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for it》教案分析
《go for it》教案分析
論文摘要:英語綜合性學習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終貫穿于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而且要滲透英語學習的全部。閱讀中要強調綜合性學習,寫作中要強調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中也要強調綜合性學習,同時,還要強調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
關鍵詞:分類、過程、角色、總結
一、綜合性學習的分類:
從學習方式看,綜合性學習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又有群體的合作學習,如小組合作形式,課題組形式等;從學習內容來看,綜合性學習大致可分為英語活動和主題研究(專題研究)兩類,英語活動類如辦刊、演出、演講等,主題研究(專題研究)類如“同學們的‘口頭禪’”、“關于中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分析”等等。
二、實施綜合性學習的一般過程:
無論是哪種形式和內容的綜合性學習,其過程一般都要經歷三個階段:準備階段,表達交流階段,體驗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師要作好準備。目的是為綜合性學習做些背景式的鋪墊工作,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誘發學生的研究動機,引領學生逐步進入學習境地。同時,學生也要做好準備,這種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種意識性的準備。需要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保持一份渴望探究的心情,具有一種與人合作的能力。
表達交流階段,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許是活動成功的喜悅,也許是可見可感的研究成果,也許是失敗的經驗和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無論交流什么,都是一種分享,都是一種“碰撞”。在交流和研討中,學生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同時也學會了申辯。
體驗階段,無論是策劃組織一次英語活動,還是進行某種主題的探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經驗、條件、能力等選定所要學習的主題。主題確定以后,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自主開展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發展個性。學生的興趣、愛好被調動起來后,就能傾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認認真真地學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做好記錄,并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要重視學生調查、實踐、訪問、查閱和收集資料等工作。要鼓勵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和資料,使學生初步掌握通過互聯網、圖書室(館)、人際交往等獲取資料的方法和途徑。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呈現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每次活動結束后,決不能將經驗束之高閣,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正確對待自己的收獲或存在的問題。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老師、學生扮演的角色:
(1)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要改變觀念,充分認識綜合性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積極的心態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同時,對學生給以正確引領。
(2)做一個熱情的支持者和幫助者。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及需要提供的幫助,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理解、關心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綜合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