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余生》教學設計11
22、荒島余生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學習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寫法。
3、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秀品質,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
和失敗,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寫法。
2、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人類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變化歷程。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計劃課時:2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2、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求取生存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 :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求取生存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這部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的作品,啟發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部書就是《魯濱孫漂流記》。
二、簡介作者。
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他59歲開始寫小說,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表大受歡迎。他對所描寫的人物理解較深,善于寫個人在不利的環境中克服困難。他的主人公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他尤其擅長描寫環境,細節逼真,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身臨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三、檢查字詞。
1、生字正音。
泅(qiú) 沮喪(jǔ) 擱淺(gē) 凍餓之虞(yú) 聊以自慰(liáo)
2、解詞。
泅:浮水。
作踐:糟蹋。
沮喪:灰心失望。
擱淺:本文指(船只)進入水淺的地方,不能行駛。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跡。 抵御:抵擋。孤立無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凍餓之虞:不用擔心受凍受餓。虞:憂慮。
鄭重其事:對事情嚴肅認真。
聞所未聞:聽到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知足安命:滿足于已經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土地或地帶。形容土地荒涼、貧瘠。
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四、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魯濱遜對自己處境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3)這幾個階段前后有何聯系?
(4)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閱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明確:
(1)三個階段:要不要活下去?怎樣才能活下去?光有物質條件算不算生活?
(2)三個問題:生存問題、物質問題、精神問題。
生存問題(1—3):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決定在荒島上生存下去。
物質問題(4—9):解決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精神問題(10—12):積極樂觀的生存心態。
(3)展示了人類生存發展進化史的縮影。
(4)既可以用課文的原話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課文的原話回答:“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自己的話概括: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因素,從而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
五、作業 :熟讀課文,復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感知課文的能力。
2、學會通過細膩的刻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秀品質,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
和失敗。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寫法。
2、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人類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變化歷程。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回顧。
二、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四人小組學習討論,教師參與。)
(1)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討論明確:他盡管落難荒島,卻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難中,他一個人幸存,這是上帝的特別關照;從船上獲得生活的必需品,這是上帝對自己的格外的關照;而日記中列出的六大“好處”,更集中的體現了魯濱遜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2)你是怎樣看待魯濱孫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的? 他這樣算不算逃避現實呢?
討論明確:
(1-3段)寫魯濱遜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決定在荒島上頑強的生存下去。
(4-9段)敘述了魯濱遜為了生存創造具體的物質條件。
(10-12段)寫了主人公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存心態。
在那樣的絕境中,任何人都必須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動。魯濱遜在短時間里完成了心理調整,為他在島上順利的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礎。他的這種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3)從文章看,魯濱遜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討論明確: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的人。務實肯干,勤于創造。他的一切行為,特別是思考過程,全是積極主動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握生存機會,創造物質條件,調整生活心態。不隨遇而安,不消極待命。
(4) 作品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明確: 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現
“我”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具真實感。
2、品讀賞析: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三、聯系生活,體驗冒險。
1、聯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曾經遇到或正面臨的一兩件不幸或挫折, 試仿造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和壞處排列出來
2、你認為他這樣一定要活下去,值不值得?
探討明確:魯濱遜雖身處絕境,但他能說服自己頑強的活著,并打定主意在島上獨自生活一輩子。這需要勇氣。從這里可以看出魯濱遜是一個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他活得積極主動,活得象個人,活出了人的尊嚴,這樣活著值得。
3、假如你在野外遇險,你會運用哪些生存技巧使自己脫險呢?
四、總結全文:一個人在逆境中不但不可以悲觀絕望,更要積極地、努力地尋找有利
于自己脫險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這樣的荒島中,憑
著自己的意志頑強地活了下來,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那
種積極樂觀,珍視生命的精神,做一個熱愛生活,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人。
五、布置作業 。
1、你想詳細了解魯濱孫嗎?可讀一讀原著《魯濱孫漂流記》。
2、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發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課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