睿稱帝(元帝),他任丞相;堂兄敦又握重兵,鎮長江上游,當時稱為“王與馬,共天下”。歷仕元、明、成三帝。他領導南遷士族,聯合江南大地主賀循、顧榮等,穩定了東晉在南方的統治。

  司馬睿

  司馬睿(276—322),即晉元帝,晉代皇帝,317—322年在位。初襲封瑯王,307年(永嘉元年)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在王導主謀下,出鎮建康(今江蘇南京),依靠中原南遷士族,聯合江南士族顧榮、賀循等,統治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劉曜攻占長安,他在南方建立政權,史稱東晉。后因王敦擅政,憂憤而死。

  王敦

  王敦(266—324),東晉大臣,王導的從兄。西晉末,支持瑯王司馬睿移鎮建康,握重兵屯武昌。西晉滅亡,與王導等擁護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升任大將軍、荊州牧。后以司馬睿抑制王氏勢力,他于322年(永昌元年)起兵攻入建康。324年(太寧二年),明帝乘其病危,下詔討伐。他再次起兵進攻建康,在軍中病死。

  祖逖北伐

  祖逖(266—321),東晉名將,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北)人。西晉末率親黨數百家南移。313年(建興元年),要求收復中原,晉元帝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以示決心。他率軍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收復豫州地區。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

  祖逖采取了正確的軍事與政治的斗爭策略,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苦斗爭,收復了大片失地,前鋒到達黃河沿岸,使石勒不敢進犯河南。在收復的區域內,祖逖注意發展農業生產。他自己的生活也很節儉樸素。這樣,收復區域內的經濟便恢復、發展起來。一次,豫州群眾舉行盛大的宴會,用歌舞來贊頌祖逖的功績。正當祖逖在豫州群眾的支持下準備繼續進軍黃河以北、完成北伐統一大業的時候,已經稱帝的司馬睿卻心懷疑懼,擔心祖逖的力量過分強大而不可制約,就派了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戴淵充當都督,節制北方六州諸軍事,來管轄和牽制祖逖。這時東晉朝廷內部又發生了王敦與劉隗爭權奪利的斗爭。祖逖憂慮交加,終于病死在雍丘,時年56歲。豫州百姓對祖逖的死十分悲痛,紛紛建立祠堂紀念他。

  劉裕

  劉裕(356—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出身地主階級下層。祖先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幼年耕過地、砍過柴、捕過魚,做過小買賣。后來成為東晉北府將領。405年(義熙元年),擊敗桓玄,掌握東晉的大權。出兵滅南燕,西收巴蜀。又出兵關中,消滅后秦。封宋王。420年(元熙二年),代晉稱帝,國號宋。當政時期抑制豪強地主勢力,禁止地方官吏濫收稅,注意減輕農民負擔,召回逃亡農民從事生產,增強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力量。他建立的宋與北方興起的北魏,成為南北朝對峙的開端。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劉裕建立的宋朝,北到山東半島,東到夷洲(今中國臺灣),南到漲海(今南海),西到今云南境內。包括青、冀、兗、梁、益、寧、交、雍、荊、相、廣、徐、鄭、江、南兗、南豫、東揚等州,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蕭道成

  蕭道成(427—482),即齊高帝。南朝齊的建立者,479—482年在位。本為宋禁軍將領,乘宋皇族內戰,掌握軍政大權,殺后廢帝,立順帝,封齊公。479年(升明三年),代宋自立。在位期間,注意提倡節儉,任用賢才,寬厚親族。

  蕭衍

  蕭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502—549年在位。曾任齊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后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他重用士族,對農民剝削殘酷,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崇奉佛教,大建寺院,曾三次舍身同泰寺。547年(中大同二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的歸降。次年冬,侯景引兵渡江,不久攻破都城,蕭衍饑病而死。擅長文學、樂律和書法。

  陳霸先

  陳霸先(503—559),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建立者,557—559年在位。小吏出身。549年(太清三年)在廣州起兵,受湘東王繹(梁元帝)領導,討滅侯景,任征虜將軍。555年,擊敗北齊的進攻,受封陳王,不久代梁自立。

  陳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

  陳霸先在世時,地方割據勢力仍很跋扈。王琳盤踞湘州、郢州(今湖南、湖北境內),既勾結北齊,又勾結北周。此外,熊曇朗、周迪割據今江西一部分地方,陳寶應割據今福建一部分地方,留異割據今浙江一部分地方。這些割據勢力后來被陳文帝鏟除。陳宣帝時,北齊滅亡,陳朝疆域曾經一度恢復到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但不久失去淮南,始終局促在長江以南、現在宜昌以東的地方。陳朝在南朝四個王朝中統治區域最小、力量最弱。

  北方人民大量南遷

  自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經過東晉,直到南朝,北方人民南遷連續不斷。307年(永嘉元年),晉元帝時為瑯王,移鎮建業,此前后有一批人南遷。311年(永嘉五年),洛陽不守,石勒南至葛陂(今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327年(晉成帝咸和二年),蘇峻、祖約之亂時,大量人民再度南遷。369年(晉廢帝太和四年),桓溫北伐關中和枋頭敗退前后,也有許多人民南遷。383年(太元八年),苻堅南下,淝水之戰時,許多北方流民渡江。東晉末年,劉裕北伐,中途退回,關中、河南得而復失,流民南渡者也很多。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民達九十萬之多,占北方總人數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南渡的人民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人民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發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麥菽在江南開始推廣栽植。適宜于旱作的區種法也開始在江南推行。水利灌溉系統,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推廣和整理。東晉時,在曲阿(今江蘇丹陽縣)立新豐堰,溉田八百余頃;在吳興烏程縣(今浙江吳興縣)筑荻塘,溉田千頃;在會稽句章縣(今浙江余姚縣東南),修復漢時舊堰,溉田二百余頃。錢塘江西岸有柳浦(今浙江杭州市東南候潮門外江千)埭,錢塘江東岸有西陵(今浙江蕭山縣西北20里西興鎮)埭,曹娥江東岸有南津埭(今浙江上虞縣梁湖堰),曹娥江西岸有北津埭(今上虞縣曹娥堰),均遏水為埭,作水楗數所,以為水位高低調節之用。

  勞動人民在湖沼的四周筑堤塘,湖面縮小,無數良田被開墾出來。新開辟的湖田土壤肥沃,收獲的稻米比一般稻田高得多。

  綠肥

  綠肥,把植物的嫩莖葉翻壓在地里,經過發酵分解而成的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水磨

  水磨,用水力帶動的磨。多用來磨面。

  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江南經濟開發的地區,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發展最快,湖北、湖南、江西逐漸成為江南第二富區,福建、廣東、廣西經濟逐漸發展。當時一個農戶耕地大約在五十畝至一百畝之間(相當于現在3458市畝至6916市畝)。平均每個勞動力耕地二十五畝至五十畝左右(相當于現在1729市畝至3458市畝)。當時旱田平均畝產約相當于現在的六市斗至二市石;水田平均畝產約相當于今天一市石二斗至四市石或六市石。

  灌鋼法

  齊梁時,上虞人謝平和右尚方師黃文慶并號為冶煉絕手。當時官營冶坊生產橫法鋼,百煉而成,用作刀劍極其鋒利精巧。但這種鋼的冶煉非常費功,成本很高,不適于生產工具的廣泛需要。于是,梁朝陶弘景發明了“灌鋼法”。它是把生鐵和熟鐵混合在一起冶煉。由于生鐵含碳量高和熔點低,生鐵熔化后包裹和滲入熟鐵,增加了熟鐵的含炭量,再經過幾度鍛打錘煉,擠出雜質,便成為鋼鐵了。

  錦署

  東晉南朝時,絲織業在南方已較普遍。劉裕滅后秦時,曾南遷長安百工,在建康立錦署,從此南方織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劉宋時期,江南織工、縫工隨日本使者東渡,對日本的絲織技術和縫紉技術的提高,起了促進作用。

  附一:練習題提示

  一、選擇題:B

  二、問答題:

  答: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農業方面。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提高,稻米產量大幅度增加;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廣泛應用。②手工業方面。養蠶繅絲技術提高,絲織業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冶鑄水平提高,出現許多著名的冶鑄作坊。③交通商業方面。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不少城市繁榮起來。

  附二:本課參考書目

  《中國史稿》(郭沫若主編,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三冊第四章。

  《中國史綱要》(剪伯贊主編,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二冊第五章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史》上冊(王仲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三編第五章。

  《南北朝史話》(程應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第⑦⑧冊。

  《中國社會通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龔書鐸總主編)。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7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記憶西晉、東晉的建立。熟記“五胡”及內遷的情況、淝水之戰的結果及原因。復述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影響

  2、讓學生了解淝水之戰的經過,分析造成戰爭結果的原因。

  3、通過學習江南經濟發展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二、學習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三、學習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四、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究: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

  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3、西晉的滅亡:公元3XX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

  二、淝水之戰

  時間: 383年    作戰雙方:前秦vs東晉     

  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2、表現;3、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構建知識網絡:

  西晉   1、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2、統一:時間

  3、五胡內遷:      、     、      、     、     

  4、滅亡:時間       、被     族所滅

  東晉: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淝水之戰:背景:前秦政權建立

  經過:                                   

  結果:                                    

  滅亡:      年,被       建立的        (政權)所滅。

  江南經濟發展:原因:1、                                                                                   

  2、                       

  3、                                                                                   

  表現:                                                                                     

  意義:                                                                                    

  三)、合作探究:

  1、為什么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時間?從它的短暫統一到快速滅亡可吸取什么教訓?

  2、為什么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

  3、根據所學知識總結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交戰些戰例,你得到哪

  些啟示?

