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教案
2、病毒的結構
病毒形態的微小決定了學生不可能了解其內部構造,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病毒結構示意圖,并設置疑問:病毒的結構與我們所學的植物、動物細胞結構一樣嗎?由學生討論得出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其基本結構很簡單,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此處,教師應強調指出,結構簡單并不能說明病毒是最原始的生物。
3、病毒的生命活動
設置疑問:既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怎樣生活、繁殖呢?由問題的探究導入對病毒生命活動的學習。教師用課件出示閱讀資料: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生化學家斯坦利第一次將病毒提純出來,得到了一些結晶體。后來,許多科 學家將各種各樣的病毒提純出來,均為結晶體。這些結晶體表現不出任何的生命特征,但是將這些結晶體移入生物體內,病毒就會大量繁殖,并使生物體致病。至今美國加州大學原斯坦利實驗室里保存的他當時提純的病毒結晶仍然具有致病力。由這些資料可知,病毒是一種特殊生物,只有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離開活細胞后,病毒無法進行任何生命活動。這點也可以用在普通培養基上無法培養病毒來解釋。
設置疑問:病毒體內有葉綠體和葉綠素嗎?能進行光合作用嗎?指導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中的《相關鏈接》,了解寄生的概念。
設置疑問:既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會像植物細胞、動物細胞那樣用分裂的方式來增加數量嗎?病毒如何繁殖呢?教師用課件來動畫演示經過放射性物質標記的綠膿桿菌噬菌體侵染綠膿桿菌的過程:噬菌體附著綠膿桿菌→穿入→注入遺傳物質→利用細菌內物質制造多個新噬菌體→細菌破裂,釋放出新噬菌體(用這個例子可以為學習病毒對人類有益方面的知識作鋪墊)。在學生觀看動畫的基礎上設置疑問:新產生的噬菌體都有放射性物質嗎?為什么?用這個問題深入說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復制,病毒是利用細胞中的物質作為原料,在自己的遺傳物質的“指揮”下制造新病毒的 。這個動畫演示中用的詞語是“噬菌體”而不是病毒,用此疑問可以引導學習病毒的分類。這類病毒專門侵染、破壞細菌,所以叫做細菌病毒,也叫做噬菌體。利用課件展示多種圖片,由學生觀察、歸納得出除了細菌病毒以外,有些病毒還專門侵染植物和動物,分別叫做植物病毒和動物病毒。此處需說明,一種病毒通常只侵染某種特定的細胞,如綠膿桿菌噬菌體只侵染綠膿桿菌,雞瘟也不會傳染給人類。
4、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首先介紹資料:1 8xx年,拿破侖派遣了2.5萬名士兵進軍西印度洋的卡伊德島準備鎮壓當地黑人。由于軍隊染上了"黃熱病",結果病死2.2 萬多人,只好不戰自敗。直到19xx年才查明:引起"黃熱病"的元兇是黃熱病毒。然后請學生觀察病毒給動物和人類造成危害的圖片(如雞瘟、口蹄疫、艾滋病患者等),說明約有60%的動物和人類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引發學生討論,據你所知人類有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學生可能會提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等,對這些常見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由學習小組代表宣讀所收集的資料,教師從致病原因、癥狀、危害等方 面用圖片和語言進行總結。為了實施教育 部關于“在學校中開展艾滋病的宣傳教育”的要求和配合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無論學生是否提到艾滋病,教師都應該向這方面引導,由學習小組代表發言,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圖片和數據資料宣傳艾滋病的危害和預防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艾滋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