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新課程活動與實踐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活動與實踐
(案例設計)
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七章/第三節,《艾滋病的發生于流行》
教學目標:
1、 闡明艾滋病的病因和傳播途徑。
2、 艾滋病對人體的危害。
3、 嘗試預防艾滋病的方法。
教學難點、重點:
1、 了解艾滋病的病因是難點。
2、 識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掌握預防艾滋病的方法是重點。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設疑引入:
1、 同學們聽說過艾滋病嗎?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被感染艾滋?我國是否有艾滋病感染者?
(請同學們觀看文中的“身邊事”,找出答案。)
生:------
2、 師:(講解)我國自1985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來,到xx年全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超過60萬人。國內專家通過科學分析確認,我國正處于艾滋病傳播的十字路口。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預防艾滋病日。那么,什么是艾滋?艾滋病有什么危害?艾滋病病毒是怎樣傳播的?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預防艾滋病病毒對人體的感染呢?
師:請同學們帶著以上幾種問題去搜集相關的資料。
二、 活動一:
名稱:你查我找
目的:(1)培養學生的搜集資料及整理的能力。
(2)培養學生們小組和合作的意識。
方法:小組合作、集體探究、共同整理
過程:
1、 全班同學自愿結合成若干小組,每組推薦出組長。
2、 確定調查內容(每小組可以人選其中的兩三個話題)如艾滋病的發病原因、傳染途徑、發病過程及癥狀、易感人群、對人類的危害、怎樣預防艾滋病等。
3、 確定調查的途徑。各小組分別到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查閱報紙、雜志、科普方面的書籍?梢詮膹V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媒體上收集資料,也可以從互聯網上查詢相關資料,還可以到學校的醫務室,附近的防疫站或醫院訪問醫務人員,從中獲得有關的艾滋病的資料。
4、 各小組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將結果填入下表。(有不明白的,可以參考課后的“知識鏈”和“實際用”來找出正確答案。)
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生存場所 艾滋病病毒的傳染途徑 艾滋病的主要癥狀 預防艾滋病的措施
活動二、
名稱:你說我談
目的;1、加深學生們對艾滋病的認識。
2、樹立學生的防范意識,建立預防艾滋病活動小組。
3、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鍛煉學生的總結與表達的能力。
方法:小組合作、集體交流、教師點評
過程:
1、 交流各組調查結果,總結預防艾滋病的措施。
2、 各小組出一個代表匯報你們組所調查到的預防艾滋病的具體措施。
3、 教師相應點評,穿插講解。
4、 有學生總結預防艾滋病的措施。
5、 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對待艾滋病患者?
6、 有各小組的代表組織材料自己回答。
7、 教師適時點評,指導。
8、 師生共同總結:一個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對待艾滋病患者呢?
活動三、
名稱:動動腦筋,考考你
目的:1、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2、提高學生大腦的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