  四)、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西晉結束分裂,完成統一的標志是                                    (      )

  a西晉滅蜀         b西晉滅吳     c西晉代魏        d少數民族的內遷

  2、三國結束的先后順序是                                              (      )

  a魏蜀吳       b蜀魏吳    c吳蜀魏        d蜀吳魏

  3、推翻西晉王朝的少數民族是                                          (      )

  a匈奴      b鮮卑          c羯           d氐

  4、西晉從統一到滅亡持續了多少年                                      (      )

  a  XX年     b 36年         c 50年      d 37年

  5、西晉時,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應該去                          (      )

  a洛陽    b長安    c建業       d成都

  6、下列哪些內容能體現出西晉的歷史狀況                                (      )

  ①篡權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統一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④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西晉衰落的原因是                                                  (      )

  ①統治集團迅速腐朽②匈奴族的內遷③皇族之間連年混戰④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壓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一個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應該受哪個政權的管轄                      (      )

  a東吳    b西晉     c東晉        d東漢

  9、西晉和東晉的建立者分別是                                          (      )

  a司馬懿和司馬昭        b司馬昭和司馬炎

  c司馬炎和司馬睿d司馬炎和司馬昭

  10、在4世紀后期建立了政權,并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是              (      )

  a匈奴        b鮮卑         c氐        d羌

  11、淝水之戰的交戰雙方是                                             (      )

  a東晉和北魏    b東晉和前秦   c西晉和前秦   d西晉和北魏

  12、淝水之戰同下列歷史上幾次戰役相似的有                             (      )

  ①圍魏救趙     ②巨鹿之戰         ③官渡之戰       ④赤壁之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根據第一組兩個歷史名詞的關系,給第二組添一個適當的詞: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戰②草木皆兵——                                                  (      )

  a官渡之戰    b長平之戰    c淝水之戰   d赤壁之戰

  14、下列關于淝水之戰的表述,錯誤的是                                 (      )

  a淝水之戰發生于4世紀的后期         b在大臣和軍民的支持下,苻堅率軍攻晉

  c淝水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d東晉軍隊大敗前秦

  15、下列對淝水之戰后的局面表述錯誤的是                               (      )

  a前秦統治迅速瓦解              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亂的局面

  c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d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

  16、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南方自然條件好

  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d南朝統治者施行仁政

  17、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XX年),中原人民紛紛南遷江南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遷主要是因為     (      )

  a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b北方戰亂頻繁

  c北方統治者殘暴              d南方經濟發達

  18、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出現在                        (      )

  a東漢末年         b三國時期     c西晉末年     d東晉南朝

  19、江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                                        (      )

  a春秋、戰國b三國、南朝c三國、兩晉、南朝d春秋、戰國、魏晉

  20、下列王朝中,其統治與西晉最相似的是                              (      )

  a夏朝b 西周c秦朝 d西漢

  21、讀右圖,回答以下問題

  (1)這是西晉少數民族內遷形勢圖。請你列舉出內遷的五個少數民族的名稱。

  (2)在內遷的少數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時間滅亡了西晉政權?

  (3)請你寫出西晉建立與滅亡的時間,并分析西晉為       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4)在內遷的少數民族中,分析有哪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權,實現了我國北方黃河流域的統一?

  22、識圖題

  請回答:

  (1)此圖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次著名的戰役?

  (2)請寫出這次戰役的時間、交戰雙方和結果。

  (3)在這次戰役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語,你能說出此圖是什么成語,你還能說出哪些?

  (4)請再列舉出與這次戰役特點相同的我國歷史上的另外三個戰役的名稱。

  (5)這次戰爭的結局對歷史發展有何影響?

  五)鞏固總結;

  你的收獲:——————————

  你的困惑:————————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8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南朝;士族;江南經濟的發展。

  2.要求學生認識:

  ①南朝時,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遷的北方勞動人民同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會寄生蟲。它的所作所為,為它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伏筆;凡阻礙社會歷史發展的剝削階級或階層,必將被社會歷史發展所淘汰。

  3.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①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經濟特點,使學生明了南朝在動蕩中發展,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重點和難點:士族和江南經濟的開發是本課重點。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準備:投影儀、掛圖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的原因何在?(苻堅伐晉,上下反對,軍心不齊,恃強驕傲,臨陣膽怯,指揮失當。東晉軍隊作戰勇敢,指揮得當。)淝水之戰的影響如何?(淝水之戰以后,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東晉乘機收復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2.導入  新課淝水之戰為東晉恢復中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東晉統治者并沒有乘勝逐北、收復中原的大志。他們滿足于偏安局面,熱衷于內部斗爭,結果使得淝水之戰后收復的失地先后丟失。此后,政治更加腐敗,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東晉政權的滅亡已指日可待了。

  3.講授新課

  1.劉裕建宋,南朝開始(板書)420年,東晉大將劉裕代晉稱帝,建國號宋。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2.宋齊梁陳的更替(板書)自420年劉裕建宋到589年隋滅陳的170年間,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歷史上總稱南朝。同學們看課本第148頁上的《南朝表》,講出南朝開始和結束的年代、開國皇帝、國號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劉裕;齊朝蕭道成;梁朝蕭衍;陳朝陳霸先。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現在再請同學們看“宋齊梁陳更替”一節,找出南朝政治經濟的特點。如果仔細看書,就可發現,這四個朝代有不少相同之處。

  ①宋齊梁陳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齊梁陳的更替都是由軍事將領奪取政權來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最長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齊朝23年。

  ④疆土越縮越小,到陳時縮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終至滅亡。看到這些相同處后,請同學們說,南朝政治上的特點是什么?(政治是動蕩的。)很對,南朝的政治特點是動蕩,但南朝的社會經濟確有所發展,特別是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豪門貴族的勢力在南朝時仍然很大。豪門貴族自魏晉以來叫士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士族的由來、演變和特點。

  3.江南經濟的開發(板書)三國孫吳時,江南經濟已得到開發。孫吳地區富庶,大批北方勞動農民逃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吳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山越,和漢族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現在請同學們看“江南經濟的開發”一節,對比孫吳時江南經濟的開發,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下:

  ①無論是孫吳或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在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兩次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兩次開發江南時,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兩次都是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江南多水,如孫吳時就發展造船業,促進海上交通和貿易的發展。東晉南朝時,發展水稻生產,發明水磨,推廣小麥種植,在此基礎上發展冶鑄、繅絲、制瓷、造紙業等等。

  ⑤不同之處是:孫吳時,江南的開發僅限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掛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經濟發展簡表》)。

  請一位同學上來講解后,教師再作講解。

  4.復習鞏固

  先由教師簡述本課主要內容,再請三位同學簡述下面三個問題。

  (1).齊梁陳更替的概況。

  (2).南經濟開發的原因以及開發簡況。

  課后小結: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9

  第 22 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重點和難點]

  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

  [教 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學 法]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淝水之戰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導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并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戰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根據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經濟更發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動腦筋:《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引出江南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設置: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

  6、活動與探究: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鑒意義?為什么?

  附:板書設計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0

  課題

  第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1、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明確淝水之戰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2、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史實。

  重點

  難點教學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各族內遷與人口大遷徙、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

  教  學   過   程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自學過程( 學習任務: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并努力記住下列知識,有疑問的地方作出標記并提出來。)1、西晉的短期統一①         掌握魏國大權,先滅掉了        。②        年        建立西晉,定都          。③         年,西晉滅       ,統一南北。2、各族內遷:五胡指       、       、        、       、         。3、西晉滅亡:       年,       人的一支武裝滅掉了西晉。合作探究:為什麼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時間? 二、淝水之戰自學過程1、東晉建立:       年,       建立東晉,都城          。2、前秦建立:4世紀后期,       人建立前秦,苻堅重用漢人        ,勵精圖治,前秦迅速強大,統一          。3、淝水之戰①時間         ②地點         ③交戰雙方                  ④特點              ⑤結果                          ⑥影響                                                           4、南朝①宋:         年,         建宋,結束東晉。②四朝:        、          、        、         。合作探究:1、淝水之戰與以前學過的哪幾次戰爭相似?共同點是?2、前秦兵多而敗的原因?3、淝水之戰中的三個成語或典故?三、江南地區的開發1、條件①江南地區           、            、             。②為了                ,北方人南遷,帶去了                              ③江南戰爭          ,                               。④勞動人民                      。2、表現:①經濟迅速發展②修建                      ③荒地變為           ④種植        為主,稻田里使用       ,       和         得到推廣。⑤              的種植推廣到南方。3、意義: 達標學習:(我達標我快樂)1、淝水之戰的交戰雙方是                                             (      ) a東晉和北魏b東晉和前秦c西晉和前秦d西晉和北魏 2、淝水之戰同下列歷史上幾次戰役相似的有                             (      )    ①圍魏救趙②巨鹿之戰③官渡之戰④赤壁之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根據第一組兩個歷史名詞的關系,給第二組添一個適當的詞: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戰②草木皆兵——                                                  (      )    a官渡之戰b長平之戰c淝水之戰d赤壁之戰 4、下列關于淝水之戰的表述,錯誤的是                                 (      )    a淝水之戰發生于4世紀的后期b在大臣和軍民的支持下,苻堅率軍攻晉 c淝水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d東晉軍隊大敗前秦 5、下列對淝水之戰后的局面表述錯誤的是                               (      )    a前秦統治迅速瓦解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亂的局面 c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d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 6、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生產工具先進b南方自然條件好 c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d南朝統治者施行仁政 7、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XX年),中原人民紛紛南遷江南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遷主要是因為     (      )    a北方自然條件惡劣b北方戰亂頻繁c北方統治者殘暴d南方經濟發達 8、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出現在                        (      )    a東漢末年b三國時期c西晉末年d東晉南朝 9、江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                                        (      )    a春秋、戰國b三國、南朝c三國、兩晉、南朝d春秋、戰國、魏晉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1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迭比較頻繁,各朝疆土范圍也多有變化,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中的相關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通過對東晉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綜合事物的能力,理解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北方南遷的勞動人民與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地區,進一步增加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江南地區的開發,除了勞動力增加這一原因外,主要是因為先進生產技術的傳入,由此進一步認識生產力決定作用在社會進步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學要點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農業開發的主要原因和表現

  2.江南農業開發的影響

  3.江南手工業的顯著發展

  4.江南商業貿易和城市的發展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本課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二、講授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溫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八王之亂后我國社會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特別要指出,八王之亂的破壞,西、北各族勢力的沖擊,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滅亡,而且引起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由此導入  新課。

  三、“東晉的偏安”一目,在修訂大綱中,是閱讀內容。教師不必細講。但是,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后邊的內容,也可略作串講。包括講述東晉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概括出東晉王朝的特點,突出它的軟弱性。造成軟弱的原因,一是政權的基礎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貴族官僚地主與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二是東晉政權時刻受到來自北方十六國的威脅,偏安江南,茍且偷生。課本中的插圖是反映東晉社會生活的,有助于學生對東晉政治加深認識。

