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學習探究教案
學習探究
教材分析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通過與學生一起剖析探究活動的案例,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并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究過程,通過親自實踐獲得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探究性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和基本方法。
學生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興趣廣泛、濃厚,對身邊的事愛問為什么,也愛動腦、動手。學生可能把“探究”想得很復雜,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實際上他們平時對很多感興趣的問題,在玩兒中就進行了探究,只是過程不夠完整或結(jié)論不夠科學并缺少理性認識。通過學習探究的知識,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會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樂于實踐各種探究活動。由于學生實驗能力還不強,所以獨立設計實驗和完成實驗尚有一定難度。
設計理念
科學的本質(zhì)是探究,學習科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探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模擬科學探究的過程,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勇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技能性目標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標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
2.認同科學探究需要與人交流、合作,并且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 cai課件(小明探究螞蟻食性的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
教師活動
引入
創(chuàng)設情景 : 從生活中的問題,“臺燈不亮了”,讓學生分析可能的原因以及查找原因的辦法。
評價學生的方案,及時給予鼓勵。
小結(jié):我們討論“臺燈為什么不亮了”的問題就是在進行探究,探究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由此引出課題。
講授新課
引導閱讀教材中小明探究螞蟻食性的過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引導分析:
小明的探究活動是怎么開始的?
提出問題后要作出假設,為什么叫假設呢?
要檢驗假設是否成立,再看看小明下一步是怎樣做的。
播放課件(1)小明對實驗的設計。
強調(diào)設計實驗的原則:可行性原則;設置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幫助學生分析理解。
學生活動
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提出多種原因,小組討論制定查找原因的方案,并且進行交流。
認真閱讀“探究竟1”,了解小明探究螞蟻食性的基本方法與過程。
分析資料后回答:從提出問題開始,有了問題就有了探究的目標。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fā)言
認真觀看,聽講,積極動腦思考,及時提問,加深理解。
提示和建議
從身邊事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