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課堂實錄
教學內容是清代作家沈復的《童趣》。因為本文在舊教材中出現過,自己對文本有一些印象,再加上今天是周末,所以直到上課前10分鐘,我才拿起了教材。沒有一些上課的思路,于是課堂上干脆放手了。
第一課時
一、活躍氣氛:
師:課前一個小問題,上課前你們在干什么?
生:打乒乓球、跳繩、吃東西
師:好玩嗎?
生:好玩,我們分組打乒乓球,3個球全輸了的做俯臥撐。
生:好玩,第一次在學校的走廊上跳繩,很熱。
生:吃東西很無聊,不好玩。
師:呵呵,今天我們學什么?
生:不知道(生笑)
二、欣賞插圖:
師:請翻書到21頁,欣賞一下這幅圖,畫的什么啊?
(學生看了幾十妙鐘)
生:畫了床
生:畫了海浪和竹筏
生:是床還是海浪?
生:是床,還有席子啊
師:那那些波浪線是什么?
生:可能是床上的被子吧,人后面還有枕頭呢?
師:有這么圓這么大的枕頭么?
生:古代的枕頭啊,電視里面看到過
師:對,這個孩子在干什么?
生:在吹笛子
師:吹笛子怎么會吹出煙霧和這么多只鶴來?
生:應該是孩子在想問題,想到了天上的東西。
師:我還以為是這個孩子在抽煙呢。(生狂笑)
生:不是抽煙,孩子手里拿的不像煙桿,因為古代抽煙的一般都有個煙斗。
師:到底畫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辦?―――(生齊: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搜集字詞:
師:老規矩,讀課文的時候勾畫出不懂意思的字詞,還要勾畫出等會兒質疑的句子。
(生讀課文三分鐘,完成了任務的同學開始問老師個別字詞的意思)
師:好,有了同學們的閱讀,下面我們合作完成本文中需要我們注意的字詞
板書:明察秋毫、張目對日、夏蚊成雷、怡然自得、丘壑、凹凸、龐然大物、項為之強
(學生每說出一個詞語,教師追問詞語的含義,學生根據書下面得解釋都能解決)
師:剛才有個同學說“癩蝦蟆”(讀成蝦子),應該怎么讀?
(有些學生讀為“蝦”,少數學生讀為“蛤”)
師:有句話叫說什么東西想吃天鵝肉?―――癩蛤蟆。(生笑)
師:癩蛤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癩格寶(方言),也叫做蟾蜍。
師:還有一句,“項為之強”(讀成強壯的強),應該怎么讀?
生:項為之強(學生還是讀成了強壯的強)
師:這么整齊?(生笑)
一學生發現了問題:應該讀成僵硬的僵,書下面有解釋。
師:恩,剛才這兩個我們讀錯的詞語,就是我們在《論語十則》中遇到過的?――(生:通假字)同學們學文言文應該注意書下面的注釋和自己的思考。這與《論語》中哪些字的用法是一樣的?(說、女)
四、走進文本:
師:結合課文的內容,現在我們看看插圖中到底畫的什么?
生:應該是一個孩子在床上吹煙氣。
師:理由呢?
生:文中有這句話“徐噴以煙”
師:為什么要噴煙?
生:熏蚊子玩。
師:熏蚊子還是熏天上的白鶴?
生:熏蚊子,畫中的白鶴應該是孩子想象的。
師:理由?
生:“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師:“私擬作”什么意思?
生:自己把它當作
師:好,那個孩子是誰?
生:應該是作者。(有些孩子不同意)
師:到底是不是作者呢?我們應該抓住文中交待事情的時候反復出現的一個字。(生:余)
師:對,“余”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我,第一人稱代詞。
板書:熏夏蚊―――鶴唳云端
生:老師,課文中還有事情為什么沒有畫出來?
師:還有事情么?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