  四、“南朝的政治”一目,也是修訂大綱中所列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作靈活處理。如時間充裕,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串講。如可以懸掛反映南朝宋、齊、梁、陳朝代更替的《南朝表》,突出講解兩個問題:1.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強迫東晉皇帝讓位,自稱皇帝,建立宋。宋是南朝的第一個朝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宋武帝劉裕也是南朝眾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2.概括一下南朝(宋齊梁陳)的特點,一是政局動蕩,王朝更替頻繁;二是南朝統治時期,江南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開發與發展(原因后面再講,這里暫不進行分析)。總之,特點里突出四個字:動蕩、發展。

  五、“江南地區的開發”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在講此目前,教師可制作一張祖國政區圖,在江蘇南部、浙江涂上深綠色;湖北、湖南、江西涂上淺綠色;福建、廣東、廣西涂上淡綠色,表明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早晚和快慢,并把此圖懸掛在黑板上。在這一目中應講清的問題,一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這是本目的重點;二是江南經濟開發的地區。在講原因時,要突出南北勞動人民共同開發江南,江南的開發是各族勞動人民的功勞。講之前可先讓學生回憶三國時期吳國對江南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以及西晉以后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對江南開發所做出的貢獻。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大大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在開發的原因里面,還有一點即南方社會相對安定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條件。在講開發的地區時,可結合本目開始時提到的那張地圖來講解。南方各省在這一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只是存在著早晚、快慢以及程度上的差別。在江南的開發中,各族人民互相學習,加深交往,促進了融合。本目中的小字主要介紹了江南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可讓學生閱讀,不作要求。講完此目教師可做一小結,讓學生歸納一下南朝時期江南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料和注釋

  王導

  王導(276—339),東晉大臣。字茂弘。瑯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士族。西晉末,為瑯王司馬睿獻策移鎮建康(今江蘇南京)。318年(大興元年),司馬睿稱帝(元帝),他任丞相;堂兄敦又握重兵,鎮長江上游,當時稱為“王與馬,共天下”。歷仕元、明、成三帝。他領導南遷士族,聯合江南大地主賀循、顧榮等,穩定了東晉在南方的統治。

  司馬睿

  司馬睿(276—322),即晉元帝,晉代皇帝,317—322年在位。初襲封瑯王,307年(永嘉元年)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在王導主謀下,出鎮建康(今江蘇南京),依靠中原南遷士族,聯合江南士族顧榮、賀循等,統治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劉曜攻占長安,他在南方建立政權,史稱東晉。后因王敦擅政,憂憤而死。

  王敦

  王敦(266—324),東晉大臣,王導的從兄。西晉末,支持瑯王司馬睿移鎮建康,握重兵屯武昌。西晉滅亡,與王導等擁護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升任大將軍、荊州牧。后以司馬睿抑制王氏勢力,他于322年(永昌元年)起兵攻入建康。324年(太寧二年),明帝乘其病危,下詔討伐。他再次起兵進攻建康,在軍中病死。

  祖逖北伐

  祖逖(266—321),東晉名將,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北)人。西晉末率親黨數百家南移。313年(建興元年),要求收復中原,晉元帝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誓,以示決心。他率軍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收復豫州地區。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

  祖逖采取了正確的軍事與政治的斗爭策略,經過幾年時間的艱苦斗爭,收復了大片失地,前鋒到達黃河沿岸,使石勒不敢進犯河南。在收復的區域內,祖逖注意發展農業生產。他自己的生活也很節儉樸素。這樣,收復區域內的經濟便恢復、發展起來。一次,豫州群眾舉行盛大的宴會,用歌舞來贊頌祖逖的功績。正當祖逖在豫州群眾的支持下準備繼續進軍黃河以北、完成北伐統一大業的時候,已經稱帝的司馬睿卻心懷疑懼,擔心祖逖的力量過分強大而不可制約,就派了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戴淵充當都督,節制北方六州諸軍事,來管轄和牽制祖逖。這時東晉朝廷內部又發生了王敦與劉隗爭權奪利的斗爭。祖逖憂慮交加,終于病死在雍丘,時年56歲。豫州百姓對祖逖的死十分悲痛,紛紛建立祠堂紀念他。

  劉裕

  劉裕(356—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出身地主階級下層。祖先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幼年耕過地、砍過柴、捕過魚,做過小買賣。后來成為東晉北府將領。405年(義熙元年),擊敗桓玄,掌握東晉的大權。出兵滅南燕,西收巴蜀。又出兵關中,消滅后秦。封宋王。420年(元熙二年),代晉稱帝,國號宋。當政時期抑制豪強地主勢力,禁止地方官吏濫收稅,注意減輕農民負擔,召回逃亡農民從事生產,增強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力量。他建立的宋與北方興起的北魏,成為南北朝對峙的開端。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劉裕建立的宋朝,北到山東半島,東到夷洲(今中國臺灣),南到漲海(今南海),西到今云南境內。包括青、冀、兗、梁、益、寧、交、雍、荊、相、廣、徐、鄭、江、南兗、南豫、東揚等州,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蕭道成

  蕭道成(427—482),即齊高帝。南朝齊的建立者,479—482年在位。本為宋禁軍將領,乘宋皇族內戰,掌握軍政大權,殺后廢帝,立順帝,封齊公。479年(升明三年),代宋自立。在位期間,注意提倡節儉,任用賢才,寬厚親族。

  蕭衍

  蕭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502—549年在位。曾任齊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后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他重用士族,對農民剝削殘酷,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崇奉佛教,大建寺院,曾三次舍身同泰寺。547年(中大同二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的歸降。次年冬,侯景引兵渡江,不久攻破都城,蕭衍饑病而死。擅長文學、樂律和書法。

  陳霸先

  陳霸先(503—559),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建立者,557—559年在位。小吏出身。549年(太清三年)在廣州起兵,受湘東王繹(梁元帝)領導,討滅侯景,任征虜將軍。555年,擊敗北齊的進攻,受封陳王,不久代梁自立。

  陳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

  陳霸先在世時,地方割據勢力仍很跋扈。王琳盤踞湘州、郢州(今湖南、湖北境內),既勾結北齊,又勾結北周。此外,熊曇朗、周迪割據今江西一部分地方,陳寶應割據今福建一部分地方,留異割據今浙江一部分地方。這些割據勢力后來被陳文帝鏟除。陳宣帝時,北齊滅亡,陳朝疆域曾經一度恢復到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但不久失去淮南,始終局促在長江以南、現在宜昌以東的地方。陳朝在南朝四個王朝中統治區域最小、力量最弱。

  北方人民大量南遷

  自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經過東晉,直到南朝,北方人民南遷連續不斷。307年(永嘉元年),晉元帝時為瑯王,移鎮建業,此前后有一批人南遷。311年(永嘉五年),洛陽不守,石勒南至葛陂(今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327年(晉成帝咸和二年),蘇峻、祖約之亂時,大量人民再度南遷。369年(晉廢帝太和四年),桓溫北伐關中和枋頭敗退前后,也有許多人民南遷。383年(太元八年),苻堅南下,淝水之戰時,許多北方流民渡江。東晉末年,劉裕北伐,中途退回,關中、河南得而復失,流民南渡者也很多。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民達九十萬之多,占北方總人數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南渡的人民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人民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發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麥菽在江南開始推廣栽植。適宜于旱作的區種法也開始在江南推行。水利灌溉系統,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推廣和整理。東晉時,在曲阿(今江蘇丹陽縣)立新豐堰,溉田八百余頃;在吳興烏程縣(今浙江吳興縣)筑荻塘,溉田千頃;在會稽句章縣(今浙江余姚縣東南),修復漢時舊堰,溉田二百余頃。錢塘江西岸有柳浦(今浙江杭州市東南候潮門外江千)埭,錢塘江東岸有西陵(今浙江蕭山縣西北20里西興鎮)埭,曹娥江東岸有南津埭(今浙江上虞縣梁湖堰),曹娥江西岸有北津埭(今上虞縣曹娥堰),均遏水為埭,作水楗數所,以為水位高低調節之用。

  勞動人民在湖沼的四周筑堤塘,湖面縮小,無數良田被開墾出來。新開辟的湖田土壤肥沃,收獲的稻米比一般稻田高得多。

  綠肥

  綠肥,把植物的嫩莖葉翻壓在地里,經過發酵分解而成的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水磨

  水磨,用水力帶動的磨。多用來磨面。

  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

  江南經濟開發的地區,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發展最快,湖北、湖南、江西逐漸成為江南第二富區,福建、廣東、廣西經濟逐漸發展。當時一個農戶耕地大約在五十畝至一百畝之間(相當于現在3458市畝至6916市畝)。平均每個勞動力耕地二十五畝至五十畝左右(相當于現在1729市畝至3458市畝)。當時旱田平均畝產約相當于現在的六市斗至二市石;水田平均畝產約相當于今天一市石二斗至四市石或六市石。

  灌鋼法

  齊梁時,上虞人謝平和右尚方師黃文慶并號為冶煉絕手。當時官營冶坊生產橫法鋼,百煉而成,用作刀劍極其鋒利精巧。但這種鋼的冶煉非常費功,成本很高,不適于生產工具的廣泛需要。于是,梁朝陶弘景發明了“灌鋼法”。它是把生鐵和熟鐵混合在一起冶煉。由于生鐵含碳量高和熔點低,生鐵熔化后包裹和滲入熟鐵,增加了熟鐵的含炭量,再經過幾度鍛打錘煉,擠出雜質,便成為鋼鐵了。

  錦署

  東晉南朝時,絲織業在南方已較普遍。劉裕滅后秦時,曾南遷長安百工,在建康立錦署,從此南方織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劉宋時期,江南織工、縫工隨日本使者東渡,對日本的絲織技術和縫紉技術的提高,起了促進作用。

  附一:練習題提示

  一、選擇題:B

  二、問答題:

  答: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農業方面。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提高,稻米產量大幅度增加;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廣泛應用。②手工業方面。養蠶繅絲技術提高,絲織業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冶鑄水平提高,出現許多著名的冶鑄作坊。③交通商業方面。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不少城市繁榮起來。

  附二:本課參考書目

  《中國史稿》(郭沫若主編,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三冊第四章。

  《中國史綱要》(剪伯贊主編,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二冊第五章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史》上冊(王仲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三編第五章。

