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成功的一節課──《童趣》課堂實錄
師:文言文要反復誦讀。下面請女生齊讀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女生齊讀)
男生:趣,“物外之趣”
師:對,文章主要是寫“趣”,寫由觀察“藐小微物”而獲得的“物外之趣”。剛才男生表現不錯,我們就請男生齊讀第二段,女生思考:本段中具體寫了哪種“藐小微物”來表現“物外之趣”?
(男生齊讀)
生:是從蚊子飛舞中找樂趣。
師:對,是戲蚊之趣。把蚊子當做伙伴,做了兩個游戲,書上是怎么說的?
生:“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又留蚊于素帳中,得噴以煙,使之沖煙飛嗎,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
師:說得好,女生表現毫不遜色。下面,大家自由朗讀3、4段,考慮一下,這兩段主要寫什么地方的樂趣。
(全班自由朗讀)
生:草叢
師:對,是“草叢之趣”,那又從“叢草”中找到了哪些樂趣呢?
生: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正,凹者為壑。
生:補充一下,還有“見二蟲斗草間”。
師:大家讀得非常的細致,真叫人高興!不過,有件事我不明白:作者為什么會有“物外之趣”呢?
生:因為他視力好,能“明察秋毫”“張目對日”。
生:善于觀察。
生:充滿好奇心。
師:僅僅如此嗎?
生:還有,富有想象力!
師:誰整理一下剛才的發言?
生:仔細觀察,加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師:太精妙了!
亮出小黑板:
觀察:
童 藐小微物──────────物外之趣
想象、聯想
趣 戲蚊之趣 (群鶴舞空、鶴唳云端)
叢草之趣 (林、獸、丘、壑,二蟲相斗)
師:同學們剛剛度過自己美好的童年,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物外之趣,講一講,讓我們來分享你的快樂!
生:小時侯,我們分組玩打仗的游戲。
師:那你充當什么角色?
生:司令。
師:感覺怎樣?
生:神氣、滿足、自豪。
生:我小時候也玩過過家家的游戲,把沙土當做米、水當著油、野菜當做菜、做飯吃。
……
師:通過你們的講述,我也分享了你們的快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想象可以使我們發現美,并從中得到快樂。一代藝術家,羅丹也曾說過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們多張開想象的翅膀去觀察生活,你會發現,美就在你身邊!
【總結與反思】
《童趣》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把握,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對文言文的興趣,所以這堂課我把教學重點主要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我認為這也是該堂課的亮點之處):
1、引發童趣,營造“樂學”的氛圍。縱觀全課教學,一個“趣”字貫穿始終,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創造的潛能得到了激發。
2、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戲蚊之趣”和“叢早之趣”這一教學中心環節里,教師將發問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是起引導、指點、促進的作用。對學生不同的見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師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從而避免了文章的一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