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葉子》教案1
課型:課內(nèi)自讀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⒈ 體會最后一片葉子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說情節(jié)結構的特點 ⒉ 弄清人物主線次線的關系,領會主線對描寫人物、表達主題的作用 ⒊ 感悟小說的內(nèi)涵——弘揚人性美 教學重點:情節(jié)線索的作用 教學難點:主要人物與主題的表達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論哪個社會,哪個國家,英雄人物雖然不少,但更多的卻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實地反映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今天我們就來解讀美國杰出小說家歐?亨利在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 討論課文,了解實物(葉子)作為情節(jié)線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節(jié)發(fā)展㈠ 課前已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小說,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標上序號,共有55段(檢查是否落實)。 ㈡ 請同學們說說,小說共寫了哪些人物? 答:瓊西、蘇、貝爾門、醫(yī)生 ㈢ 小說名為《最后一片葉子》,這最后一片葉子和小說中哪些人物直接發(fā)生關系? ⒈ 最后一片葉子和瓊西的關系 ① 最后一片葉子最先在文中何處出現(xiàn)?(請同學配樂分角色朗讀) ② 最后一片葉子和瓊西有何關系?(學生討論) 答:瓊西眼里的最后一片葉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難世界的終極。瓊西把這最后一片葉子作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為最后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風雨中,藤葉越掉越少,讀者的心也越揪越緊,藤葉終將掉完,年輕、純潔的瓊西卻不該過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沒想到最后一片葉子歷經(jīng)了一天一夜風雨仍傲然掛在墻上,瓊西恢復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瓊西脫離了危險。 ③ 為什么最后一片葉子奇跡般挽救了瓊西的生命?(學生討論) 注意前文醫(yī)生話語中的伏筆(第7、11段) 瓊西從葉子得到了啟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藥物治療的效果成倍提高。 ④ 經(jīng)過一夜的風吹雨打,最后一片葉子居然能夠抵擋“秋風掃落葉”的命運,這可能嗎?為何瓊西會相信最后一片葉子是真的? 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 那么單純,根本沒想過會是假的; 畫得逼真; 盡管生活的苦難逐漸泯滅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輕,對藝術的追求剛開始,潛意識里有著對生命的渴望。⒉ 最后一片葉子與貝爾門的關系① 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門畫上去的,找出文中對貝爾門的描寫(請同學讀第30段) 答:怪異的模樣、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的溫情、一個失敗的畫家,還愛說大話,喝酒無節(jié)制。一個生活、事業(yè)的失意者。② 最后一片葉子是貝爾門畫的,前文可有伏筆?貝爾門是一個什 么樣的人?(第32、35、36段) 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著一顆美好的心靈,甚至甘愿獻出自己的生命來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富有愛心,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③ 為什么說最后一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杰作”?(最后一段) 答:因為這片葉子不僅是貝爾門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藝術結晶,還是貝爾門人性的象征,它融進了貝爾門的愛、善和寶貴生命,成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