  《南北朝史話》(程應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第⑦⑧冊。

  《中國社會通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龔書鐸總主編)。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西晉短期統一;西晉的起止年代、西晉短命的原因;"五胡"內遷;人口大遷徙。掌握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能力方面: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西晉統治階級的腐朽統治生活、西晉統治者對內遷的少數民族采取的民族壓迫政策導致他們的反抗等因素的歸納,對"西晉為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的原因加以分析,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史實的能力。通過對人口遷徙的原因、結果的分析: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人口大遷徙的高潮的是社會動蕩所造成的,其結果卻是客觀上推動遷徙地區的經濟開發和社會進步,使學生明白其中的辯證關系。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事物的能力。

  思想方面:西晉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各族人民的進一步交往,促使少數民族迅速發展,共同進步。了解民族矛盾(民族斗爭)與階級矛盾(階級斗爭)在歷史上交纏錯綜的表現,使學生明白中華民族是在歷史上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漢族和其他各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由此建立正確的民族觀,特別是民族平等的觀念和情感。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北南雙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二、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教學難點:各族內遷與人口大遷徙、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

  三、教學方法:采用講述法為主,結合閱讀、討論等方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三國鼎立中的三個國家是何時由誰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后,再進一步提問:那么三國鼎立中,你認為哪一個國家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為什么?估計學生會回說:魏國。因為曹魏的發展超過吳和蜀,實力最強。教師進一步引導,在三國的角逐競爭,魏、蜀、吳三國誰都沒有能夠統一,那么,歷史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西晉的興亡

  曹丕建魏,得到多謀略善權變的大將司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馬懿裝病麻痹曹姓權貴,突然發動政變,控制了魏國軍政大權,到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的時候,篡權的野心暴露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總結出司馬氏統一的三個步驟:①是公元263年魏滅蜀;②是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西晉;③是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

  2、各族內遷與西晉滅亡

  各族內遷     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

  “五胡”

  西晉統治者對內遷各族實行的政策

  內遷各少數民族,同漢族雜居相處,在長期的接觸中,互相學習,逐漸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這是歷史的進步。并借此樹立學生正確的民族觀。

  3、西晉的滅亡

  西晉統治者對內遷少數民族采取的奴役和剝削的政策是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教師采取順果推因的方法,提出“西晉為什么會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教師指導學生從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兩方面思考。 (西晉統治集團腐朽,造成“八王之亂”,西晉統治衰落;對各族人民殘酷剝削壓迫,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紛紛掀起反晉斗爭,導致西晉滅亡)

  二、淝水之戰

  1、前秦統一黃河流域

  首先提問:十六國時期,在北方的15個政權中,有沒有哪個政權統一過黃河流域,如果有,它統一北方的時候,南方與之對峙的是哪個政權?并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估計學生通過自學可以回答出: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統一過黃河流域。與之對應的南方政權是東晉。教師繼續提問:前秦為什么能夠統一北方?他的領導人是誰?他想不想統一全國?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出淝水之戰。

  2、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最大的戰爭。前秦王苻堅無視內部不穩,降將思亂,民疲兵倦的狀況,恃眾輕晉,單路突進,戰線太長,分散兵力,缺乏協同,對朱序等人的活動沒有察覺;初戰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決戰,導致大敗;東晉則臨危不亂,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將指揮若定,并據敵情及時改變方略,適時決戰,并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終獲全勝,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淝水之戰后,使得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這場戰爭對于前秦來說,則是促使北方地區暫時統一局面的解體。慕容垂、姚萇等氏族貴族重新崛起,乘機肢解了前秦的統治,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后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以表格總結)

  交戰雙方 領導人 結果 勝利、失敗的原因 影響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提出問題: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特點是局勢動蕩,王朝更迭頻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江南的社會經濟卻得到迅速的開發與發展。這是為什么?①江南經濟的開發,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總結出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

  圍湖造田;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直接指出江南地區的開發,有利于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城市繁榮。

  教后感: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3

  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淝水之戰史實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不畏強暴,勇于抗擊強敵的精神,并進一步認識到各民族之間團結的重要性。通過關于江南開發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視頻展示:白居易的《憶江南》。

  同學們剛才欣賞了南方美景和歌頌江南的優美詩歌。江南美景,美不勝收。南方的美麗是我國人民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早期江南地區的開 發。出示課題:第21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出示各朝代地圖,歷史上,我國的政治重心和經濟重心先是在北方中原一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我們來了解這個時代背景。二、知識回顧:1.“三國”指的是哪三個政權?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別是誰?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三、講授新課(一)西晉的興亡  (266年--3XX年)學生思考:西晉為什么短暫而亡?統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亂                          西晉滅亡少數民族內遷總結:首先,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徹底地破壞了西晉的統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晉的國力。第三,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治階級的壓迫,民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少數民族的上層利用西晉內亂的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統治。出示:《西晉內遷各族的分布與遷徙方向》。生找出 內遷五個少數民族的分布。以史為鑒,西晉短暫的統一,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教訓?西晉統一的短暫,固然有多種矛盾沖突的因素,但統治階級的貪婪腐敗卻是導致當時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歷史教訓提示我們,無論治理國家,還是管理小家,都應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縱奢侈。西晉滅亡之后,國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據混戰,北方人民大量南遷,西晉皇室貴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政權,史稱東晉。出示:司馬睿。生答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北方陷入分裂混戰,內遷五個少數民族以及漢族先后建立了16個政權,史稱十六國。出示圖片:東晉十六國。東晉與前秦。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皇帝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前秦強盛起來,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北方出現漢魏以來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堅急于統一全國,大舉進攻東晉。(二)淝水之戰    看視頻《淝水之戰》,結合影片和課本知識,思考回答:

  淝水之戰發生于哪一年?作戰雙方?有關成語? 結果?影響?

  “動腦筋”:苻堅擁兵80多萬,卻不能統一江南,這是為什么?

  思考與判斷: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哪幾次戰爭相似?過渡講解:淝水之戰后,前秦的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經濟有所發展。但是,南方的東晉政權又被大將所奪。420年大將劉裕稱帝,國號宋,南朝開始(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總稱 為“南朝”。總結:兩晉、南朝簡 表朝代建立者時間都城西晉司馬炎265年—3XX年洛陽東晉司馬睿317年—420年建康南朝宋劉裕420年—479年[來源:]齊蕭道成479年—5XX年梁蕭衍5XX年—557年陳陳霸先557年—589年這一時期政治局面的特點是:“長期分裂,政權并立”。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出現我國古代第一次人口大遷徙高潮。學生表演歷史情境劇:《黃河流域亂如麻,中原人民要搬家》。(劇本附后)

  出示資料:北人南遷圖

  思考:北方人民南遷的同時,會給南方帶去什么?因為北方比南方生產力水平高,所以北人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 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并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江南的開發,也促進了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出示:材料1:(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 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材料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    想一想:為什么《宋書》里描寫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會有這些不同?這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想想看,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第一,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第二,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第三,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出示圖片: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情景劇:黃河流域亂如麻,北方人民 要搬家。(找4個學生表演)人物:北方人甲、北方人乙(爺)、北方人丙(孫 )、南方人北方人甲:糟糕,又有亂兵來搶劫了!唉!這轉眼間換了幾個皇帝,經歷了這么多政權,一會兒是戰爭,一會兒是賦稅,莊稼也收不上來,土地也被踐踏了,這日子沒法過了,聽說南邊情況好點,趕快收拾東西走吧……哦,對了,我得帶上勞動工具,還有書 籍,種子也帶一些吧,看看在南方能不能用得上。北方人乙(爺):怎么?你要去南方嗎?你可知南方地廣人稀,窮鄉僻壤,全是蠻荒之地……我可不想離開家鄉。南方人:你從中原來嗎?歡迎你們到南方來!可是,我們除了河邊那片土地,實在拿不出更多的東西來接濟你們。北方人甲:沒關系,這里又溫暖又濕潤,我帶來了工具、書籍和種子,只要有土地就有希望。南方人:是嗎?快讓我看看,(指著犁十分驚訝),你們就用這個來種地嗎?北方人甲:對,讓我們共同勞動來創造美好未來吧!(100多年后)北方人丙(孫):爺爺去世了,父母也死于戰亂,我也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江南,難道真的要像爺爺說的與野蠻人為伍嗎?(趕路……)不過,這一路走來,人多車密,并不像很荒涼的樣子呀!(抬頭)那是什么地方?高大的城墻氣勢宏偉,遠遠地聽見吆喝聲,難道我又回到洛陽了嗎?不對,那一定是建康,原來不起眼的小縣城現在可實實在在是座繁華的大城市啊!我要留下來。師總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政權分立時期,從這一時期開 始,我國南方的經濟就逐漸發展并趕上北方。南北經濟發展趨于平衡。但是總體而言,我國南方的經濟依然落后于北方。直到兩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最終南移。四、課堂小結五、練習與探究1.慧眼識錯:3XX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 都城在洛陽,史稱東晉。383年,鮮卑族建立的前秦與東晉發生了官渡之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2.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身邊有沒有人口流動現象?這些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西晉的興亡和內遷各族。

  2.掌握東晉、前秦的建立和淝水之戰。

  3.掌握江南地區的開發。

  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亂對社會經濟所起的破壞作用,培養學生從社會大環境中去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培養學生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對西晉八王之亂的學習,使學生明白: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

  2.通過對內遷各族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結果,每一個民族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通過對江南地區開發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

  1.淝水之戰。

  2.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

  1.這一歷史時期歷史發展線索。

  2.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方法

  1.歌謠導入法。可以用歌謠的形式將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線索講清楚,從而帶出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特點和導入新課。

  2.講述法。對西晉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和淝水之戰等內容,采用講述法好些。

  3.圖表法。由于本課線索復雜,又涉及較多的空間概念,故而用圖表法,增強直觀性。

  4.講解法。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可以適當講解,因為這一目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用此法會好一些。

  5.聯系現實法。主要是經濟重心南移。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少數民族內遷形勢圖》和《淝水之戰形勢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在《中國歷史朝代歌》里中間有幾句“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這二十個字中,前十五個字是屬于我們常講的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的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江南地區的開發”。

  [導入語例示二]

  今天的江南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那么,漢朝時的江南的經濟發展狀況又是如何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發展水平?漢朝以后,江南經濟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內容。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在講新課之前,我們來看三個成語:先看“投鞭斷流”。它是用來形容軍馬眾多的。在特定語言環境下,也用以形容自恃自信。再來看“風聲鶴唳”。它用來形容有一點風吹草動和聲響,就驚恐慌亂起來。第三個成語是“草木皆兵”。它用來形容驚慌時疑神疑鬼。(把三個成語都寫在黑板上)同學們知道嗎?這三個成語都出自中國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發生在前秦與東晉兩個政權之間的一場戰爭。那么,淝水之戰的背景是什么?淝水之戰中雙方勝負如何?淝水之戰對當時的南北雙方都有哪些影響?學完這一課后,我們就會解決這些問題的,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

