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余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理解魯濱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義。 3、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秀品質,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魯濱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義。 課前準備:: 1、收集作者丹尼爾·笛福的有關資料。 2、閱讀原著《魯濱遜漂流記》或課本所附《名著導讀》。 教學過程 : 一、設置情境,導入 新課 讀過《魯濱遜漂流記》的同學簡單介紹這部作品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2、魯濱遜對自己處境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流落荒島的魯濱孫心情前后各是怎樣的? 明確:孤立無援 知足安命 全部癥結在于孤獨。孤獨會導致絕望,而絕望是無可救藥的。 ——湯姆·漢克斯 請一學生讀課文第一段,該段哪些詞語體現出他的孤立無援的心情? 我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控制我失望的心情,并盡量安慰自己)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從孤立無援到知足安命,魯濱孫經歷了一段心理變化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身處絕境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他到底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呢? 1、一學生朗讀課文2-9段,其它同學邊聽邊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 (個人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全班展示。) 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發現魯濱孫找到了讓他活下去的理由:他面對絕境,對自己的現狀進行冷靜分析和思考,并且隨后做出理智、積極的反應。他還給我們總結出一條經驗教訓——壞處好處對照法。(“魯濱遜式自我安慰”) 3、男女分讀魯濱孫在不幸中所分析出來的壞處和好處。 (男生讀壞處,女生讀好處把“ 我“改為“你”) 結論:那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可以自慰的事情。所以,當我們陷入困境時,要學會調整心態,去分析現狀,做出理智、積極的反應。 4、你是如何看待魯濱孫的這種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在那樣的絕境中,任何人都必須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動。魯濱遜在短時間里完成了心理調整,為他在島上順利的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礎。他的這種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四、細讀課文,走進人物 1、推測人物命運: 你覺得魯濱孫能活著離開荒島嗎?(從課文中找依據來回答) 2、在閱讀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魯濱孫?(結合課文說) 參考: 魯濱孫堅忍不拔 ,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務實肯干,勤于創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活得積極,活得主動;畹孟駛人,活出了人的尊嚴。具有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 3、小結: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這荒無人煙的荒島上,魯濱孫生活了28年,在這28年中,他不斷調整心態,考慮自己的處境,理智地思索,使自己勇敢的活了下去。 4、魯濱孫”精神? 珍視生命,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反抗命運,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勤勉實干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五、七嘴八舌,學習小結 用一句話表達出你學習《荒島余生》這個故事后所得到的啟示: 六、情境體驗,暢所欲言 (1和2任選一暢談) 1、當我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荒島”時該什么辦? 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具體例子,用魯濱孫的“壞處好處對照法”進行書面分析。 2、外出旅游時,一位客人因貪戀山中美景和旅游團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設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怎么做? 七、教師寄語 1.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 2. 相信天地間唯一可能的救贖就是自救。 總結:我們要向魯濱孫一樣,做一個永不向困難低頭的強者,在挫折的磨礪中永不言輸,永不止步,執著頑強地去追求、去奮斗、去超越自我,迎接成功的輝煌。 八、布置作業 : 1、課外閱讀《魯濱孫漂流記》,作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