  [導入語例示四]

  請同學們先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三國兩晉南北朝歌訣

  黃巾起事東漢癱,群雄割據起戰亂。

  三國鼎立魏蜀吳,分裂割據六十年。

  西晉代魏滅蜀吳,統一時間太短暫。

  東晉偏安于江南,十六國家亂中原。

  宋齊梁陳稱南朝,三魏齊周北半邊。

  分裂二百七十載,統一江山隋朝建。

  同學們,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從公元220年到589年,即從曹魏政權建立到隋滅陳統一全國,歷時三百六十多年。這段歷史頭緒繁多。政權更迭頻繁,除西晉短期統一外,主要是封建國家的大分裂時期。掌握這個時期的朝代順序,是學習這段歷史的首要問題。關于三國的歷史,我們前面已經學過,根據這首歌謠里的順序,三國結束后應當是西晉王朝開始。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西晉的興亡和取代西晉的東晉和十六國的歷史。

  [板書]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魏滅蜀漢和司馬炎建晉滅吳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把三國到西晉一段歷史的線索先理順。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請一個同學起來復述一下從三國到西晉的逐步演變。

  [學生復述]曹丕死后,大臣司馬懿逐漸控制了魏國的大權。首先是魏滅蜀漢,然后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在公元266年代魏建立了晉朝。最后,280年,晉滅孫吳政權,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教師引導]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知道三國后期,在歷史舞臺上活動的主要人物在蜀國方面來講有諸葛亮、姜維等人,在魏國有司馬懿父子等。下面,請同學們講一講關于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看一下大家對這段歷史的熟悉程度。

  [學生講述]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交戰,司馬懿吃了敗仗。他退回營寨,堅守不出。蜀軍到他營前百般叫罵,司馬懿吸取了從前的教訓,充耳不聞,并命令眾將官,不許前去迎戰。諸葛亮為長遠打算,讓蜀兵在渭河南岸的土地上開荒種地,以充軍糧。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很長時間。

  諸葛亮見司馬懿拒不出戰,便用了一個盒子裝了婦人用的頭巾和衣服,并寫了一封信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信中寫道:你身為魏國大將,竟不能率部下與我一決雌雄,而縮在營中不敢出戰,這和婦人有什么區別,不如穿上我給你送去的這些衣服,回家享清閑去吧。司馬懿看了以后雖然怒火中燒,但還是控制住自己,并很隆重地招待了來使。為了從來使口中套得蜀軍的虛實,司馬懿假裝熱情地對來使說:“諸葛丞相每日忙于軍務,身體還好吧?”來使說:“丞相每日都早起晚睡,事必躬親,近來他的胃口不好,只吃很少的飯。”使者走后,司馬懿對他的手下說:“諸葛亮每日軍務繁忙,可吃飯休息都不好,我料他不能再活多久,我們只要堅守營寨,蜀軍會不戰自退。”

  果然,諸葛亮因長期操勞,積勞成疾,不久逝去。蜀軍退走,司馬懿也退兵洛陽。(如果學生愿意,可以在課后組織故事擂臺賽)

  [教師講解]諸葛亮死后,蜀漢開始衰落。繼續執政的蔣琬、費祎基本上遵循了諸葛亮的各項政策,蜀國尚能維持較安定的局面。253年,費祎被魏國來降的郭修刺殺。此后,侍中陳祗和宦官黃皓相互勾結,干預朝政,政治日益腐敗。大將軍姜維于艱難中繼續諸葛亮的未竟之業,派兵屯守漢中。自己親統大軍多次伐魏。由于劉禪昏庸,黃皓等從中作梗,姜維的北伐毫無進展,反而勞師動眾,國力更趨衰弱。

  263年,魏大將軍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亮分兵三路,大舉攻蜀。鐘會率10萬大軍為主力。由斜谷入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于劍閣防守,雙方激戰。鄧艾率3萬軍出陰平道,行無人之地700余里,南下江油(四川江油北),在綿竹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激戰,諸葛瞻陣亡。魏軍直逼成都。蜀朝廷一片混亂。光祿大夫譙周建議劉禪舉國投降。他說:“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投降后,后主尚可封爵延年。”于是劉禪出降,蜀亡。這時,姜維偽降鐘會,跟隨進軍成都。次年,鐘會想叛魏自立為王,姜維偽與鐘會合作,準備乘機恢復蜀國,后事敗自殺。劉禪被送至洛陽,封安樂公。

  [教師引導]劉禪在位,昏庸無能,無一貢獻。但也有兩大好處,一是充分信任諸葛亮,政事咸委于他,使諸葛亮的治蜀方略能夠實施。二是給后世留下了一個成語。我想問大家的是這個成語叫什么?

  [學生回答]“樂不思蜀”。

  [教師引導]誰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

  [學生回答]蜀漢亡國后,后主劉禪被安置在魏國的都城洛陽。一天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說:“此間樂,不思蜀矣。”

  [教師講解]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出身于著名的世族豪門。初為曹操起用,但受壓抑。明帝時地位提高。明帝死后,年僅8歲的曹芳繼位,司馬懿與大臣曹爽受詔共同輔政。后在洛陽發動了政變,把曹爽集團一網打盡,掌握了朝廷大權。此后,曹魏政權為司馬氏所左右。司馬懿死后,先由其子司馬師掌權,后由司馬師之弟司馬昭掌權。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自為相國,稱晉公,接著封晉王,完全控制了魏國政權。他殺名士嵇康,肅清異己勢力,加緊廢魏準備。265年,司馬昭死去,其子司馬炎繼為晉王。266年,司馬炎在洛陽南郊設壇,召集百官,并有匈奴單于等萬人參加,舉行登基大典,宣布代魏建晉,改元泰始,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晉”。

  西晉建立后,在司馬昭滅吳準備的基礎上,于279年,令太尉賈充為大都督,帥杜預、王濬等軍20萬,兵分六路,大舉伐吳。280年正月,王濬從益州順流而下,燒毀攔江鐵索,直抵建業城下。其余幾路軍馬也同時并進,一路上“兵不血刃,攻無堅城”。這時,吳末帝孫皓率太子等人,自縛囚車,到晉軍營中請降。吳國滅亡,西晉統一全國。孫皓被押送洛陽,封為歸命侯,284年病亡。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投影。

  [投影顯示]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間幾回傷亡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這首詩寫的就是西晉滅吳,王濬率軍東下的情景。作者借懷古來諷喻現實。

  [教師過渡]西晉統一全國后,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也趨于安定,但好景不長。由于司馬炎的濫封,造成了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各割據勢力之間爭奪權利、展開混戰。給社會帶來了很大損失。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板書]2.統治集團的腐朽和皇族爭奪皇位的斗爭

  [教師引導]西晉統一以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特別是晉惠帝時此種現象更甚。生活腐化,爭奪皇權的斗爭耗竭了西晉的國力,使西晉短期而亡。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二段和小字內容,對這一時期的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西晉建國后,統治集團日趨腐朽。開國皇帝司馬炎就很荒淫。滅蜀、吳后,把劉禪、孫皓宮中的美女送往洛陽,使他的宮女近萬人。他還公開賣官。得錢都入私囊。繼位的晉惠帝是個白癡,昏庸不堪。他在華林園聽到蛤蟆叫,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私乎?”聽到許多地方發生災荒,人民多被餓死,卻問,為什么不吃肉粥?這樣的人執政,國事腐敗可想而知。最高統治者如此,官僚貴族都競相奢靡,腐化成風,太傅何曾每天吃飯的錢要花上萬,仍然沒有下筷子的地方。晉武帝有一次到常山公主府上作客,感到王濟(常山公主丈夫)家的豬肉味道特別鮮美,吃完后贊不絕口。一問才知是用人乳喂大的。官僚石崇請客,命美女勸酒,如客人飲酒不盡,他便以勸酒不善而殺美女。有一次因一個客人不肯飲酒而連殺三名美女。石崇的廁所,也布置得十分華麗,灑以香粉,并有美女在廁侍候。石崇曾與皇親王愷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以白臘當柴燒;王愷用素絲布作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以錦作布障50里;王愷涂墻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晉武帝看他的舅父王愷不能取勝,就暗中支持,增他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樹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順手把它打碎,然后叫仆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樹六七株來,任他挑選。這種情況在當時比比皆是,因此有人指出:“奢侈之費,甚于天災”。而這種意見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上層統治者足夠的重視。

  [教師引導]統治階級內部的奢侈腐化,加劇了西晉統治的危機,而皇族內部為爭奪皇權而進行的斗爭,則加速了西晉的滅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場斗爭的簡單過程。

  [教師講述]我們還從一個成語開始,這個成語叫“狗尾續貂”。它是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但這個成語的來歷卻與這場爭權斗爭有關。

  司馬炎稱帝后,認為曹魏政權外無屏藩,所以孤立而亡。于是大搞分封制。封司馬氏27人為王,諸王鎮守要沖,逐漸形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集團。這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司馬炎死后,白癡皇帝惠帝即位。由他的外祖父楊駿輔政。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想掌握朝廷大權,受楊駿排斥。賈南風在291年三月發動宮廷政變,讓掌握禁軍的楚王司馬瑋殺死楊駿,逼死楊太后,株連數千人。不久又殺掉輔政的司馬亮,又殺掉楚王司馬瑋,控制了朝政。299年又想廢太子,不久把太子毒死。車騎將軍司馬倫以替太子報仇為名、殺賈后、奪取政權、逼退惠帝,自己即位。即位后,濫封官員。由于所封官員人數過多,本來官帽應該用貂尾裝飾的,現在只好使用狗尾巴代替,這就是成語“狗尾續貂”的來歷。司馬倫即位不久即遭到其他諸王的反對,各王之間互相廝殺,這場戰火從宮廷燃到地方,從洛陽燒到大河南北和關中地區,一直持續到3XX年。

  這場戰爭,前后持續XX年,中原和關中地區慘遭破壞,社會經濟損失嚴重,北方人民生靈涂炭,西晉政權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教師過渡]同學們請看《西晉少數民族內遷形勢圖》,看一下圖中的幾個主要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我們從圖上看,它們主要分布在黃河的中上游地區和北方地區。那么,這些民族什么時候開始在這些地定居?它們和今天這些地方分布的民族有何關系?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大家先看書,對基本內容先作一個了解。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東漢以來。居住在西、北邊境和東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由于本身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長期與漢人友好往來,逐漸走向定居生活,不斷向內地遷移。魏晉統治者為了補充兵源和內地勞動力,也常強制他們入塞。這樣,西從青海、甘肅,東到遼東,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內遷,主要是剛才我們在圖上看到的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史稱“五胡”。

  五族內遷后,由于受到西晉統治者的壓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內遷各族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3XX年西晉滅亡。這就是我們講的五族內遷和西晉滅亡。

  [板書]3.五族內遷和西晉滅亡

  [教師引導]看課本上第一個“動腦筋”欄目,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西晉的統一只有很短的時間?大家可以充分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回答]西晉短期滅亡的原因有三:一是統治階級內部奢侈腐化,政治腐敗;二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利,破壞了社會的穩定;三是五族內遷,民族壓迫嚴重,民族矛盾激化,最終滅亡了西晉。

  [教師過渡]西晉滅亡后,歷史開始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東晉是何時由誰建立的?十六國又是怎樣一個概念?課本上提到的“淝水之戰”又是怎么回事?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下面將要解決的。

  [板書]二、淝水之戰

  1.東晉的建立和前秦統一北方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淝水之戰”目下的內容,看書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東晉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二是東晉建立時北方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情況?三是前秦是如何統一黃河流域的?四是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為什么不能統一江南?(這些問題用投影打出,供學生看書時參照)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東晉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學生回答]西晉滅亡的第二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歷史上稱為“東晉”。

  [教師提問]東晉建立時,北方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情況?

  [學生回答]北方地區陷入嚴重的戰亂。

  [教師提問]前秦是如何統一黃河流域的?

  [學生回答]4世紀后期,氐族人苻堅建立了前秦政權,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相,勵精圖治,前秦迅速強大起來,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

  [教師指導]關于淝水之戰的過程及結果,我們過一會再講,現在先看一下前面三個問題。因為這涉及到淝水之戰的背景。

  [教師講述]在西晉未年大亂之際,西晉統治者中的許多人都考慮在江南預留退路。3XX年,東海王司馬越安排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王導為謀主,鎮建業。317年三月,晉愍帝投降,西晉滅亡的消息傳到建業,司馬睿稱晉王,第二年稱帝(晉元帝)。都建康(即建業,因避晉愍帝司馬鄴諱改)史稱東晉。東晉建立后,由于內部矛盾重重,故造成了政治不穩,無法全力北伐等嚴重后果。

  在東晉建立時,北方陷入嚴重的混亂之中,從西晉滅亡到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的一百二十多年間,先后建立了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一共十六個。史稱十六國。十六國時期,北方各族政權混戰不斷,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破壞。

  前秦是351年建立起來的一個氐族政權。苻堅即位后,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嚴行法制,打擊豪強,整頓吏治,獎勵農耕、興修水利等措施的實施,使前秦勢力很快發展起來。到四世紀后半期,就統一了北方地區。

  [教師過渡]前秦勢力的壯大和北方地區的統一,使苻堅增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不以王猛臨死時囑咐他不要伐晉之言為重。于382年召集大臣廷議伐晉之事,并且不顧群臣反對,開始大舉伐晉,與晉軍在淝水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板書]2.淝水之戰

  [教師引導]剛才已經讓同學們看過了“淝水之戰”目下的內容,大家對淝水之戰的過程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現在請同學們再看一下這一目下的對于淝水之戰描寫的小字內容。概括出其中包含的三個成語。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里面包含有三個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講一下淝水之戰的過程,使我們對這一歷史事件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掛《淝水之戰形勢圖》)

  [學生講述]383年,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從各地一起向南進發。開始了伐晉行動。出發以前,苻堅非常驕傲,對部下說:我有強大的軍隊一百萬人。文武如林,摧毀晉朝,如風吹落葉一般。而且出發前,連東晉皇帝、宰相俘虜后的官號、公館都準備好了。晉廷聽說苻堅率大軍南下,多惶恐不安。宰相謝安沉著冷靜,調度有方,首先使晉軍在距洛澗25里的地方停了下來。苻堅這時正好截獲一份晉軍困難的情報,便把大軍丟在項城,親率精騎八千,兼程前進。并且派東晉降將朱序勸降,哪想朱序把秦軍實情告訴了東晉將領。東晉軍主動出擊,殲滅秦軍1.5萬人,并把大軍推到淝水東岸與秦軍隔河對峙。苻堅登上淝水西岸的壽春城觀看形勢,見晉軍隊伍嚴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皆是晉兵,不覺面有懼色。秦軍逼淝水立陣,晉軍不能渡河。謝玄(東晉將領)使人告知苻堅之弟苻融要求秦軍后移,讓晉軍渡河決戰。苻堅企圖在晉軍半渡時發動突然襲擊,便揮軍后撤。不料隊伍因此大亂,朱序又在陣后大呼苻堅敗了,于是秦軍一退不可復止。苻融被殺。苻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逃回淮北。及到洛陽,檢點余眾,只剩下十多萬人。

  (學生講述難度如果較大,則以教師講述為主,而且要結合掛圖,使學生有一個正確的空間概念)

  [教師引導]苻堅擁有八十多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秦軍中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將士占大多數,他們不愿為前秦賣命,秦軍一退就潰。

  答案二:苻堅驕傲輕敵,戰前不作認真準備。

  答案三:東晉軍隊伍嚴整,勇敢善戰。將領沉著冷靜,調度有方。

  ……

  [教師講解]淝水之戰是前秦企圖統一全國的一次戰爭。綜合當時各方面的情況看,統一的時機和條件顯然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苻堅傾全國兵力,想一舉吞滅東晉,從戰略上說是錯誤的。苻堅對形勢和雙方力量的錯誤估計,以及指揮上的失誤,造成了晉勝秦敗的結局。這里需要同學們特別注意的是課本上“秦軍中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將士占大多數,他們不愿意為前秦賣命,秦軍一退就潰不成軍。”一句,這說明前秦軍心極端不穩,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則是民族矛盾。因此,民族矛盾在前秦失敗的原因中占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師過渡]淝水之戰是前秦與東晉之間的一場大的戰爭。結果對雙方影響非常大。因此,掌握淝水之戰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段歷史的發展脈絡。同學們先看一下課本的敘述。

  [板書]3.淝水之戰后的南北形勢和南朝的統治

  [教師講解]淝水之戰進一步確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對峙的局面。東晉的勝利,使南方避免了一場大的混亂和破壞,經濟文化得以繼續發展;前秦的失敗,使一個主要靠軍事強力維持的北方統一政權迅速瓦解,在統一政權掩蓋下的各種矛盾又充分展開。420年,東晉被劉裕建立的“宋”取代,以后,又逐漸經歷了齊、梁、陳幾個王朝,在歷史上被稱為“南朝”。

  [教師過渡]宋、齊、梁、陳期間,由于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穩定,故經濟有較大的發展。下面我們來學習本節課最后一個問題:江南地區的開發。

  [板書]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本目內容,首先從中間尋找出三國以前南方的發展狀況和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長江以南的許多地區還非常落后。

  [教師補充]我們可以看課本引言框中的內容。司馬遷在《史記》描述漢朝時江南經濟發展的狀況是: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這說明,江南地區在漢朝時還沒有得到開發,只是原始的農耕經濟,商業也不發達。

  [教師提問]從課本上看,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一是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二是從東漢末開始,許多人為躲避北方戰亂,逃往江南地區。他們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三是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四是經過南北雙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回答時,如果學生回答不完全,教師可作補充)

  [教師引導]那請同學們再回答一下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有哪些?

  [學生回答]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江南以種植水稻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福建、廣東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請同學們思考、討論。(解釋材料)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回答]司馬遷描述的江南,人煙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換很不發達,貧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書》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饒,豐收年頭,一年收獲的糧食能滿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出產的絲綿、帛、布可以供天下人穿用。這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

  [教師講解]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到南宋時,經濟重心轉移完成,從此后北方經濟再也沒有超過南方。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江南地區的開發”一目里,我們講了幾個問題?請大家集體回答。

  [學生回答]講了四個,江南地區開發以前的情況,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

  [教師小結]下面,我們把這些內容都放在一個表格里,作為這一目的一個小結。

  [板書顯示]

  開發前 開發原因 開發表現 開發影響

  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長江以南的許多地區非常落后 江南雨量充沛,氣候濕熱,土地肥沃,發展農業條件優越 興修水利,開荒變良田 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為躲避戰亂,北民南遷,江南戰爭少,社會秩序安定 以種水稻為主,稻田開始推廣綠肥、牛耕和糞肥 

  經南北人民辛勤勞動,江南經濟迅速發展 小麥種植在江南得到推廣 

  [布置作業]

  1.下列政權中,沒有統一過黃河流域的是

  a.曹魏    b.前秦    c.東晉    d.西晉

  答案:c

  2.淝水之戰與下列哪一次戰役相似

  a.牧野之戰   b.桂陵之戰   c.赤壁之戰   d.垓下之戰

  答案:c

  3.建立東晉的皇帝是

  a.司馬懿    b.司馬昭    c.司馬炎    d.司馬睿

  答案:d

  4.“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說的是哪一位皇帝

  a.司馬炎    b.司馬睿    c.苻堅    d.苻融

  答案:c

  板書設計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魏滅蜀漢和司馬炎建晉滅吳

  2.統治集團的腐朽和爭奪皇位的斗爭

  3.五族內遷和西晉滅亡

  二、淝水之戰

  1.東晉建立和前秦統一北方

  2.淝水之戰

  3.淝水之戰后的南北形勢和南朝的統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開發前 開發原因 開發表現 開發影響

  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長江以南的許多地區非常落后 江南雨量充沛,氣候濕熱,土地肥沃,發展農業條件優越 興修水利,開荒變良田 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為躲避戰亂,北民南遷,江南戰爭少,社會秩序安定 以種水稻為主,稻田開始推廣綠肥、牛耕和糞肥 

  經南北人民辛勤勞動,江南經濟迅速發展 小麥種植在江南得到推廣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5

  學習目標:

  1、知識: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慌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一時間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2、能力: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初步認識我國歷史上存在的主要經濟區域,并培養學生運用這種認識思考相關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培養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念,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

  學習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習難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導學過程:

  (一)創設鏈接、激情導入

  說出三國鼎立的最后結局如何?

  (二)目標定向、自主學習     完成以下問題:

  1、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魏滅蜀:曹丕死后,大臣司馬懿控制魏國大權。首先滅掉三國中國力最弱的_____。

  (2)西晉代魏:266年,他的孫子       篡奪皇位,建立晉朝,定都      ,史稱西晉。

  (3)西晉統一:      年,西晉滅掉吳國,統一全國。

  (4)西晉滅亡: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皇族紛紛起兵爭奪皇位,混戰幾十年,史稱“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國力。

  從東漢末年以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陸續內遷,到西晉時,人數達到幾百萬。內遷各族超值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

  3XX年,內遷_________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2、淝水之戰新課標第一網

  背景:(1)東晉建立:317年皇族     重建晉朝,都城在      ,歷史上稱為東晉。

  (2)前秦建立及統一黃河流域:4世紀后期,_____人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王_______重用漢人_________為丞相,勵精圖治,迅速強大起來,消滅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________流域。

  概況:時間       

  交戰雙方      

  特點        

  結果      

  相關成語有:         、           、          

  3、江南地區的開發

  (1)從東漢末年開始,江南地區經濟得以開發的原因有哪些?

  (2)了解發展情況:修建水利工程,大批荒地被開墾為良田。江南以種植__________為主,稻田里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3)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_________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論從史出

  .材料1  (江南地區)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

  材料2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覆衣天下:這里指江南地區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書》

  閱讀材料回答:

  ①分析比較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②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

  ③從江南變化原因中,你認為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五)反思感悟、歸結升華

  說出學習本課的收獲和感想,

  (六)達標檢測、反饋矯正:

  一、單項選擇題

  1、三國鼎立的國家中間,存在時間最長的和最短的分別是那一個?

  a、魏國、蜀國 b、吳國、蜀國 c、魏國、吳國d、蜀國、吳國

  2、下列曾經完成全國統一的朝代是(   )

  a、魏國b、蜀國c、東晉d、西晉

  3、下列曾經統一過黃河流域的朝代是(   )

  ①魏國②西晉③東晉④前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草木皆兵的成語源于(   )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c、淝水之戰d、城濮之戰

  5、西晉后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好 

  b、北方人大量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技術

  c、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安定 

  d、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勞動

  6、自三國末開始,伴隨著北方人民的大批南遷,出現的現象是(  )

  a、封建國家陷入分裂狀態  

  b、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c、南北方之間民族矛盾尖銳

  d、對外貿易起步,與歐洲開始直接交往

  (二)、關于民族遷徙和江南經濟的開發,請回答:

  1、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請你寫出內遷的五個少數民族名稱。

  2、這一時期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遷徙有兩個高潮,一個是東漢末年,還有一個是什么時候?其人口主要向什么地方遷徙?

  3、江南地區能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6

  活動目的:

  1.知識方面: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開發的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及其深遠影響等問題。

  2.能力方面:通過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北方長期戰亂、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加上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促成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①學生在編演歷史劇過程中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激發學生學習這段歷史的熱情,通過歷史事實獲得和平安定、民族團結的社會環境才能發展經濟的情感認識。②大家共演一臺戲,進一步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

  活動準備及活動步驟:

  主要任務:引導學生搞清楚教學目標,學生分組(主持人、劇本創作組、表演組、無規定任務組)。

  基本的活動形式:小組咨詢、個別輔導、方案交流。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確定的主題,開始有選擇地閱讀資料,積累資料,進行思考和創作。

  教師的輔導活動: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分析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所需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修訂方案。注意檢查劇本和解說詞撰寫過程中的規范,關于“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戰”的劇情處理,應該突出知識性和趣味性。

  參考網站:

  歷史天地

  上下五千年

  中國文藝

  活動過程:

  同學們,今天這節活動課的主題是“黃河流域亂如麻、趙錢孫李要搬家”。

  a:東晉十六國時期有個趙錢孫李,他出生在一個世世代代在黃河邊務農的家庭,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家世:

  趙錢孫李的家世

  太祖父,曾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先是在官渡之戰夜襲烏巢中立下戰功,后在赤壁之戰中僥幸逃生,返回家鄉務農。他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農活,逐漸發家致富,成為當地小有聲望的殷實人家。

  曾祖父,在西晉八王之亂中被抓去當兵,不知所終。

  祖父,在與新遷人本地的氏族人的沖突中被殺,趙錢孫李家道中落,日益窮困。

  父親,被前秦王苻堅強征入伍去攻打東晉,淝水之戰后不知下落。

  時局紛擾,兵荒馬亂,趙錢孫李覺得實在沒有辦法在老家呆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可是,又舍不得這塊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畢竟故土難離啊!

  這家到底搬還是不搬?讓我們先來一起欣賞一段反映當時歷史背景的情景劇,再來給趙錢孫李出出主意。

  上課之前,有同學自告奮勇,為大家準備了兩段精彩的歷史劇,分別是《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戰》,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劇本內容見學生天地)

  欣賞完了歷史劇,大家對西晉十六國時期的社會狀況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

  這家,到底搬還是不搬?請同學們發表意見。

  b、c:

  搬家的理由

  不搬的理由

  ①避戰禍求生存是人的本能,必須找一個能安身立命的地方去謀生求發展。

  ②黃河流域人多地少、戰亂頻繁,當時已經有很多人搬了家,趙錢孫李再不搬家就是死路一條。

  ③聯合周圍的鄉親鄰居一起行動,彼此照應,集體搬遷,這樣安全一些。

  ①搬家需要一定的資金,比如路費、飯錢等,趙錢孫李拿不出來,沒有辦法搬家。

  ②兵荒馬亂的,搬家路上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危險。

  ③中國人重鄉情,留念故土,趙錢孫李遠離故土去漂泊流浪實為下策。

  d:表決結果,可能主張搬家的意見比較一致,也可能有少數同學堅持主張不搬家,允許保留不同意見。

  e:問題二:往哪兒搬?

  意見比較一致:往南方搬。

  理由是:

  ①西、北方向,氣候條件惡劣,中原人難以適應。

  ②東方,戰亂一樣頻繁。

  ③惟一可行的方向是遷往江南,那里戰亂較少,相對安定;氣候條件好,適宜發展農業;地廣人稀,獲得土地的機會多。

  f、g:

  搬家的遭遇

  不搬的遭遇

  ①在搬家路上遭遇不幸。

  ②遷往江南,發家致富。

  ①在戰亂沖突中喪生。

  ②頑強地生存下來,并與遷人本地的少數民族人民和睦相處。

  教師小結:

  充分肯定大家的見解。

  當時有許許多多的趙錢孫李遷往江南,不僅給江南地區帶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江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學生天地:

  漢人南遷與南方地區的開發

  早在東漢末年,由于黃巾暴動所導致的州郡割據混戰,一些北方漢人已向長江流域遷徙。后因黃河流域為北方少數民族控制,戰亂頻繁以及晉室南遷,中原的世族和人民遂多次大批地渡淮過江,遍布淮南、江南一帶。東晉初,由北方抵長江一帶的漢人已有百萬以上。有部分人更向福建、兩廣乃至越南遷移。如福建泉州城地跨晉江下游兩岸,相傳晉室南遷時,避居此地者多沿江而居,故稱流經此處之江為晉江。

  漢族的經濟文化此前一直以中原地區為重心,南方地區甚至長江流域一帶,原來人口較少、經濟落后。三國時雖經開發,仍然比不上中原,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加快,逐漸趕上了北方的水平。

  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江南既有社會歷史原因也有自然環境原因。

  社會歷史原因是:黃河流域戰亂而南方戰亂較少、相對安定,中原漢族因而大舉南遷,這不僅增加了大量勞動力,且帶來先進之生產工具與技術,使南方地區逐漸實行精耕細作、施肥灌溉,冶鐵、制瓷、造紙等業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臻于繁榮。

  自然環境原因是:江南地區具有發展經濟必需的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江南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降水豐沛。良好的水土條件,有利于植物和農作物生長,生產潛力大。遍布江南山林丘崗地帶的紅壤雖不是優良土壤,但適宜種植茶樹、柑橘等經濟林木。再者江南開發較黃河中下游地區晚,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也遠不如北方嚴重,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小。同時,由于面臨廣闊海洋,對外聯系方便,使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并促成近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最早在江南地區出現。

  學生天地:

  劇本一:《傻瓜皇帝》

  解說:歷史劇《傻瓜皇帝》,劇中的主要歷史人物有:晉武帝司馬炎、傻瓜皇帝晉惠帝司馬衷。

  晉武帝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衷從小就不愛讀書,整天只懂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司馬炎對此很發愁,擔心司馬衷會丟了祖宗開創的家業。有一次,司馬炎為了測驗一下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

  司馬炎:司馬衷,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務正業,這樣下去,將來怎么守住祖宗創下的基業啊?過來,我出幾個問題考考你,拿回去做,三天之內答復我。

  司馬衷:(戰戰兢兢接過考題,傻了眼似的反過來、倒過去看了一通,垂頭喪氣地退下。)

  賈南風:(見司馬衷唉聲嘆氣,說道)你真是沒用,這有何難!你貴為太子,叫幾個人幫你答題不就成了?交給我去辦。

  (賈南風很快就讓人把答案做出來,司馬哀樂不可支地去見司馬炎。)

  司馬炎:(邊看邊點頭)誰說你傻呀?思維還是很清楚的嘛!這下我死了也就可以瞑目了。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后,兒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無能的皇帝。)

  司馬衷:好也!我老爸可死了!輪到我當皇帝嘍!各位大臣,朕今天心情好,走,出去玩一玩!

  (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里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惠帝覺得很奇怪。)

  司馬衷:這些咕呱亂叫的東西,是官家的東西還是私家的東西?

  隨從:(感到皇帝的問題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呢──呢──這些東西嘛──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大臣:啟奏陛下,近幾年鬧災荒,各地都報告說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

  司馬衷:“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吃肉粥呢?”

  由于晉惠帝昏庸無能,在他統治期間,實際上是賈后專權。賈后掌權七八年,驕橫跋扈,胡作非為,名聲壞透了。各地的諸侯王都想奪皇帝寶座,在他們之間就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廝殺。參加這場混戰的一共有八個諸侯王,歷史上稱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前后延續了十六年,西晉的統治嚴重削弱。3XX年,被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攻滅。

  第二年,皇族司馬睿在長江以南地區建立東晉政權。黃河流域陷入了嚴重的戰亂之中。

  劇本二:《淝水之戰》

  公元4世紀后期,氏族人苻堅建立了前秦政權,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勵精圖治,前秦迅速強大起來,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苻堅統一全國,僅余最后一個敵手──東晉。

  公元382年10月,苻堅在皇宮里的太極殿召集大臣商議統一大業。

  苻 堅:我繼承王位到現在已快三十年。各地的勢力差不多都平定了。只有盤踞在東南的晉國,還不肯降服。現在,我們有九十七萬精兵。我打算親自帶領去討伐晉國,你們認為怎么樣?

  大 臣:(紛紛表示反對)

  大臣一:皇上,晉國雖然弱小,但是他們的國主還沒犯什么大錯,手下還有像謝安、桓沖那樣的文武大臣,團結一致。咱們要大舉攻晉,恐怕不是時候。

  苻 堅:(拉長了臉很不高興)

  武 將:皇上,晉國有長江作為天然屏障,再加上百姓都想抵抗,只怕我們不能夠取勝。

  苻 堅:(更加生氣)哼,長江天險有什么了不起,我們的軍隊那么多,大家把手里的馬鞭子投到長江里,也可以把長江的水堵塞。他們還能拿什么來做屏障。

  (大伙兒議論了半天,沒有一個結果。)

  苻 堅:(不耐煩地說)你們都走吧。還是讓我自己來決斷。

  大臣們看見苻堅發火,只好一個個退到一邊。只有他弟弟苻融還留在殿上。

  苻 堅:(把苻融拉在他的身邊)自古以來,決定國家大計的,總是靠一兩個人。今天,大家議論紛紛,沒有議出個結果來。這件事還是咱們兩人來決定吧。

  苻 融:(心情沉重)我看攻打晉國確有許多困難。再說,我軍連年打仗,兵士們也已經精疲力乏,不想再打。今天這些反對出兵的,都是陛下的忠臣。希望陛下采納他們的意見。

  苻 堅:(沒料到苻融也會反對他,馬上沉下臉來)連你也會說出這種喪氣的話來,真叫人失望。我有精兵百萬,兵器、糧草堆積如山,要打下晉國這樣殘余敵人,哪有不勝的道理。

  苻 融:(急得差不多要哭起來)現在要打晉國,不但沒有必勝的希望,而且京城里還有許許多多鮮卑人、羌人、羯人。陛下離開長安遠征,要是他們起來叛亂,后悔也來不及了。陛下難道忘記王猛臨終前曾勸告陛下不要攻打晉國嗎!

  苻 堅:(并不理會苻融,轉過頭大聲說)慕容垂,你過來談談他的看法。

  (慕容垂,鮮卑貴族,一心想擺脫苻堅的統治,恢復鮮卑人的燕國。)

  慕容垂:強國吃掉弱國,大國并吞小國,這是自然的道理。像陛下這樣英明的君王,手下有雄師百萬,滿朝是良將謀士,要滅掉小小晉國,不在話下。陛下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就是,何必去征求許多人的意見呢。

  苻 堅:(高興得眉開眼笑)看來,能和我一起平定天下的,只有你啦!拿五百匹綢緞賞給慕容垂。

  (慕容垂心中竊喜:讓你驕傲,這次戰爭,倒是我們恢復燕國的好機會呢!)

  383年,苻堅征集了80多萬兵力,打算一舉攻滅東晉。秦軍前鋒與東晉軍隊8萬人隔測水對峙。

  苻 堅:(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河對岸是什么山?

  隨從:回陛下,是八公山。

  苻 堅:那山上搖動的是什么東西?

  隨從一:看不太清,是山上的樹木吧!

  隨從二:不對,像晉軍的士兵。

  苻堅:(不由地打了個冷戰)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

  謝玄:(晉軍將領)對面的秦軍聽著,你們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我們渡河同你們決一死戰,你們敢不敢?

  苻堅:(求之不得,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我就利用你晉軍渡河難于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傳令,全軍后撤。

  隨從:大王有令,全軍后撤。

  士兵:哎喲!你踩著我啦!

  士兵:發生了什么事情?

  士兵:不知道哇!

  朱序:(東晉降將)秦軍打敗了,晉軍追過來了,大家趕緊逃命啊!

  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苻堅中箭逃回洛陽,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黃河流域再度陷入混戰狀態。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7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南朝;士族;江南經濟的發展。

  2.要求學生認識:

  ①南朝時,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遷的北方勞動人民同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會寄生蟲。它的所作所為,為它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伏筆;凡阻礙社會歷史發展的剝削階級或階層,必將被社會歷史發展所淘汰。

  3.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①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經濟特點,使學生明了南朝在動蕩中發展,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重點和難點:士族和江南經濟的開發是本課重點。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準備:投影儀、掛圖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的原因何在?(苻堅伐晉,上下反對,軍心不齊,恃強驕傲,臨陣膽怯,指揮失當。東晉軍隊作戰勇敢,指揮得當。)淝水之戰的影響如何?(淝水之戰以后,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東晉乘機收復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2.導入  新課淝水之戰為東晉恢復中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東晉統治者并沒有乘勝逐北、收復中原的大志。他們滿足于偏安局面,熱衷于內部斗爭,結果使得淝水之戰后收復的失地先后丟失。此后,政治更加腐敗,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東晉政權的滅亡已指日可待了。

  3.講授新課

  1.劉裕建宋,南朝開始(板書)420年,東晉大將劉裕代晉稱帝,建國號宋。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2.宋齊梁陳的更替(板書)自420年劉裕建宋到589年隋滅陳的170年間,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歷史上總稱南朝。同學們看課本第148頁上的《南朝表》,講出南朝開始和結束的年代、開國皇帝、國號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劉裕;齊朝蕭道成;梁朝蕭衍;陳朝陳霸先。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現在再請同學們看“宋齊梁陳更替”一節,找出南朝政治經濟的特點。如果仔細看書,就可發現,這四個朝代有不少相同之處。

  ①宋齊梁陳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齊梁陳的更替都是由軍事將領奪取政權來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最長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齊朝23年。

  ④疆土越縮越小,到陳時縮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終至滅亡。看到這些相同處后,請同學們說,南朝政治上的特點是什么?(政治是動蕩的。)很對,南朝的政治特點是動蕩,但南朝的社會經濟確有所發展,特別是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豪門貴族的勢力在南朝時仍然很大。豪門貴族自魏晉以來叫士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士族的由來、演變和特點。

  3.江南經濟的開發(板書)三國孫吳時,江南經濟已得到開發。孫吳地區富庶,大批北方勞動農民逃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吳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山越,和漢族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現在請同學們看“江南經濟的開發”一節,對比孫吳時江南經濟的開發,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如下:

  ①無論是孫吳或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在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兩次江南經濟的開發,都是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見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兩次開發江南時,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兩次都是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江南多水,如孫吳時就發展造船業,促進海上交通和貿易的發展。東晉南朝時,發展水稻生產,發明水磨,推廣小麥種植,在此基礎上發展冶鑄、繅絲、制瓷、造紙業等等。

  ⑤不同之處是:孫吳時,江南的開發僅限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掛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經濟發展簡表》)。

  請一位同學上來講解后,教師再作講解。

  4.復習鞏固

  先由教師簡述本課主要內容,再請三位同學簡述下面三個問題。

  (1).齊梁陳更替的概況。

  (2).南經濟開發的原因以及開發簡況。

  課后小結:

江南地區的開發(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江南》說課(精選14篇)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二課《江南》,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效果評價五個層面進行展開。第一層面教材分析:這一層面我將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三個層面進行展開。...

  • 《江南》觀摩教案設計和反思(通用10篇)

    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學案(通用2篇)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學案一、學習目標:1、記憶西晉、東晉的建立。熟記“五胡”及內遷的情況、淝水之戰的結果及原因。復述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影響2、讓學生了解淝水之戰的經過,分析造成戰爭結果的原因。...

  • 《江南》說課稿(精選2篇)

    本課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句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適合兒童閱讀。...

  • 哀 江 南(通用17篇)

    河北三河一中語文組 呂秋艷教學目標:1.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2.理解曲詞中所表達的深摯、強烈的亡國之痛。...

  • 《江南》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江南》教學設計五一、教材簡析《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 哀江南(通用13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2004年10月第1版書名: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四冊章節:第四單元課題作者:孔尚任第一部分教案內容:【教學設計】學情分析:(略)教學思路:《哀江南》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數僅一課時。...

  • 解讀《江南》(精選14篇)

    解讀《江南》高林生 · 鳳凰備課室 一年級上冊《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之東,魚戲蓮之西,魚戲蓮之南,魚戲蓮之北。...

  • 美在《江南》——國標本第一冊《江南》中的美育(通用17篇)

    國標本(蘇教版)第一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

  • 《哀江南》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12篇)

    教學目的: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2.理解曲詞中所表達的深摯、強烈的亡國之痛。3.體會典雅的語言。教學重點:情景交融寫法及主題。教學難點:語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達技巧。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方法:自讀背讀賞析法。...

  • 《江南》教案(精選16篇)

    [重點和難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教 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學 法]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 第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通用3篇)

    第 22 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

  • 江南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 學習本課8個生字,記住字形,理解新詞。2、 初知課文內容,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3、 指導書寫,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

  • 《江南》教案(精選16篇)

    [重點和難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教 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學 法]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 《江南》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男女XX00视频 | 久久综合欧美 |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 | 古装一级裸体片在线观看 | 草比av| 加勒比久在线 | 免费的一级黄色片 | 亚洲色图网友自拍 | 九色porny丨首页入口网页 | 在线看片网站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 亚洲一区www |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香港 | 亚洲字幕网| 国产精品码一区二区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免费观看全黄做爰大片国产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av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 蜜桃麻豆视频 |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 欧美视频第三页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婷婷 | 日本高清毛片中文视频 | 免费观看WWW成人A片 | 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 国产乱子伦免费视频观看 | 激情久久精品 | 欧美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图片日本V视频免费 | 男人的网站你懂得 | 亚洲精视频 |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 黄色大片日本免费大片 |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出一区 | 丰满少妇无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